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慧然独悟与俱视独见

我们这部分讨论的是望闻问切与感而遂通:超越感官的觉察力。

在上一节我们谈到,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的重点是把握无形的神气。因为它无形无状、无色无味,我们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的眼耳鼻舌身的感官能力,在这个层次发挥不了作用。

在《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里有如下的文字:“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

意思是人体的荣卫之气,一般人是无法看见的,“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所以叫做“冥冥”,好像神灵一般。所以这个层次的诊断,也体现出医生的不同水平了。

接着黄帝又问到无形的“神”。“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岐伯回答,如果医生心目开阔,能够望而知之,心领神会。这种细微的感受无法言说,一群医生一起看同一个病人,只有极少的上工心中有数。

今天讲一讲司马迁记录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的神医扁鹊的两个故事。《扁鹊仓公列传》是《史记》列传中的第四十五篇,是一篇古代名医事迹的记录。严格地讲,下面的内容不是故事或者传说,而是史实。但是现代的中医学院老师和医学生们,常常把它看作传说。

第一个故事:

扁鹊过齐,齐桓公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这是关于望诊的,扁鹊只是通过面见齐国的君王,就看出、感受到疾病发展的不同层次,从腠理,也就是皮肤肌肉之间,到血脉、肠胃,最后到骨髓的发展过程。

所以司马迁文后感叹:“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医生有了见微知著的本领,在病的萌芽生起的无形阶段就能感受到,就不至于到了病至骨髓、病入膏肓,束手无策了。

另一方面,病人还得信任医生,不像这位坚持“本人没病,你们这些医生,就想多挣些钱,把没病当有病来治”。最后扁鹊看到恒侯病入骨髓无可救药时,只能逃走了。

第二个故事:治疗虢国太子尸厥的故事,故事比较长,我们节录重点。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於郑,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虢国太子死了,举国哀痛,正准备丧事,正好扁鹊经过,于是来到皇宫门口,问一个喜欢医学的太子侍者。这里要注意,这次是在扁鹊没有见到那个太子,扁鹊就直接告诉说太子没死,我能救活他。他知道太子的神还在,气未绝。他怎么知道的?

中庶子当然觉得很荒诞,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扁鹊的回答是,你对医学的了解,犹如“以管窥天,以郄视文”,一知半解。我的医术,不需要“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可以诊断千里之外的病人。你如果认为我不诚实,可以试着去诊视太子,应会听到他耳有呜响、鼻翼搧动,顺着两腿摸到阴部,那里应该还是温热的。

中庶子回报,发现果然如此。扁鹊得到了信任,于是让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准备好针和砭石,取百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又让弟子子豹做药熨,熨两胁下。太子就能坐起。然后调和阴阳,服汤药20天而恢复了。

故天下尽以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以我知彼与特异功能

关于诊断,我们都知道“以表知里”。《黄帝内经》里还有一句话,现在教材不讲了,叫“以我知彼”。这个需要训练感知精微的能力,扁鹊就是这么知道的。

“以我知彼”在太极拳里面也有,“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临战时,对手不知道我的状态,要做什么,但是对方身形还没有动,念头一动,“我”就已经知道了。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前面讲过的,“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动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自然就能照出对方的身心状态、气血运行和经络流通情况。

你能知道什么,取决于自己经络的通透度、内心的虚静度和意识的清晰度。

认清生活中的标本虚实和大方向,有选择、有放弃,拿出时间,安排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别太忙,尽量别太累,这叫“调柔身心,放松生活”。

每天不求结果,只问耕耘地练习静坐、站桩或者太极。如果有老师指导更好,每天认真练习,自然就知道了。但如果你每天都忙得两眼冒星,事务繁忙,迎来送往,还要应付各种脑筋急转弯。我只能告诉你:你还没准备好,现在学不会。

扁鹊是怎么学到的?《史记》里面有记载,“少时为人舍长”。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小旅店的管理员,有位叫长桑君的住客经过这家旅店,每次扁鹊都很认真恭谨地服务。长桑君亦知扁鹊不是常人。

这样往来出入了10多年,长桑君叫扁鹊来单独坐下,轻声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恭敬地答应了。长桑君拿出怀中的药给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长桑君告诉扁鹊,把这个药用“上池之水”送服,30天后就“当知物矣”。

于是拿出他的所有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然后忽然不见了,他也不是平常人啊。扁鹊照着长桑君的话饮药30日,就能隔着墙看见另一边的人了。“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有了这个能力,病人五脏的症结一览无余,只是用诊脉为名罢了。

疑问又来了,怎么可能呢?

