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偏心、愛財:有這三種思維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自私、偏心、愛財:有這三種思維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1】引言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焦點。從傳統觀念上,更多的還是“家庭養老”占主導地位。但在現實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子女孝敬情況等,諸多因素決定了老年人養老問題,不能單純依靠某種手段來解決。

步入老年,真正訴求到底是什麼?核心需求其實就兩個:一個是情感上的需求,一個是經濟上的需求。從情感上,老年人群體更希望被關注、被重視,甚至希望被子女們“寵溺”;從經濟上,或許已經沒有多大的“掙錢”的慾望,但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在需要花“大錢”的時候能有足夠的保障。

多種因素交匯,造成每一位老年人的境遇各不相同。不可否認的是,老年人本身已經處於“弱勢”,誰都有追求晚年幸福的美好願望。但是將自己全部寄託在別人身上,會讓晚年生活很難得到保障。因此,最關鍵的,是要看老年人自己對待養老的態度。

因此,建立起三種“自養”思維,對於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尤為重要。

【2】三種養老思維

(一)“自私”思維。

對於老年人來講,考慮晚年生活的出發點,首先是自己,而不取決於他人

自私、偏心、愛財:有這三種思維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張大爺在70多歲那年老伴兒過世了。自己一個人獨居生活,因為自己房子問題,被孩子折騰過好多次。孩子一直灌輸給張大爺的思想是,房子最好提前過戶給孩子,又方便而且花錢少,不然今後繼承的時候要涉及到很高的費用。

禁不住孩子們天天唸叨,張大爺把房子賣給了孩子。沒過多久,孩子跟張大爺提出,因為平時工作忙、沒有那麼多時間照顧,希望把他送到養老院,有吃有喝還有人照顧。張大爺不願意離開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家。

從心理上來講,張大爺對自己的“家”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且並不太接受住養老院的做法。但是房子已經不是自己的了。不管是不是答應孩子們的要求和想法,對於他自己來講,已經沒有任何保障。極端點說,哪天需要花大筆錢看病,都得看兒女的臉色……

對於張大爺來講,心理真實的感受是,一步步跳入孩子們設計好的“坑”、一步步把自己推到被動面。即使孩子沒有做出格的事兒,但是從心理上來講,怎麼可能舒坦得了?

這種類似的事情,絕不在少數。

“自私”這個詞語對於老年人來講,不是貶義詞。在晚年生活中,“自私”是指,老年人考慮問題,首先要以自我為出發點,要把自己應該怎麼辦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上,而不是聽從別人的安排

從表現形式上,老年人的“自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財產上的自私。這一點特別重要,所有養老生活,是建立在經濟條件的前提之下,別把錢的問題寄託在別人身上。特別建議,老年人的“錢財”,首先用在自己身上。之前文章多次表達過類似的觀點,這裡再強調一下:錢財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傳”的!辛勞多半輩子,唯有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2)情感上的自私。很多老年人半輩子都為兒女考慮,寧可自己吃點苦、吃點虧,也不想虧待了孩子。所以,很多老人年紀大了,都不太願意麻煩孩子;還有些喪偶老人,照顧到孩子們的感受,想找個後老伴兒卻不敢開口……。這裡需要表達的觀點是:

老人的情感要出於自己生活的需要,可以跟子女們開誠佈公的溝通,不需要單方強制的索取、也不需要被動照顧單方的意見,但是可以達成意見上的共識,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二)“偏心”思維

尊重孝心,摒棄不孝,要學會做到“公平”

自私、偏心、愛財:有這三種思維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李阿姨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

小兒子從小學習比較優秀,深得李阿姨的喜愛。後來小兒子考上大學、讀了研究生,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大城市。大女兒一直陪在老人身邊,照顧二老生活起居。

大女兒對老人的照顧無微不至,而李阿姨他們也“欣然接受”,自己的女兒就該照顧自己,很正常。有時候大女兒也跟閨蜜們私下抱怨過,老人對她的依賴心特別重,哪怕壞了個燈泡,不管她忙不忙,電話一個勁的打,要她趕緊買個燈泡過來換。但即使這樣,女兒該做的,全做到了。

對於小兒子來說,在外地沒法天天照顧老人,這是客觀情況,可以理解。但是在李阿姨看來,這全是因為自己兒子“優秀”所以才能進到大城市。而且李阿姨跟大女兒多次表示過:你弟弟一個人在大城市不容易,今後財產一大半兒要給你弟弟。

換做你是大女兒,心裡會怎麼想……

李阿姨這個事情,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故事。不管姐弟倆之間是否對老人財產分配上有何想法,這是另話。但是作為老人,這種“偏心”的心理,明顯重重打擊了孝順女兒!

對於老人來講,“偏心”恰恰是指公平的對待:

老人一定要知道,只有孝順自己的孩子,才真正值得去依靠。否則,最終造成的結果只有兩個:傷孝子的心、讓自己失去養老的依靠;讓孩子們之間產生間隙!

不要奢望子女都得無條件的付出——付出總希望得到回報,無論是情感上的認同、還是經濟上的回報。這是人性,不要嘗試著去挑戰人性

很多朋友提示過,老人把財產給了老大,卻讓老二養老。這是特別“傻”的做法,在這裡再次提醒老年人:對兒女的尊重,就是對自己晚年生活的尊重

(三)“愛財”思維

只有把“錢”攥在自己手裡才是自己的,才是對自己晚年生活最大的保障

自私、偏心、愛財:有這三種思維的老年人,晚年生活才會更幸福

劉大爺想明白一件事兒。

與其在百年之後把房子留給孩子,還不如把房子租出去,拿著錢住到養老院,天天有人一塊兒聊天下棋,還有人照顧。什麼時候需要花錢的時候,把房子一賣,剩下多少自己就不管了,孩子們願意怎麼分就怎麼分。

至於說今後過戶房子花多少錢,那是孩子們的事兒,跟自己已經無關了。

孩子們提出過反對意見,都覺得這樣做的話,今後又麻煩又費錢。但是劉大爺堅持自己的想法,照著他的話說:

身後事你們自己安排吧,已經與我無關了。以前我能做的,是把你們培養成人;現在我能做的,是好好走完人生最後一公里。現在不給你們,是不希望我活著的時候給自己找什麼麻煩,我用我自己的錢養老,也不給你們找麻煩。今後你們能分到,是我能留給你的;分不到,也別怨我。

我認為劉大爺是想明白了。

所謂“愛財”,是指老人要懂得使用好自己的財產,把這些財產用到自己身上。很多老年人一輩子辛辛苦苦,都是替孩子打工,真正用到自己身上的很少,到頭來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意虧待孩子。

對於劉大爺的態度,有兩點我特別認同:

  • 自己的錢自己先用,能留給孩子是情分,不留給孩子無可厚非。
  • 財產繼承花多少錢,不是老人能左右的,更重要的是,跟老人沒有一分錢關係!至於孩子們拿費用高低作為理由、要提前得到老人的財產,完全是子女們自私的想法。

【3】結語

在養老問題日益凸顯的今天,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集中養老、旅居養老、臨終關懷……各種養老方式都在嘗試和探索,根本目的就一個: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幸福感。

無論什麼樣的養老方式,都是一種具體實施形態。而最關鍵的因素在於老年人自身——

老年人自己的思維,決定了晚年生活如何度過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