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为什么我和爸爸不一样?”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当我们听到了孩子这样的提问,到底会怎么回应呢?孩子的成长有过程,在性别意识方面,家长们经常会不经意的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长大了,针对幼儿的性别敏感期,你了解多少?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此前,在深圳宝安区,发生了一件“猥亵儿童”案,一女孩儿傍晚放学回家时,脸色苍白,双手握拳,全身发抖,一副被吓坏了的样子。

孩子的妈妈见状赶紧询问女儿。女儿畏畏缩缩的说道:“我在车上碰到一个变态,他拉我的手去摸他的小鸡鸡……”孩子的家人听了,立马就选择了报警。

随后,公安机关迅速将犯罪嫌疑人韩某抓获,绳之以法。

几岁的小朋友能够在被侵犯后忍着害怕的心情而告诉父母,这是很需要勇气的。

大多数孩子就是因为缺乏了这种勇气,才会让自己一再受到伤害。

此外,对“性别”这件事的无知,也是孩子们受害而不知道为自己做主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一、性别敏感期: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重要时期

红黄蓝幼儿园教师猥亵儿童事件中,多名学生同时受到骚扰和威胁,但是因为在性别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方面意识的缺失,他们一次次的被“打针”恐吓,回到家里只知道闷不做声,直到事情败露之前都没有孩子主动的告诉父母,自己经历了什么。

在幼儿性别敏感期内,孩子对于性别的好奇感会上升,在他们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性别意识的。

等到孩子长到2岁左右,就会慢慢的出现一些概念,比如男孩儿和女孩儿,小朋友和大人。这是幼儿性别意识的开始,3-5岁左右的孩子,最需要性别教育的启蒙。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二、疏忽了性别敏感期,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当孩子问出,妈妈为什么和“我”不一样,邻居的小明为什么和“我”不一样的时候,就代表孩子的性别意识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疏忽了孩子的性别敏感期,带来的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这将给幼儿的成长带来无尽的伤害。

宝安区的这名被侵犯的小朋友如果没有在被触犯,回到家后立即告诉父母,其家长没有报警,那么该名男子就不会被绳之以法,至少在惩戒的时间上会有所推延,可能在这当中,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被影响,成为“当事人”。

假如红黄蓝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多一点儿防范的意识和勇气说出口的底气,那么也就不会让整个事件维持那么久才被发现,要知道,被侵犯的孩子当中,有的小朋友已经被“困扰”了近两年。

可想而知,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们是怎样矛盾而煎熬的在生活着。

之所以要重视幼儿性别敏感期,是因为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更加正确而有效的引导,等到青春期孩子开始躲避异性话题了,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迟了。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三、抓住孩子的“性别敏感期”,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1、 尊重彼此,用拒绝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的身边总是会有这样的孩子或者朋友,明明就是一个女孩子,平常却男孩子一样打扮,而是朋友里也是男孩子居多,经常不顾性别的和异性来往。

我们并不排斥各人的爱好和习惯,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必须让孩子懂得距离的美和安全感,否则他很容易被欺骗上当,也容易伤害自己。

引导孩子学会用尊重来保持距离,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

2、 正确认识性别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在幼儿的性别敏感期里,再也不是谈“性”色变了,也不能这样。作为父母,我们不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教育,那么谁还会来承担这部分的责任呢?

在幼儿的性别敏感期里,教孩子正确认识性别,男女平等,女孩子并没有比男孩子弱,男孩子也一样可以哭泣可以被保护。

这样一来,还能够避免性别歧视,重男轻女等思想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3、 男女有别,底线不能跨越

这一点家长们是比较好落实的,因为在家庭里,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实际引导。

例如,在孩子洗澡的时候让妈妈给女儿洗,爸爸给儿子洗,从自己做起,尊重孩子的性别,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抓住“性别敏感期”,家长要重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姐育儿说,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