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评上副高或正高的老师,不愿意多上课、更不愿意做班主任,你怎么看?

珊珊来早zs


中小学校评聘职称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中小学教师评聘职称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高工资收入,虽然不是绝对,但是事实。

职称与职业水准挂钩不挂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文人相轻,评了职称就是专业水准高吗,相信大多数都不以为然。不说主观的,就是客观的,有两点就不能保证这个论点是真实的:一是职称评定是在不同的范围之内分别进行的,你能说某小学的高级职称教师,就比另一所小学的中级职称教师教学能力强吗,不见得吧,评职称的时候,乡村小学和城镇小学是一样的,名校和普通学校是一样的,名校一般教师是什么水平,普通学校高级教师是什么水平,相信大家心中都有数;另外一点,就是管理人员在评职称过程中有优势,尤其是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再加上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硬件,比如论文、奖项等,管理人员在获得过程中也有优势,更不要说造假了。

职称与工资收入挂钩,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中小学校中级职称月工资5000元,副高职称高一千多,高级职称高三千多,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工资收入上的差距,是中小学教师争着抢着评聘职称的重要原因。这也造成职称一旦拿到手了,比如评上了副高,算算自己距离退休的时间,以及单位评聘高级职称的可能和机率,到退休也没有自己的份了,就开始躺在功劳薄上吃喝了。副高如此,高级职称人员就更没有上进心了。因此,在许多学校都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高级职称人员不带课了,也不当班主任了,甚至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争着抢着管后勤。

解决此种情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行职称退出机制,像党政领导的职级一样,能上能下。北京市已经开始试行高级职称退出机制,打破高级职称“终身制”,对于评定了高级职称的人员,在出现不符合职称要求的因素,或者长期脱离相关岗位工作的,或者因身体等客观原因不适合从事相关工作的,一律退出高级职称,腾出岗位,让位给更为适合的专业技术人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保证能出能进、能上能下,保证职称评定的流动性,才更能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竞争力,确保职称评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职言管语


很正常啊。

我们这现在评职称要求必须当年是班主任,而且要求评职称前几年有若干年班主任,当然了,领导除外,有关系的除外。

谁愿意当班主任啊,评了高级当班主任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心态。

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是个人都知道在透支体力。

还没有周末和假期。

挣得钱还不够打车上班或者住院治病的任何一种。

我这辈子不准备上高级职称了,身体要紧。

就算开除我,我也再不会当班主任了。

领导真聪明,我今年带三个班的课。

每周6个小时早读。

21节课。

3个晚自习。

你狠。


肉丸子653


我不知道您所在的学校是什么情况,但在我所在的学校,基本没有这种情况。现在学校各科老师紧缺,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使,更加有实力的教师勇挑重担。我们五十多岁的正高副校长,年年高三数学。还有副高的几位副校长,也都在第一线。高三的语数外老师,早读午练习晚自习周末的辅导课各种课加起来一周也要十几节,没人说我是副校长有高级职称就少上几节课吧。少不了,没办法,你一个班总要带的吧?一个班就是有这些工作量,逃都逃不掉。


毕竟是书生1


这个不可一概而论的。在我了解的学校,实行了课时津贴制度,不管什么职称,每上一节课都有补贴,补贴不论职称,高中一二年级相同,高三多一点,所以上课越多,课时津贴越多,年轻老师当然愿意多上课。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难道就不愿意上课吗?当然不是,上课多,工作量奖也多。我熟悉的一位正高级老师,上的课不多,学校也不安排高三课程,该老师还感叹被边缘化了!为什么,领导都是喜欢用比自己资历浅的,年轻的干活听话顺手的。

现在,某些自媒体有人天天吐糟职称制度,似乎是中小学教育的万恶之源,欲加之罪而已!职称岗位的工资,差异其实是有限的。你一个教龄10年的一级教师和教龄30年以上的高级教师有点差距不正常吗?

中小学职称制度应该改革,这是确定的,但妖魔化职称制度令人反感,这样的情绪化言论不是实事求是的。

事实上,绩效工资奖励考核的随意性太大,一个地区的每个学校的考核制度都不同,校长一言堂制定的考核标准引起教师的意见才是最大的。


青霞人文


评上副高或是正高,不是不愿多上课,而是“没时间多上课”。不是不愿意做班主任,而是没有时间做班主任。我想,这才是评上副高或者正高的老师要说的心里话。呵呵……

一、凡是评上正高或是副高的人员中,领导居多,既然是领导,开会的时间多了,对外的杂七杂八的工作多了,因此,上课的时间少了。

于是,这类正高或副高的老师就没有时间上课了。而且名正言顺的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上课了。于是,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哪个学校的校长还在兼课?在小学,兼语文、数学教学工作的校长几乎没有。

