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醫啟蒙》轉載35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經典中醫啟蒙》轉載35

慧然獨悟與俱視獨見

我們這部分討論的是望聞問切與感而遂通:超越感官的覺察力。

在上一節我們談到,中醫的診斷,望聞問切的重點是把握無形的神氣。因為它無形無狀、無色無味,我們日常生活中習慣使用的眼耳鼻舌身的感官能力,在這個層次發揮不了作用。

在《黃帝內經·素問·八正神明論》裡有如下的文字:“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是故工之所以異也,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彷彿。”

意思是人體的榮衛之氣,一般人是無法看見的,“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所以叫做“冥冥”,好像神靈一般。所以這個層次的診斷,也體現出醫生的不同水平了。

接著黃帝又問到無形的“神”。“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

岐伯回答,如果醫生心目開闊,能夠望而知之,心領神會。這種細微的感受無法言說,一群醫生一起看同一個病人,只有極少的上工心中有數。

今天講一講司馬遷記錄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裡的神醫扁鵲的兩個故事。《扁鵲倉公列傳》是《史記》列傳中的第四十五篇,是一篇古代名醫事蹟的記錄。嚴格地講,下面的內容不是故事或者傳說,而是史實。但是現代的中醫學院老師和醫學生們,常常把它看作傳說。

第一個故事:

扁鵲過齊,齊桓公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

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這是關於望診的,扁鵲只是通過面見齊國的君王,就看出、感受到疾病發展的不同層次,從腠理,也就是皮膚肌肉之間,到血脈、腸胃,最後到骨髓的發展過程。

所以司馬遷文後感嘆:“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醫生有了見微知著的本領,在病的萌芽生起的無形階段就能感受到,就不至於到了病至骨髓、病入膏肓,束手無策了。

另一方面,病人還得信任醫生,不像這位堅持“本人沒病,你們這些醫生,就想多掙些錢,把沒病當有病來治”。最後扁鵲看到恆侯病入骨髓無可救藥時,只能逃走了。

第二個故事:治療虢國太子屍厥的故事,故事比較長,我們節錄重點。

“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鄭,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虢國太子死了,舉國哀痛,正準備喪事,正好扁鵲經過,於是來到皇宮門口,問一個喜歡醫學的太子侍者。這裡要注意,這次是在扁鵲沒有見到那個太子,扁鵲就直接告訴說太子沒死,我能救活他。他知道太子的神還在,氣未絕。他怎麼知道的?

中庶子當然覺得很荒誕,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扁鵲的回答是,你對醫學的瞭解,猶如“以管窺天,以郄視文”,一知半解。我的醫術,不需要“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可以診斷千里之外的病人。你如果認為我不誠實,可以試著去診視太子,應會聽到他耳有嗚響、鼻翼搧動,順著兩腿摸到陰部,那裡應該還是溫熱的。

中庶子回報,發現果然如此。扁鵲得到了信任,於是讓弟子子陽“厲針砥石”,準備好針和砭石,取百會穴。過了一會兒,太子甦醒。又讓弟子子豹做藥熨,熨兩脅下。太子就能坐起。然後調和陰陽,服湯藥20天而恢復了。

故天下盡以扁鵲能起死回生。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以我知彼與特異功能

關於診斷,我們都知道“以表知裡”。《黃帝內經》裡還有一句話,現在教材不講了,叫“以我知彼”。這個需要訓練感知精微的能力,扁鵲就是這麼知道的。

“以我知彼”在太極拳裡面也有,“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臨戰時,對手不知道我的狀態,要做什麼,但是對方身形還沒有動,念頭一動,“我”就已經知道了。怎麼做到的?

其實就是前面講過的,“持脈有道,虛靜為保”。當你虛靜放鬆,沒有那麼多念頭、思想、情感、慾望、計劃和各種煩心事、動心事湧動圍繞時,自己的心像一面相對乾淨的鏡子,自然就能照出對方的身心狀態、氣血運行和經絡流通情況。

你能知道什麼,取決於自己經絡的通透度、內心的虛靜度和意識的清晰度。

認清生活中的標本虛實和大方向,有選擇、有放棄,拿出時間,安排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別太忙,儘量別太累,這叫“調柔身心,放鬆生活”。

每天不求結果,只問耕耘地練習靜坐、站樁或者太極。如果有老師指導更好,每天認真練習,自然就知道了。但如果你每天都忙得兩眼冒星,事務繁忙,迎來送往,還要應付各種腦筋急轉彎。我只能告訴你:你還沒準備好,現在學不會。

扁鵲是怎麼學到的?《史記》裡面有記載,“少時為人舍長”。他年輕的時候是個小旅店的管理員,有位叫長桑君的住客經過這家旅店,每次扁鵲都很認真恭謹地服務。長桑君亦知扁鵲不是常人。

這樣往來出入了10多年,長桑君叫扁鵲來單獨坐下,輕聲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扁鵲恭敬地答應了。長桑君拿出懷中的藥給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長桑君告訴扁鵲,把這個藥用“上池之水”送服,30天后就“當知物矣”。

於是拿出他的所有秘方全部交給了扁鵲,然後忽然不見了,他也不是平常人啊。扁鵲照著長桑君的話飲藥30日,就能隔著牆看見另一邊的人了。“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有了這個能力,病人五臟的癥結一覽無餘,只是用診脈為名罷了。

疑問又來了,怎麼可能呢?

