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藿香正氣丸"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龔先生的一家"窮親戚"覬覦著本就不屬於自己的老洋房,在房似錦和徐姑姑吐槽龔先生的奇葩親戚時,感慨人善被人欺,徐姑姑卻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胡雪巖在破產的頭一天,還拿出五萬兩的銀票來慶祝自己同學的藥鋪開張。"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這胡雪巖到底是何許人也?又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胡雪巖是晚清道光年間的豪商,歷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西政籌邊等活動,善於審時度勢,為人正直大方,從一家錢莊的夥計成長為富甲南北的豪商、中國的首富。但最終他的商業帝國卻在內外夾擊中橫空敗落,著實可惜。

人們常說:"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胡雪巖就是安徽績溪人,績溪是徽州的一個山區小縣,多山少耕地,生活貧困。家境貧寒、早早輟學的胡雪巖正是在12歲那年,拿著雨傘,挎著揹包,跟著老鄉走出績溪這邊遠之地,外出漂泊求生。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剛剛走出彈丸之地的胡雪巖在歙縣大阜鎮的一家糧店做小夥計,雖年幼,但卻吃苦耐勞,很受老闆喜歡。酒香不怕巷子深,沒在糧店做多久,他就迎來了人生轉折,一位蔣姓商人看他聰明伶俐,便介紹他到浙江金華的一家火腿行做學徒,金華離杭州很近,消息靈通,胡雪巖"欣然規往"。

也有史料記載,胡雪巖趕羊上山,撿到一袋子的財寶,想著失主必定著急,便在途中等待,失主正是蔣姓商人。蔣老闆匆匆趕來找錢,胡雪巖核實失主身份後,把財寶如數奉還。蔣老闆便拿出一部分的錢財作為感謝,胡雪巖卻絲毫不取,拾金不昧、為人正直的胡雪巖打動了蔣老闆,蔣老闆覺得他日後必定會有大出息,便提出帶他去城裡做生意。胡雪巖回家和母親商量後,就隨蔣老闆一起去城裡做學徒了。

胡雪巖和"伯樂"蔣老闆到底是怎樣相遇的已經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跟隨蔣老闆,胡雪巖邁向了商界。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在火腿行做學徒,胡雪巖並不滿足。一次偶然的機會,胡雪巖聽到杭州阜康錢莊正在招收學徒,他便立即辭去火腿行的職務,直奔杭州。所幸如願以償,胡雪巖被錢莊錄取。

按照錢莊的規定,胡雪巖要在錢莊做滿五年的學徒,考核合格,才能"出師",胡雪巖不怕吃苦,做事勤快,不到四年就出師了。按照慣例,出師之後要去"跑街"。

顧名思義,"跑街"就是沿著街道送賬單書札。胡雪巖機靈能幹,做事盡職盡責,很多人都對他的工作豎起大拇指,"跑街"不到半年,經過考核,胡雪巖就升為"出店"。"出店"就相當於現在的業務代表,負責接洽生意,清賬收錢。錢莊的老闆膝下無子,也是個老練的生意人,看胡雪巖為人敦厚踏實,且善於機變應酬,工作勤快認真負責,經手的賬目從不出錯,四方聯絡,結交好友,值得託付,便有意培養胡雪巖為錢莊的接班人。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出店"之後便是"掌盤","掌盤"相當於店裡的二把手,地位僅次於店長,經過長期的考核和觀察,老闆有意提拔胡雪巖為"掌盤"。沒成想,胡雪巖卻拒絕了這等好事,老闆不得其解,追根問底,才知胡雪巖覺得做了"掌盤",就徹底隔斷了與外界的聯繫,雖然職位高、收入高,但是早早地坐定錢莊,不能積累經驗,增長知識,紮實業務基礎。所以,就拒絕了老闆的好意,請求多做幾年的"出店",廣結善緣,紮實業務。老闆很是欣賞胡雪巖的想法,便覺得升他為"二手",即掌盤助理,全面鍛鍊他處理錢莊業務的能力。