二、评上副高或正高,“名”就来了,有名了,就有人邀请讲课了呀。于是,一个课件到处讲学,财源广进,上课的那点课时补贴算得上什么?而且,同一个课件能到东家讲课,也能到西家讲课,做一个课件,上N次课,写一份讲稿,赚N次钱。而在学校上课,一个课件最多上一两个班,你总不能天天给学生上重复的内容吧。于是,听说,我们的学时培训,正高、副高的老师们是赚大了。因为负责培训的学校都得找人上课呀。

于是,评上正副高的老师就名正言顺地说,我工作量大,到处讲学,没有精力再多上课了。

三、评上正高或副高,多上课可能还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呢?因为多上课,就会教到更多的学会,万一碰上几个渣,那可是毁了这些高级职称老师的英名啊。于是承担风险,不如少教一点,少上点课。最好不用上课,工资也照样不会少。

四、评上正高或副高老师肯定不愿当班主任,因为当班主任是太辛苦了。在小学,就是一全职保姆,事事都得管。班主任的国发津贴每月280元,正高级别每月都不止这些呀。

因此,人都是会算的。再怎么算,多上课或是当班主任,对于职业无益、对于收入无益、对于名声无益、对于身体无益,谁愿意干呢?

如果要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一是职称制度的不合理的地方。

二是各个学校制定的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欠合理的地方。

因为不合理,所以有了许多不正常的事。

名医都在给病人看疑难杂症,而名师都在给老师做讲课培训。


大路口人


之所以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地方比较普遍,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正高特别难评,一个县也就一两个人。所以很多老师觉得评了副高以后,就觉得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上升的空间,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所以也不愿意再去努力。

第二个是现在我们这个地方不管每个月代课多少,课时费都是200块钱左右,工资与带课多少也不挂钩,所以带的课再多也拿不到更多钱,所以老教师就想办法不代课,因为代课多少或者不代课,不影响他们的工资。

第三是老教师现在大多的精力也大不如前,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接受也比较困难,而现在的学校大量的使用现代的一些多媒体、电脑、软件等等,老教师由于年龄大了,记性不好,很难学会,很难熟练操作,运用上很难和年轻人比。

第四是他们的家庭事务也比较多 ,而且父母年龄都比较大,要照顾年迈的父母,还要帮独生儿女看管孙子孙女,有很多的繁杂事要干,所以他们就想更多的腾出一些时间来干他们的家庭事务,来弥补年轻时候对家人的亏欠。


梦里人生


如果我是校长,对于某些评上一级、副高和正高以后不愿上课、不愿当班主任的,有的是办法――不予聘任。取得资格,不予聘任,不享受相应待遇,费好大劲评上的职称还有什么意义?当然,那些确实已接近退休的、体弱多病的,还是应该适当减轻些工作量,不一定非要把人逼死在讲台上不可;因工作需要调整到中层机构或校级领导岗位了的,按规定当然也应减少些一线教学任务。事实上,除了极个别因年纪老大、各种疾病缠身的老师需要人道主义关怀和因工作需要兼职行政岗位的老师适当减少一线工作量以外,并没有多少评上一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的老师不愿多上课,不愿当班主任。网上沸沸沸扬扬广为传说的“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不愿多上课,不愿当班主任”“评上职称的老师都不代(带)课”“评上职称的老师还有几个代(带)课的?”等等,我认为纯属臆想,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挑弄事非。我国实行的是职称评聘分开制,取得职称资格,不等于就享受了这种待遇。评上了高级职称的教师就敢掉歪?我看真没有几个。制造这种舆论的人,用心何在?大家可以继续议论,发表高见。谈论问题时,希望能够就事论事,多用事实说话,不要搞人身攻击。谢谢!🙏️🙏️🙏️


鹤舞水乡


不要这样妖魔化副高一线教师,正高一线教师一般都不想,当一个一线教师走到副高职称也意味着他们的年龄大多也到了心力衰减的地步了,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还要给年轻人让位,给机会,职称评审的条件象有几年班主任经历什么的,如果年龄大的教师不让位,不退出,年轻教师就没有机会,也就上不去,他们也就无法评上职称,新陈代谢,是自然法则,不要老是拿一线副高教师说事,当然学校领导职称走的快,个别能力突出的教师职称走的也比较快,这是另外的事,也不排除一些职称走的快的较年轻的教师评上高职后有拈轻怕重现象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并不是评上高职就想着逃避,我不是高职,但是我看到的一线高职教师绝大多数还是在兢兢业业工作,尽力在帮助年轻人成长,别胡乱喷他们了,教育环境都成这样了,一线教师活的都成狗了,为教育着想,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着想,请你们别胡说八道了,绝大多数教师是有师德,有师德的教师一定有责任心,为什么要传播那么多的教育负能量,你想让中国亡国灭种吗?居心何在?