打个比方,大家在游乐园玩过山车,过山车快速飞旋的时候,有人站在下面和你说话,能看清楚、听清楚吗?不行吧。大部分人都在头晕眼花地惨叫呢,根本顾不上看人。

但是,有人只是在旁边坐着,扇着扇子,喝着凉茶,他就能把对面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还能告诉你们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个很正常吧。你不会认为:“哇,厉害,特异功能啊!我们看不见,你怎么能看见?”

如果每天的生活都在坐过山车,自然很多东西都看不到,也听不到。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做到才是真的

2009年,雅克爷爷来上海做第二次针灸无国界志愿者培训。有一个晚上我们一起去看望同事的爸爸,他得了肝癌,刚做完化疗,精神、肉体都很痛苦。

雅克爷爷先把脉,人迎寸口先别阴阳,然后再把手腕的寸关尺、浮中沉三部。把完之后发现有几个脉和其他各部不协调,或是跳得特别强的,或是特别弱的,这提示有几条经脉、脏腑有虚有实。他让我也把了一下。然后雅克爷爷用手指代针,在不同的穴位轻轻放着,不用力,每调一次再把一次脉,同时让我也把脉再感觉一下。

每调一次,脉就平了一点,所以《黄帝内经》里对治疗的目的叫“以平为期”。做个平人,是最健康的。

第二次是斯理维老师治疗,雅克爷爷在旁边指导,我也在旁边。做完之后,病人神气有变化,然后再把脉,需要补太溪。斯理维老师正准备补,觉得不对,她就看了一下雅克爷爷,笑说:“你这个坏蛋!”雅克爷爷微微一笑。

当时的情景很像武侠小说,因为雅克已经看到病人需要什么地方补泻,他用心念完成了这个操作,斯理维老师要上手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人完成了。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

我们普通人熟悉的是依靠感官获得信息,对这部分很陌生。关于超越感官的觉察力这个部分,大家可以参考潘定凯老师翻译的《全像宇宙投影》,一共三本。

关于经络、穴位、针灸、按摩、导引、祝由、神农时代啊、感而遂通啊,没什么好多解释的,这些需要你自己花时间去练习、训练,然后自然能渐渐知道。

自己去深入,这才是重要的。否则这些东西,对大家来说就是神话故事,哗众取宠,我不希望起这样一个作用。讲这些,是为了打开大家的思路,然后希望你自己去尝试,深入学习,真实体验。

我20几岁的时候,曾有几年和一位国家特二级厨师共事,做药膳顾问。这位大厨倪师傅起初是在同仁堂工作,熟悉药材,后来学习厨艺,还被派到日本工作过几年。他在1998年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以后的餐饮趋势是复合味、重味、厚味、刺激的会流行。大家的舌头越刺激越麻木,尝不出本来的味道。

要做出食物本来的味道,就需要先熟悉食材,减少人为的、过度的操作与调味。就像长期清淡饮食的人,对食物的感觉就会清晰很多。当你站桩、静坐时间长了,体会到身体放松了、心静了,才知道平时身心内外的混乱与不安。

站到一定时候,有人经过会有感觉,有人用力看你一眼,闭着眼也能知道,因为你比原来干净、均匀了。就像如果海浪波涛汹涌,扔石头是看不见影响的,而平静的湖面就很容易看到。

《黄帝内经》里讲针刺的时候“不可挂以发”,这是多么清晰微妙的感觉。所以要花时间,少一些思考、辩论、附会,让自己的生活慢慢地往回退、往回收,然后你自然会有所体会,有更精微的感受力。

你自己有所体会、有所感受的东西,这个叫做“真知”。这也是古人的观点。你看书啊,听老师讲啊,查百度啊,都属于知见、资讯,有时还是杂讯。虽然可以参考,但“真知”是中心,是有能力合理运用所有资讯的关键。

所以传统文化常常讲做功夫,要老老实实地花时间,在自己身心上用功,别过于重视文字概念、理论体系,原因就在于此。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用自己的身心去体会到,而且这么做,是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语言,超越国土的。只要你愿意花工夫,都可以体会到。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

著有: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

..............................................................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于2018年5月在立品图书出版。当当、京东、亚马逊等网店有售。

当当购书 京东购书

更多精彩内容

还有问题吗?

欢迎随时与我们团队取得联系。

学堂邮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转自:李辛的空间

视觉:右序设计

合作洽谈:

18121386092 岳老师

做到才是真的 第十一章 |《经典中医启蒙》转载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