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時,為何賀表上馬超排第一,諸葛亮第八,趙雲連名字都沒

劉備對趙雲的評價是:子龍一身是膽也。趙雲多次救劉備和劉禪於險境,可以說劉備麾下群臣,論忠心,趙雲絕對是第一,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趙雲說:我和你患難至今,不想中途和你分開。希望你早晚能夠看護一下我的兒子,不要辜負我對你的囑託。可以說對趙雲劉備是完全信任的,那麼為什麼在劉備打江山以至於稱帝后,一直都不重用渾身是膽,忠心無二的趙雲呢?

劉備稱帝時,為何賀表上馬超排第一,諸葛亮第八,趙雲連名字都沒

這裡就要提到三國當時的門閥制度,說簡單點,就是你老子是高官,哪怕你一無是處,你也能是,反之亦然。當時十八路諸侯的老大袁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家乃四世三公,不論從能力還是人品上來看,要不是有這層出身的關係,袁紹是不可能當上當時的盟主的。而趙雲出身於普通百姓家,從一開始跟著公孫瓚的時候就沒得到過重用。劉備稱帝的時候,群臣祝賀,而排在首位領銜的竟然是馬超,連劉備的生死兄弟關羽張飛都要靠邊站,只有一個原因:馬超世代公侯,是當時家世最好的一個。法正第二,諸葛亮只能排到第八,趙雲連名字都沒出現在賀表上,只因他出身貧微。而劉備又是皇室後裔,骨子裡的思想還是傳統的按資排輩的。

劉備稱帝時,為何賀表上馬超排第一,諸葛亮第八,趙雲連名字都沒

再者就是趙雲個人原因了,雖然勇謀皆備,但是並不懂得政治鬥爭。劉備得來益州的時候,慾望大封群臣,大將門個個都很開心,唯有趙雲上書諫言:要劉備把益州之土地分發給當地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而不該佔為己有,分賞給眾人。劉備雖然開明,但也是以皇叔自居,一方霸主,心裡聽了這些自然也不痛快,同時趙雲還得罪了其他人,這也導致了趙雲在當時軍中並不討喜。當時趙雲從公孫瓚麾下轉到劉備賬下的時候,看重的就是劉備有一顆光復漢室之心,而這一點與趙雲不謀而合,所以一直心甘情願的跟著劉備走南闖北。

劉備稱帝時,為何賀表上馬超排第一,諸葛亮第八,趙雲連名字都沒

可是到了後期,隨著劉備的地盤越來越大,趙雲發現劉備光復漢室只是個幌子,其真實用意是自立,這也導致了二人的分歧,但劉備又是惜才之人,所以也一直不放趙雲走。後來趙雲借其兄長病逝回家守靈之藉口,回到老家一待就是八年,過起了隱退的生活。劉備死前對趙雲的託孤,加上當時蜀國大將基本死傷完了,諸葛亮才不得不重用趙雲,而趙雲又是極其重情重義之人,遂花甲之年,重披戰袍,真正做到了為劉備,鞠躬盡瘁。

若當時劉備能聽得趙雲的勸說,不去伐吳,也就沒有了病死白帝城,後面的歷史必然還有劉備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