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網評:抗擊疫情,中醫藥作用不容小窺

當疫情爆發時,當各地都在為疫苗焦急時,當看到一系列現代化醫療藥物時,身為華夏兒女,我們不禁在想,我們祖傳的中醫藥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

中醫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戰疫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醫藥學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不斷髮現總結並逐步完善的一門科學,其積累的大量戰勝瘟疫的經驗成果是當前抗擊疫情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早在先秦文獻«禮記·月令»中,我們的祖先就對由外在因素導致的疫病傳染有深刻的認識,並形成一套系統有效的防治措施。在2003年轟動世界的抗擊非典時期,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明之中醫藥,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卷。自2003年1月2日出現第一例非典患者開始,直到4月16日西醫才找到病原體,而同時參與的廣州中醫院大學附一院自2月份開始收治病人,以中醫理論為依據分析非典症狀,對症下藥,並在同年4月份將130多名患者全部治癒出院。當時的WHO專家詹姆斯博士曾這樣讚歎中醫:中醫的經驗在世界範圍內上升為常規治療則有非常大的幫助。其實不單單是非典,在治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的乙型腦炎,九十年代出現的的出血熱中,中醫藥絕對是功不可沒。因此,從歷史長河中看,中醫藥作為中國流傳五千多年的傳統文明瑰寶不僅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還充分發揮了其在戰勝疫情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更為當今抗擊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我們知道,西醫用藥主張“片面診治”,也就是頭痛治頭痛,肚子痛治肚子痛這種局部治療法;而我們中醫藥則主張“辨證施治”,因人因時因地治療。以每個人的體質特徵作為基礎,結合症狀再綜合分析,從根部調節病源從而達到破壞病毒存在的組織並形成較為健全的免疫系統,即改善人體的機能。對於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中醫準確的判斷出新型冠狀病毒屬於“溫疫”類疾病,並根據中醫的經典方劑組合法研發出“清肺排毒湯”,用實力向我們做出了最好的證明。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17日的新聞發佈會介紹,全國共有701例或者採用“清肺排毒湯”治療,其中130例痊癒出院,51例症狀消失,268例症狀改善,212例症狀穩定得到控制。目前,雷神山門外的流動智能應急中藥房全天候待命,藥師僅在3分鐘內就可以配好十幾副藥,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藥無需煎熬,只需開水沖泡即可服用。在上百種動植物精粹的加持下,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醫自然之身,這樣方便快捷又安全有效的中醫藥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他“實力戰將”的身份。

在疫情當前,中醫藥還起著與“西醫”這位戰略伙伴相輔相成的作用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意猖虐時,中醫運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癒合防復”的思路,與西醫“以夷制夷”的思想相結合,中醫根據患者身體特徵幫助患者增強自身免疫系統,為西醫研究有效藥物並進行臨床試驗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西醫的有效治療也為中醫調理給予幫助,兩者相輔相成,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發揮1+1>2的作用,推動著疫情防控工作向前發展,併為戰疫工作取得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