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剛走進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鎮邢村村琺華研究基地,只見“朝元窯”琺華創始人張勇勇正在忙碌的接受媒體記者的採訪,面對長槍短炮的簇擁和一遍一遍的開機錄製,他略顯緊張。除了緊張外,張勇勇說的最多的話是忙!文博會後,來採訪的人太多了。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高平琺華始於元末,興於明,止於清。失傳於清代雍正年間,是一種以藍、綠、黃、紫、白等多種釉色為基調的低溫彩釉瓷器。清代雍正之後,琺華器逐漸停止燒造,這項精緻的工藝技術從此消失,少量的琺華器只存在於國內外的博物館內。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山西省文博會上,張勇勇和他的作品《琺華蓮池鴛鴦紋罐》斬獲“金獎”。更經樓書記的點贊,琺華器同絳州澄泥硯、平遙推光漆器被稱為“山西三寶”。

這個被當地人說成“瓷器”的罐子,一下成了山西網紅。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聲名鵲起的背後,是張勇勇和他的創作團隊六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的堅守。

2005年時,張勇勇尚在從事金銀首飾加工,在長治逛古玩市場時看到一件類似琺華器的工藝品,大為心動。再後來,他得知琺華器燒製技藝失傳已久,心生遺憾。2008年始,對古代技藝心存念想的張勇勇,帶著復原琺華工藝的心願和使命感,從北京回到家鄉山西高平,和朋友一起開始到處搜尋資料,走訪懂得相關技藝的老工匠,遍訪國內外的博物館探究琺華器形,籌備復燒琺華器。2016年,有同樣追求的十幾個年輕人組成團隊,創建了晉城地區燒製琉璃成就最高的窯爐——朝元窯。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懸空式燒製法標誌著琺華工藝在復燒的基礎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也給張勇勇和他的設計團隊帶來了莫大的信心,他們將現代的設計手法和傳統的技藝結合在一起,在尊古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細化工藝,目前已經在創作新的作品。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琺華工藝上以堆花瀝粉技法做出輪廓,而後填彩,即先用泥料堆成立體狀的花紋,凸起為浮雕,再施諸色釉料。

琺華燒成後鮮豔濃麗,極為美豔,紋飾有人物故事、花鳥、動物等,極為新穎別緻,琺華器在山西一帶獨樹一幟,久負盛名,成為山西地標性名片。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2017年意大利籍官員在高平參觀調研時,看到張勇勇團隊的琺華作品時連聲誇讚,並表示希望未來能有相關交流合作。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2018年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上,張勇勇帶去參展的高平“朝元窯”琺華牡丹瓔珞紋梅瓶被當做國禮贈送給了與會各國政要。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由於受山西琺華器的影響,江西景德鎮於明代永樂時期開始仿製琺華器。所不同的是山西琺華器為陶胎,景德鎮琺華器為瓷胎。

“高平工匠”張勇勇:“山西三寶”之一高平琺華傳承人

張夢奇(左一)是張勇勇的兒子,大學畢業後一直跟隨父親學習琺華工藝製作,主要學習施釉。張勇勇看著兒子說,“我們的創作團隊整體比較年輕,但是未雨綢繆,我們還需要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走產業化的發展路子,把琺華這一項獨特的技藝更加發揚光大,千年萬年的傳承下去。”(攝影/撰稿 宋嶽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