心净空谷



这种情况在学校当中非常的普遍,很多原因不能直接归咎于老师的惰性,这与教育制度有关。

首先,聘上副高或者正高职称,工资要比中级和初级高很多很多,就是把班主任的津贴加上也要差老大一截,绩效加上也还是差很多,所以从副高和正高要比中级和处级工资差很多来讲,对于评上的老师特别年龄都是比较大的,就比较注意养生和惜命了。

其次,就上课的绩效来讲,绩效奖金非常少,不足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课时的付出和应得的报酬不成比例,所以,大多聘上的老师都不愿意再多代课,这显然是与教育制度有关。


最后聘上的老师,不再努力抓教学成绩美其名曰是为年轻一点的老师让路,给他们机会评先树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总之,聘上的老师年龄都比较大,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年龄虽然比较大,依然与副高和正高相差甚远,既然这样,所以有些年龄大,依然未聘上的老师积极性也不是很高,由于名额的原因,这些年龄大的老师可能到退休就没有机会聘上。

所以这个问题好像在现在的制度下不是很好解决,因此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把这部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校家长都很期待。


凡眼看红楼


问这个的一般是讲高校里面的事吧?

象我们这样教专业课的,一般都是小班课,有时候一次课只有三十几个人。而我们这些专业课,所需要的功底,远超普通的基础课。为了把一门课讲好,可能需要很多门课很多本书吃透。所以,往往是累得要死却没什么工作量。最后如果要靠上课来凑每年的工作量,那就基本上每天连轴转。我爱人他们专业就是这样的。相比之下,我们专业要好很多。因为我们专业就业形势好,所以招生数多,所以很多实践类的教学任务冲抵工作量。所以我们年度工作量一般怎么样都能达标。

说到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我们有年度基本工作量,满足基本工作量就能够拿到当年的满勤工资。还有超工作量。超出部分,却不高。一个折合课时5元钱~7元钱。我们累死累活上的课,这把年纪站45分钟口干舌燥咽喉炎,一大堆督导或者亲临现场指手划脚或者在后台视频监控,弄不好就是全校通报,例如:学生玩手机教师没及时制止然后就全校通报。我们到底图什么?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是上专业课的,班上人数不会太多,如果要多凑工作量,就要上好几门课,那就要多备好几门课。而数学英语政治这类基础课,上的往往是大班,一个班一两百号人,而且同样的东西到处讲,所以他们年底的课时费有可能远超我们。这个没法比。

至于不愿当班主任。我当过本科班主任、研究生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刚开始当班主任时,说评职称属于加分项,后来发现也没什么用。一般高校里专职管学生的,是学工,学生工作岗位的坐班的教师。我们班主任,其实都是由任课老师兼任的,每个月150元补助。本科生其实带好了,还是能带亲的。学生总知道我是他的班主任,对我表示尊敬。但现在学生想法也多,这个事那个事说不定就扯到班主任头上,要班主任去协调。尤其是伤亡事件,摊到谁头上都受不了。为了这150元/月,弄不好让家长追在身后要孩子,值吗?研究生班主任就是扯蛋了,学生眼里根本没有班主任,要开会通知什么他根本不来,你一点招没有,责任也一样的要承担,所以我当了一届后,坚决不当了。本科生导师试行过一段时间,没什么用,所以学校停止了这个制度。

研究生导师,这个有点象围城。一般是很多人想得却得不到。然而,我的一个同事,评上硕导了,不愿带学生。因为现在弄不好带学生就是赔钱。学生写了不如流的论文,你还得出版面费发表保证他能毕业。我现在是少少的带。因为我们这样的小导师,想多带也不一定有份,同时,我也不愿意担那么多责任。我们这里是每带一个学生导师每个月有一百的补助。但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就是过去的师徒关系。而现在的这些徒弟,能力如何?人品如何?门开大了,导师控制不住。社会上现在很多研究生出事的,出了事就怪导师。导师也难啊。都说研究生是导师的廉价劳动力,但这种关系定下来了是很难解开的:有那种不会干活想法多的,有那种成天玩游戏家里背景深厚不愁未来工作的,还有那种很听话很老实但一不小心点着了就要如何如何的。最后你都要保证他们能毕业,不然他们就要永远咬定你。所以我现在也不多带也不是不带。一方面尽自己当导师的本分,另一方面关键靠自己,学生能否帮自己看缘分。

回想过去,我们当学生时,那真是反差太大了。时代在变,我们就是尽量去做一个佛系的老师。不争不抢,平常的日子。学校呆久了,也不奢望学校、学生能给我什么奇迹。当初也有很多在别的系统谋生的机会,错过了,就这样,朝前看。自己该做的做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总有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也总有一些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