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為什麼裁員裁的都是忙碌的人

同學程程打電話告訴我,最近她上班的公司效益不好,已經裁了十幾個人了,接下去半年如果效益還是沒好轉,公司或許還會讓員工陸續走人。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為什麼裁員裁的都是那些看起來挺勤快的人?

對此,她已經好幾個星期沒睡好覺了,因為現在工作不好找,就怕被老闆給辭退了。不只有她有這種想法的,現在整個公司人心惶惶,甚至有的人已經開始偷偷地找工作了,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然而,讓程程非常不理解的是,老闆辭退的幾乎都是平時工作積極的同事,反倒是那些沒給公司創造啥經濟利益的同事,比如,行政部門, 研發部門啊,穩穩當當,啥事沒有。同事們都說,老闆偏心還是腦子不好使,這樣下去,公司遲早關門。

程程說的事情,擱誰誰都會覺得老闆的策略有問題,公司放著積極工作的員工不要,反倒是護著那些看上去沒創造啥價值的人。

而且在職場中,這種“偏心”的舉動其實還挺常見的。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你是不是也認為職場有很多偏心現象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不是老闆“偏心”或者“有眼無珠”,而是一種叫做“懶螞蟻”效應的管理方法。

什麼是“懶螞蟻”效應?

日本北海道大學做過一項螞蟻實驗,他們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忙碌地尋找、搬運食物,總是有幾隻螞蟻東張西望,被研究人員稱為“懶螞蟻”。

接著,研究人員切斷蟻群食物來源,那些勤快的螞蟻立刻就亂了套,而“懶螞蟻”們反而沒了平時偷懶的模樣,帶領眾蟻向其早已偵察到的新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平時並不是在偷懶,而是在偵察。這就是“懶螞蟻效應”。

有人會反駁,我又不是管理層,知道這種管理方法有啥用?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忙碌的螞蟻總是在日復一日的忙碌著

“懶螞蟻”效應對整個團隊的發展起作用,更能對我們個人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懶螞蟻”在團隊中的重要作用

“懶螞蟻”型的人是不喜歡一成不變的,重複的工作,而是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去整理自己的工作,並且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也只有這樣,在關鍵的時候,就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及價值。

比如,平時工作積極的人,就像蟻群中的“忙螞蟻”,每天干得熱火朝天,卻也只是熟練了單一的工作流程而已,一旦遇到變故,就束手無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工作流程其實很複雜

而“懶螞蟻”們平時看上去工作不太積極,他們在工作中思考的結果和平時學習的成效積累不能立竿見影地發揮作用,所以被很多人不理解。但當個人面臨關鍵的轉型和抉擇時,“懶螞蟻”卻時通常能面對挑戰,體現自己重要的自身價值。

騰訊的戰略發展部就是一群“懶螞蟻”組成的團隊。他們把戰略發展部比喻為騰訊的雙眼、雙手和大腦。他們不需要完成公司的KPI指標,卻負責對新業務或商業模式的分析和立項,以及後續工作的完成情況。

“懶螞蟻”是團隊的核心,具有無可替代性。

優秀的“懶螞蟻”能為團隊創造無形的價值,也最能成為一個團隊的核心成員,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就像我的同學程程看到的那樣,沒有受到裁員影響的,正是那些核心的“懶螞蟻”。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你無可替代嗎?

在公司裡,“忙螞蟻”是團隊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卻很容易被替代。而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還需要存在懶於具體事務,卻勤于思考創新的“懶螞蟻”。

作為一個職場人來說,也要具備“懶螞蟻”員工的能力。一個只會做重複勞動的人遲早是會被替代的,只有成為一個有個性有長處的員工,才能在職場中走的更遠。

那我們如何才能變成“懶螞蟻”員工呢?

01:每天留20%的事情在看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上

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計劃都是被安排得滿滿的,日常處理的事情也是非常多。

不知不覺我們就會陷入處理這些事情的漩渦裡,每天就只是想著要趕緊把這些事情完成,為了工作而完成工作,日復一日,就成了忙碌卻沒有任何目標的“忙螞蟻”,也不會再有精力去考慮自己工作的目標是什麼,更沒有時間去學習,思考和積累。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二八定律在工作中也存在

而著名的二八經濟定律卻告訴我們,決定我們價值的,能走多遠的其實是20%的事情。這個20%看起來不那麼重要甚至它都不緊急,比如提高核心能力啊,比如研究方法提高效率啊,節省時間和成本啊,這些事情如果不留意就會被淹沒在那些緊急的事情上。

職場忙螞蟻們只是忙著重複性地日常事務,卻忘了停下來仔細想想,要想改變這忙碌的狀態,我要做的20%的事情是什麼,做什麼,現在看不出效果,但是堅持下去,會帶給我帶來巨大改變。找出一個來,作為最重要的事件,作為提高自己能力的目標。其他80%的時間仍舊用來處理這些日常事情。

這方面,谷歌公司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讓員工用自己20%的工作時間進行創新。結果也是非常顯著,谷歌陸續打造了很多創新的產品,比如Gmail、Gtalk等都是谷歌的“懶螞蟻”員工在20%的創新時間創造出來的的。

02:堅持自我優化,讓我們不斷精進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精進是一個不斷自我優化的道路

不斷精進,才能讓我們成為不可替代的人。工作中的忙螞蟻和懶螞蟻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距,原因在於工作是否可替代、可複製。

那些很忙碌的工作,但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很低,原因在於這份工作很多人都可以勝任,甚至機器都可以替代。而那些看起來比較“清閒”的工作,只是坐在電腦旁敲敲電腦,開開會,做做報告的工作,因為獨特性和唯一性,往往能帶來很大的價值。

這並不是說重複性的工作不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是我們要努力成為不可替代的人,讓我們自己成為擁有更多選擇權的人。

而這條路唯有堅持自我優化。找到了最重要目標以後,你會發現有很多因素會阻礙你執行。

因為我們要做的日常工作太多了,不小心就會忽略自己設定的目標。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及時找到妨礙目標實行的原因並適當調整,堅持自我優化

比如,原來設定的目標實施在下午四點左右,但是,這個時間段往往是人精力最渙散的時候,目標無法實施,那麼我們可以把時間調整到中午十點左右。

不僅實施時間可以調整,內容也是可以不斷優化。比如,我們在執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時,發現可以取消一部分紙質文件轉而使用電子版文件,大大節省費用和分發時間,那就優化目標中的文件管理流程。

03:定時的鼓勵自己,促進習慣養成

忙碌的人被裁,清閒的人升職,職場中,老闆真的這麼“偏心”嗎?

自我激勵讓我們形成一個精進的正循環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養成工作習慣是因為,我們獲得計劃完成的信息太慢,大腦無法及時受到刺激,就不容易形成習慣。所以,我們需要定時的刺激一下自己,使得大腦及時獲得完成的信息,促進習慣的養成。

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表格,把計劃用圖形或者計分的形式表現出來,當天完成計劃,我們可以在表格上畫一個完成計劃的圖形表格或者記上一分,這樣,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計劃執行是否完成,大腦也能及時獲得信息,養成習慣也就不難了。

“懶”是一種職場智慧。我們可以懶於雜務,勤于思考。職場人在激烈的競爭中,如果疲於忙碌,沒有靜下心來思考、學習,就永遠不能跳出狹窄的視野,找到自己的侷限,也無法看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職場摸爬滾打的你,是不是從現在就可以開始,考慮自己是適合當“忙螞蟻”,還是那隻“懶螞蟻”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