三年之後,錢莊老闆一病不起,把胡雪巖叫到病榻之前進行最後一次考核,胡雪巖對答如流,甚至是陳年舊賬,他也如數家珍,背得準確無誤,老闆十分欣慰,把全體員工叫到跟前,宣佈胡雪巖接任店長,也告誡胡雪巖好自為之,不要窮奢極侈、驕狂無度,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錢莊老闆便撒手人寰。

當時的錢莊已經是杭州的第一錢莊,業務往來涉及的地區極廣,往來的客戶不計其數。但是,胡雪巖的"狼性"還在,他要尋求更多的財富。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晚清時期,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胡雪巖深知,要想壯大生意,必定要和官府人員扯上關係。一番思量後,他便看上了浙江巡撫王有齡,幾經周折,胡雪巖成了王有齡的糧臺官。浙江一帶不論是糧餉軍械還是官兵的餉銀公款都要經胡雪巖之手,由此胡雪巖又換了身份,亦官亦商,商路亨通。

好景不長,1861年,浩浩蕩蕩的太平軍進攻杭州,彈盡糧絕之際,胡雪巖接受巡撫王有齡的委託,攜十萬銀兩前往上海買糧購械。出城之時,刀槍無眼,胡雪巖左臂負傷,但他顧不得傷痛,馬不停蹄地奔往上海,歷盡千辛萬苦終於運來一萬石糧食,但是為時已晚,杭州城早已被圍的水洩不通,糧食運不進去,太平軍攻勢猛烈,官軍難以抵抗,胡雪巖寫下血書求援,然而援兵難至、送糧無望。

不久,杭州城被攻破,王有齡自縊而死,胡雪巖失去了好友,也失去了靠山。走投無路的他只好回到上海,另謀出路。

兩年之後的杭州,左宗棠率軍打敗太平軍。當年王有齡去世,有不少流言蜚語,有人說胡雪巖賄賂王有齡才能平步青雲,有人說胡雪巖貪汙了不少官府的金銀,有人說他假公濟私,沽名釣譽。胡雪巖從不解釋,不為所動。可想而知,不少流言都傳到了左宗棠的耳中,戰亂暫時平定,百廢待興,左宗棠決心懲辦吏治,嚴懲胡雪巖。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胡雪巖卻趕鴨子上架,胸有成竹地運送一萬石大米作為進見左帥的見面禮。杭州城因戰亂封城許久,食物短缺;士兵們久經戰場,連年征戰,難得吃口熱乎飯。這一萬石大米喜從天降,對百姓和官兵來說猶如久旱逢甘露,左宗棠不由得喜上眉梢。初見,左宗棠態度冷淡,言語激烈,也不給遠道而來的胡雪巖讓座,但待胡雪巖稟明事情原委,說明自己籌到糧食卻無法送糧入城、只能無功而返的事實,看到他送來的糧食後,左帥連呼:"請升炕!"

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一萬石大米需要花費五六萬兩銀子,這一車糧食著實解決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解決了軍隊和百姓的口糧問題,著實功德無量。但是,這也讓軍餉不濟的左宗棠頭疼,糧食錢怎麼給他?客套話還是要有的,左宗棠連忙說,要上報朝廷,給你嘉獎,為你邀功。胡雪巖卻十分謙恭,連忙拒絕,說這糧食是他作為商人報效朝廷之舉,除了糧食,還要捐出10萬兩銀子支持左宗棠的軍隊。這下,左宗棠可是高興壞了,"升炕"也成了"留飯"。

觥籌交錯之際,胡雪巖抓住機會,給左帥出謀劃策,助左宗棠穩定政局,恢復生產,左帥連聲稱好。胡雪巖運糧解困,又積極出謀劃策,使左宗棠對他刮目相看,賞識有加,那些中傷胡雪巖的流言蜚語也不攻自破。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自此,左宗棠和胡雪巖成為知己,左宗棠也更加信任胡雪巖,委以重任,令他負責杭州城解困之後的一切善後事宜。隨後,又給他總理糧臺的重任。