打個比方,大家在遊樂園玩過山車,過山車快速飛旋的時候,有人站在下面和你說話,能看清楚、聽清楚嗎?不行吧。大部分人都在頭暈眼花地慘叫呢,根本顧不上看人。

但是,有人只是在旁邊坐著,扇著扇子,喝著涼茶,他就能把對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還能告訴你們周圍發生的事情。這個很正常吧。你不會認為:“哇,厲害,特異功能啊!我們看不見,你怎麼能看見?”

如果每天的生活都在坐過山車,自然很多東西都看不到,也聽不到。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做到才是真的

2009年,雅克爺爺來上海做第二次針灸無國界志願者培訓。有一個晚上我們一起去看望同事的爸爸,他得了肝癌,剛做完化療,精神、肉體都很痛苦。

雅克爺爺先把脈,人迎寸口先別陰陽,然後再把手腕的寸關尺、浮中沉三部。把完之後發現有幾個脈和其他各部不協調,或是跳得特別強的,或是特別弱的,這提示有幾條經脈、臟腑有虛有實。他讓我也把了一下。然後雅克爺爺用手指代針,在不同的穴位輕輕放著,不用力,每調一次再把一次脈,同時讓我也把脈再感覺一下。

每調一次,脈就平了一點,所以《黃帝內經》裡對治療的目的叫“以平為期”。做個平人,是最健康的。

第二次是斯理維老師治療,雅克爺爺在旁邊指導,我也在旁邊。做完之後,病人神氣有變化,然後再把脈,需要補太溪。斯理維老師正準備補,覺得不對,她就看了一下雅克爺爺,笑說:“你這個壞蛋!”雅克爺爺微微一笑。

當時的情景很像武俠小說,因為雅克已經看到病人需要什麼地方補瀉,他用心念完成了這個操作,斯理維老師要上手的時候,發現已經被人完成了。

這也是前面提到的“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

我們普通人熟悉的是依靠感官獲得信息,對這部分很陌生。關於超越感官的覺察力這個部分,大家可以參考潘定凱老師翻譯的《全像宇宙投影》,一共三本。

關於經絡、穴位、針灸、按摩、導引、祝由、神農時代啊、感而遂通啊,沒什麼好多解釋的,這些需要你自己花時間去練習、訓練,然後自然能漸漸知道。

自己去深入,這才是重要的。否則這些東西,對大家來說就是神話故事,譁眾取寵,我不希望起這樣一個作用。講這些,是為了打開大家的思路,然後希望你自己去嘗試,深入學習,真實體驗。

我20幾歲的時候,曾有幾年和一位國家特二級廚師共事,做藥膳顧問。這位大廚倪師傅起初是在同仁堂工作,熟悉藥材,後來學習廚藝,還被派到日本工作過幾年。他在1998年的時候就告訴我們,以後的餐飲趨勢是複合味、重味、厚味、刺激的會流行。大家的舌頭越刺激越麻木,嘗不出本來的味道。

要做出食物本來的味道,就需要先熟悉食材,減少人為的、過度的操作與調味。就像長期清淡飲食的人,對食物的感覺就會清晰很多。當你站樁、靜坐時間長了,體會到身體放鬆了、心靜了,才知道平時身心內外的混亂與不安。

站到一定時候,有人經過會有感覺,有人用力看你一眼,閉著眼也能知道,因為你比原來乾淨、均勻了。就像如果海浪波濤洶湧,扔石頭是看不見影響的,而平靜的湖面就很容易看到。

《黃帝內經》裡講針刺的時候“不可掛以發”,這是多麼清晰微妙的感覺。所以要花時間,少一些思考、辯論、附會,讓自己的生活慢慢地往回退、往回收,然後你自然會有所體會,有更精微的感受力。

你自己有所體會、有所感受的東西,這個叫做“真知”。這也是古人的觀點。你看書啊,聽老師講啊,查百度啊,都屬於知見、資訊,有時還是雜訊。雖然可以參考,但“真知”是中心,是有能力合理運用所有資訊的關鍵。

所以傳統文化常常講做功夫,要老老實實地花時間,在自己身心上用功,別過於重視文字概念、理論體系,原因就在於此。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用自己的身心去體會到,而且這麼做,是超越時代,超越民族、語言,超越國土的。只要你願意花工夫,都可以體會到。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關於作者

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現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會顧問,法國藍之樹學會顧問。

著有: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兒童健康講記:一箇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

《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2018年5月,立品圖書。

..............................................................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於2018年5月在立品圖書出版。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店有售。

噹噹購書 京東購書

更多精彩內容

還有問題嗎?

歡迎隨時與我們團隊取得聯繫。

學堂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轉自:李辛的空間

視覺:右序設計

合作洽談:

18121386092 嶽老師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