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宗教

摘自--榆中縣誌

第二節 佛教

一、傳播

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鮮卑族乞伏氏在榆中苑川建立西秦國都,祟尚佛教,供養玄高、曇弘、玄紹3位高僧為國師,追隨弟子300餘人。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名僧法顯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西行取經,到西秦國都苑川勇土城時,適逢佛教徒“夏坐”,留住3個多月。

中唐以後,榆中地屬吐蕃,藏傳佛教傳人。明代,封藩甘肅的歷代肅王佛道俱尊,在縣境的肅王墓內有佛龕,顯系佛教儀存。此後佛教無大的變化。1949年前後,僅有喇嘛5人、和尚4人,散住在縣城興國寺、小康營楊家新莊的白馬寺、金崖的大佛寺等寺廟中。1983年後,縣籍佛教徒參加蘭州市佛教協會組織的佛事活動,有73人取得皈依證,其中多數為婦女、老年人,均系漢傳佛教。

二、佛寺

明清時期,散佈全縣比較有名的佛寺有30多座,佛洞有6處。清末,僅剩十餘座。據宣統元年《皋蘭縣東鄉地理調查表》、《皋蘭縣南鄉地理調查表》和《金縣地理調查表》記載,麻家寺有馬家寺,黃家莊有萃靈(英)寺,甘草店有白衣寺,高家灣有隆慶寺,八門寺有古佛寺,斜路注有福壽寺,張家寺有龍泉寺,丁家大營有臥牛寺,馮家灣、劉家營、好地岔、黃石坪、安家墩有菩薩殿,羊寨有明肅王修建的家佛寺。較大的為元代至正年間蒲察仁亨興建的興國寺,在縣城西北角;較早的龍泉寺建於唐代,在暖泉山,寺內有柏樹1株;以華麗著稱的有明肅藩所建萃英寺,在肅王墓附近之黃家莊;風景最美的是龍山寺,在縣城南17.5公里處的小石峽。

榆中--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