镇压时竟让手下决定是否开火,临阵辞职晚清海军司令萨镇冰!

旧体制的新人新抉择

公元1911年10月12日凌晨六点,时任清朝海军司令的萨镇冰,手拿紧急调令在永绩舰的龙骨旁来回踱步。历经复杂的考量之后,他带领海军向西直驰武昌城下。一声怒吼的炮火,给摇摇欲坠的晚清致命一击。同年十月17日楚有舰抵达武昌,然而海军的避战情绪极高,导致陆军心里是叫苦不迭。独自和革命军打了三日的巷战,迫于朝廷上的压力。当小舢板装模装样打了数炮,黎元洪正写信给萨镇冰,大意是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政体制之必亡。收到回信寥寥数字,彼此心照,各尽其职。

镇压时竟让手下决定是否开火,临阵辞职晚清海军司令萨镇冰!

——1911年武昌起义

同年11月1日晚沉寂多时的旗舰,江贞号发出信号灯。其意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舰艇好自为之。第二日副司令汤芗铭,下令海军撤退至九江。待到同年11月15日的吴淞口,飘扬数十年的龙旗被白旗取代,一来一回之间,清朝已成历史民国建立。策电舰有幸做了起义第一舰。

有读者可能会问,永绩舰为何让萨镇冰牵挂?身为清朝海军司令,为何临阵倒戈倾向革命?说起来话长,请看下文!

穿越两个时代的军舰

说起永绩舰是命途多舛,1911年7月3日的江南船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气势震撼。在清朝官员、外国武官、造船工匠的注视下,萨镇冰径直走到剪彩台。首先是将香槟撒遍龙骨,然后宣布永绩舰开工。它的设立蓝本,是以日本三菱川崎的永丰舰为准绳。它具有诸般优质的特点,非常适合在中国沿海及长江航行。

舰长62.5米、舰宽9.02米、吃水3.5米,船体采用铆接的方式,分三层设计。机舱内设置锅炉、蒸汽机、煤舱,值得一说的是锅炉被安置于煤舱之中,这样能有效防止炮弹引起的锅炉爆炸。舰船的排水量为560吨,是晚清海军中的翘楚。

镇压时竟让手下决定是否开火,临阵辞职晚清海军司令萨镇冰!

——新中国延安舰即民国时的永绩舰

关于动力方面,也是令众舰望尘莫及。心脏部位是两台1600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使它能达到14节的高速航行。武器配置也是大放异彩,舰首有61.6毫米主舰炮一门,舰尾有46.2毫米副炮一门,舰中设置40毫米炮一门,附属有37毫米炮两门。舰舷两侧有47毫米各一门,7.9毫米机枪各一挺。满员官兵121人,军官是19人。

随着清朝的落幕,它的建造陷入停顿。直到1911年12月7日,各地革命军在上海集会,共推郑壁光为首任民国海军总司令,办公地点设于高昌庙(江南制造总局),永绩舰才又逐步开始建造,1918年一声悠扬的汽笛响彻天空,江水的白浪滔天宣告永绩舰竣工!

爱国的心究竟咋炼成

脍炙人口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诗句,是光绪帝写给邓世昌的挽联。而本文的主人公萨镇冰,也参与过甲午战争。1894年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爆发大海战,邓世昌铮铮铁骨为国捐躯。此时的刘公岛作为北洋水师的母港,被日军视为眼中刺肉中骨,欲诛之而后快。萨镇冰正是守卫刘公岛的主将,冒着枪林弹雨打退了数次进攻,最后因弹尽粮绝守城失败。

凡事有因必有果,萨镇冰坚贞不屈的品格,也是与他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1859年的福建闽县,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的萨镇冰。11岁的时候他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天文、地理等科目。1876年的寒冬,他和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一起,求学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此期间他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效率高超的工厂、风格迥异的建筑,让他对腐朽的帝制有了清醒的认识!

镇压时竟让手下决定是否开火,临阵辞职晚清海军司令萨镇冰!

——萨镇冰「1859.3.10——1952.4.10」

回国后担任过海军管带等职务,和新军中的黎元洪、汤行铭成了至交。这才有了武昌城下,他一枪不发的脱离队伍,间接的支援了武昌革命!大风大浪一辈子,晚清民国皆走过。他除了是晚清海军的末任司令,他更是民国海军首个上将,更加是新中国首届政协的特邀代表、中央军委委员、福建省政府委员。

通过回顾萨镇冰的一生,从列强欺凌的晚清,再到军阀割据的民国,直到开天辟地的新中国,他始终不改初心高举爱国旗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尤其是海军的建设贡献了全部力量,值得当代的青年人学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