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胡雪巖:紅頂商人的成敗之路

1823年,胡雪巖生於徽州績溪,幼時給人放牛為生,稍長被親戚薦到杭州于姓錢莊學徒,深得老闆賞識。年輕玲瓏的胡雪巖清醒地意識到,要想掙大錢,必須有政治靠山。

一番苦心尋覓,目光落在官場潛力股——落泊潦倒的“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胡挪用五百兩銀票送給王有齡託人買官,自己卻被趕出錢莊。王有齡北漂,碰上兒時好友副部級高官戶部侍郎何桂清,在其幫助下撈到浙江海運局局長的實職。王有齡知恩圖報,從公款中借了二十萬兩白銀給胡雪巖辦阜康錢莊,使其生意越做越大。

1861年,清軍和太平軍歷時十四年戰爭進入最後階段,浙江巡撫左宗棠因軍餉無著一籌莫展時,胡雪巖無償送給他二十萬石大米,一下子拉近了兩人的感情。

從此,他包攬了左宗棠手中幾乎所有的政府訂單。左宗棠轉戰南北,胡雪巖形影不離,當他的財政大臣和後勤部長。每戰結束,左宗棠都不忘向朝廷給胡雪巖請功,計達九次,戴紅頂子、穿黃馬褂,那可是時下實力派企業家頭上的光環所望塵莫及的。

胡雪巖:紅頂商人的成敗之路

太平軍消滅後,胡雪巖的銀號開進杭州,專門為左宗棠籌辦軍餉和軍火。依靠湘軍的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二十餘處,同時兼營藥材、絲茶,開辦了至今仍在營業的胡慶餘堂中藥店。

1873年,左宗棠出兵西北肅州,鎮壓回民造反,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內戰。此時他建議朝廷乘勝追擊收復新疆。1874年5月,日本出兵登陸臺灣,從而引發另一個重要的防禦問題“海防”。清帝國當時內外交困,國庫空虛,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國家財政,哪裡拿得出錢同時打兩個大型戰役呢?這樣,在國家高層政治勢力角鬥中就有了“海防”與“疆防”之爭。代表人物是李鴻章和左宗棠,兩人都位高權重,雄心勃勃,都是想幹一番扭轉國家乾坤的實方派。那時打仗,有點像時下地方政府超過經濟承受能力搞形象工程。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要想讓形象工程上馬創造政績,就得自己想辦法籌措部分資金。方法是現在仍被廣泛運用的——企業墊支,政府埋單。對於胡雪巖而言,顯然這是一筆利潤豐厚的大買賣,更可助左宗棠撈到更大的政治資本。於是,他向左宗棠拍胸脯,你放心接活,至於鈔票和軍火都包在我身上了。

最終,中央批准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計劃,胡雪巖也毫無懸念地從新疆戰役中大大地賺了一把。

按說,富可敵國的胡雪巖至此該好好享受一下人生了。然而,他賺錢的慾望卻越來越大。1883年,掌握中國生絲絕大多數貨源的胡雪巖決定傾個人之全部財力和外資競爭。可意想不到的是,國內生絲嚴重減產,意大利生絲卻大獲豐收,胡雪巖虧了四百萬兩。年關將近,胡雪巖囤絲,資金嚴重短缺,各地票號、錢莊因擠兌提現紛紛倒閉。他連忙給遠在福州的左宗棠發報求救,結果石沉大海。屋漏偏逢暴風雨。清政府這時出面干預,追查出胡雪巖虧欠公款計達二百四十多萬兩。胡雪巖被革去道員,紅頂商人的神話徹底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