胡雪巖有了更有實力的靠山之後,辦起事來更是全力以赴。杭州城破之時,正值暮春三月,春耕在近,但是杭州城的百姓久經戰火,不少百姓都流落在外,田間地頭更是無人打理,荒蕪許久,百姓們更是失去了重建家園、安居樂業的信心。在這青黃不接之時,胡雪巖毫不吝惜,拿出錢財,幫百姓購買種子、農具。胡雪巖鼎力相助,支持杭州的建設,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1863年,洋務運動開展,左宗棠任閩浙總督,兼任浙江巡撫。胡雪巖向左宗棠建議,福建、浙江一帶靠海,可以發揮海運優勢,創辦造船廠。左宗棠接受建議,建立了福州船政局,胡雪巖任提調,管理造船廠的一切事務。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1866年,沙俄入侵,清廷派左宗棠西征。但清廷經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摧殘和剝削,已經財政枯竭,西政軍的糧餉和軍餉自然難搞。胡雪巖義無反顧得選擇支持"伯樂",報答左宗棠的知遇之恩。西征軍大約有五萬人,一年的糧餉軍費至少需要354萬兩,這筆鉅款實在難以籌措,胡雪巖便建議左宗棠上書朝廷——舉借外債以墊付軍費。由此,開了清廷借外債的先例。

借外債,外國可以大肆增加利息,對中國的經濟無疑是更大的打擊。但是,借得外債,胡雪巖給西征軍運送的糧食次次準時,甚至還購來西方的洋炮,支持西征軍的裝備,左宗棠如虎添翼,軍隊的戰鬥力大大提高。西征結束,班師回京,左宗棠不停地誇胡雪巖是能幹之人。清廷接受左宗棠的建議,封胡雪巖之母為正一品夫人,破格賞胡雪巖穿黃馬褂、文官正一品紅珊瑚頂戴。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縱觀清朝歷史,既穿黃馬褂,又戴紅頂子,只胡雪巖一人。胡雪巖支持左宗棠,西征成功,得罪了李鴻章,這為後來胡雪巖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除了錢莊、商鋪、船廠,胡雪巖還涉足醫藥界,創辦了"胡慶餘堂"。店內懸掛著"戒欺"和"飲和食德"的牌匾,時刻告誡店內員工不欺客、服務態度要好。店內還設有一大香爐,終年煙霧繚繞,如果有人對藥方不滿意,經檢驗確有失誤後,顧客可當眾將藥投入香爐焚燬,另配新藥。除此之外,胡雪巖還重金聘請各地的名醫,提高藥物質量,研製出"藿香正氣丸"、"諸葛行軍散"等諸多良藥。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每年夏天,胡雪巖都會命藥店熬製涼茶,給過路人解暑,免費飲用。百姓都說,胡慶餘堂是名副其實的積善堂。沒過多久,胡慶餘堂的名聲已經趕超北京老字號"同仁堂",成為馳名南北的大藥店。

光緒八年,胡雪巖在上海獨資創辦蠶絲廠,同國內經營蠶絲業的商賈大戶商量,提高蠶絲收購價格,共同對付洋商。洋商沒有收到蠶絲,惱羞成怒,封鎖國際市場,禁止蠶絲出口。李鴻章的同僚們也充當幫兇,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政局動盪,蠶絲價格持續走低,胡雪巖跌了大跟頭,大概折去一千八百萬兩白銀。為了挽回損失,胡雪巖又連忙籌集一千萬兩銀子,去上海炒地皮。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封鎖臺灣島,謠言四起,法軍要在吳淞口登陸,官民大驚,一時間,賣房成風,地價暴跌,胡雪巖投資的地皮血本無歸。

紅頂商人胡雪巖:雖靠錢莊出身,但最成功的還是他的

時局動盪,北京、上海一帶的百姓都在考慮南下,準備出逃避難,各地的錢莊面臨著空前的壓力,資金週轉不靈,錢莊倒閉。接著,胡雪巖的典當鋪也紛紛倒閉,胡慶餘堂也轉手他人,曾經的商業帝國已然崩潰,成了一地雞毛。

歸根結底,胡雪巖商業帝國的倒閉,除了自身眼光不周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失誤都要歸咎於內外排擠。在動盪的晚清社會,胡雪巖憑著自己的努力,從一個鄉村少年奮鬥為一代豪商,卻敗於內外擠壓,著實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