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跪在我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在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南宋抗金名將鄂王岳飛墓之前,四個鐵鑄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他們分別是陷害岳飛的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四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人的鑄像已經更換過好幾次了,之前的都被“義憤填膺”的群眾給破壞了!

永久跪在我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墓前跪佞臣”,嶽王墓也算是首開先例了,無獨有偶,在岳飛逝世後的八百年,雲南騰衝建起了一座“國殤墓園”,墓園旁邊也有四個跪著的塑像,就像嶽王墓前跪著的秦檜四人一樣,永世不得翻身,不同的是,“國殤墓園”前跪著的四人都是日本人,為首之人名為藏重康美,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得從一場英雄的戰役說起

1938年武漢會戰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為了儘快打破僵局,日本將侵略戰略由“北上”改為“南下”,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作戰的重點放在了我國西南地區,妄圖通過佔領雲南切斷中國與國際反法西斯國家之間的聯繫,將中國圍城一座孤島,逼迫重慶的國民政府儘快投降!

雲南騰衝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淪陷的,據《抗日戰爭史》所載:“1942年5月10日,292名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騰衝城”!

時間來到1944年,國際反法西斯局勢扭轉,日本敗勢已顯,同年5月,為了收復滇西失土,策應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也為了打通西南國際運輸大動脈——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發動了滇西反攻!

騰衝戰役就是滇西反攻戰中的一場戰役!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實施了騰衝反攻戰,經過兩個多月的血戰,遠征軍將騰衝縣城周邊的據點相繼拔除,並在同年7月26日完成對騰衝縣城的包圍,騰衝成了一座孤城!

同年8月14日,遠征軍四個師攻入城內,與日軍展開巷戰,騰衝城內“街巷稠密,房屋相連”,巷戰異常慘烈,經過幾十個晝夜的浴血奮戰,遠征軍終於在9月14日全殲守城日軍,騰衝城終於回來了,騰衝也成為抗日戰爭以來國軍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縣城!

永久跪在我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據《騰衝縣志》所載:騰衝戰役中中國軍隊斃敵少將指揮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以下軍官100餘員,士兵6000餘名,中國遠征軍官兵也陣亡9168名。

這是一場異常慘烈,而又無比英雄的戰役!

“國殤墓園”的建立

騰衝戰役結束後,為了使陣亡的9168位戰士得到安息,也為了讓後人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時任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將軍致電衛立煌,提議修建烈士陵園,1944年11月16日,經衛立煌批准,“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建築委員會”成立,由騰衝戰役總指揮霍揆彰擔任主任委員。

1945年1月15日,烈士陵園破土動工,同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將軍題名“國殤墓園”!

我軍的九千多名戰士得以安息,但陣亡的六千多名日軍還曝屍荒野,如果放任不管恐引發瘟疫,又不能費時費力去掩埋他們,於是六千多具日軍屍體成了“燙手山芋”。

最後還是李根源將軍拍板,就在“國殤墓園”旁邊掩埋日軍,將屍身較為完好的日軍雙手反綁,呈跪姿下葬,面朝“國殤墓園”,所有日軍掩埋完畢後,李根源將軍又下令鑄造了四個日軍跪像,面朝“國殤墓園”放置,為首的就是日軍藏重康美大佐,最後李根源將軍題名“倭塚”。

永久跪在我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倭塚”修建完成後,日本曾多次表示抗議,強烈要求拆除跪著的四個日軍塑像,為此我國表示,拆除不是不可以,但日軍需要完成三個條件:

第一:日本政府以官方名義向“國殤墓園”中安葬的九千多名烈士道歉!

第二:日本需拆除國內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

第三:日本需停止篡改扭曲歷史的行為,公開向我國道歉,承認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

面對我國提出的三個合理條件,日軍竟一條也不肯答應,只肯象徵性的予以經濟補償,請注意,是補償,還不是賠償!

既然日本如此沒有誠意,我國自然也不會拆除這四座塑像,於是這四座塑像至今還跪在“國殤墓園”之前,為他們的罪行贖罪,以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來看,他們恐怕要永久跪下去了!

永久跪在我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小結: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嶽王墓前的這兩句話放在“國殤墓園”也頗為貼切,只是要將“佞臣”改為“倭寇”!

日本最可惡的不是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而是他們竟然意圖掩蓋,扭曲那段歷史,為此甚至篡改本國教科書,真可謂將“無恥”二字發揮到了極致,若是讓他們得逞,豈不是對我們無數革命先輩的侮辱,在日本正視歷史,公開向我國道歉之前,這四座日軍跪像會一直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