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寫倭冢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又字養溪、印泉。雲南騰衝人。生於雲南騰越(今雲南梁河九保鄉),近代名士、中國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李根源是辛亥元老,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參與領導雲南起義,參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凱稱帝活動和“護法”鬥爭等革命運動,修建英雄冢,倡導建設“騰衝國殤墓園”,在昆明“重九起義”、雲南軍都督府建立、滇西問題的解決、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根源修建的英雄冢旁邊,也修建了日軍陵墓。這個日軍陵位於我國最大的,也是中國建設的第一座烈士陵園,國殤墓園之中。國殤墓園建立在雲南騰衝,裡面場面了9618名抗體烈士。全都是當年在反攻作戰中,不畏艱險,英雄犧牲的國家英雄。但是在國殤墓園墓門左側的角落之中,卻有一處非常刺眼的存在。這裡就是國殤墓園的日本兵的墳墓。


李根源寫倭冢

1944年,騰衝戰役打響。當時的中國軍隊打算反攻我國的西南地區,將那裡的日寇驅逐出去。而騰衝就是我國反攻的要道。

五萬名中國士兵不計代價,向當地日軍發起進攻。日本守軍雖然只有六千多人,但是他們的裝備和訓練遠在我軍之上,再加上當時處於防守方的日軍擁有地利的優勢,這一仗我軍打的異常艱難。雖然最終騰衝地區被我軍所收復,但是最終我們也付出了整整9618人的代價。上網不可謂不慘烈。

於是為了紀念陣亡在這次戰役中的我軍將士們,民國決定就在此地,就先一座墓園。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烈士陵園,國殤墓園的由來。起名字,去的是屈原楚辭中的國殤之意,表示這些人的陣亡,對中國來說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


李根源寫倭冢

雖然我軍將士得到了安葬,但是日軍屍首的處理,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了。雖然從情感房買你來說,在做的中國人都希望直接把這些鬼子暴屍荒野,任其自生自滅。但這是不現實的。如果戰場上的實體沒有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處理,那麼很快,這些屍體就會引發嚴重的瘟疫。到時候受罪的,還得是中國士兵。

但是就這樣給他們入土為安,彷彿又有點太便宜他們了,所以當時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李根源將軍想了這樣一個辦法,那就是讓這些日本人,死後也要給中國士兵賠罪。

於是他們把以藏重康美為首,四名在騰衝戰役中,陣亡的日本將軍呈下跪姿勢下葬,然後再墳墓邊上李尚一塊墓碑。李根源將軍親自子在上面提了“倭冢”二字。讓他們永世在此,向中國犧牲的烈士們下跪賠罪。日本人犯錯了不是喜歡下跪麼,這次就讓他們一次跪個夠。


李根源寫倭冢

後來在抗戰勝利後,還有人在這個墳墓前面,打造了四座跪著的日本士兵雕像。不要以為死了就算結束,死了也得向中國人懺悔。

後來日本人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屢次向中國表示,說我們的這種做法不人道,不應該這樣對待死者。多年以來,日本人一直對“倭冢”的事情耿耿於懷,甚至不惜重金希望中國能拆除這個墳墓。


李根源寫倭冢

但是面對日本人的表態,中國人也不是沒有答應。我們表示,只要日本人能做到三件事,錢都可以不要,就幫日本人把倭冢拆了。

第一件事:拆除靖國神社

第二件事:停止修改教科書

第三件事:以官方名義,向中國戰死的烈士們致以誠摯的道歉,而不是用投降詔書上面那種摸稜兩可的態度來敷衍。

只要日本一日做不到這三件事,這些日本兵就要再中國軍人的面前永世長跪。


敵人也應得到尊重,但是歷史不容輕易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