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人人都知,但蔺相如和廉颇结局如何,你可知道?

  提到“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他来源于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而主人公则分别是廉颇和蔺相如。当时,秦国因为商鞅变法,率先在7个国家中强大起来,并逐渐有了吞并6国的野心。公元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国,又担心赵国会出手相救,便约了赵惠文王在渑池相聚。

“负荆请罪”人人都知,但蔺相如和廉颇结局如何,你可知道?


  渑池之会时,秦昭襄王要求赵王割让五十座城池为他祝寿,赵王身边的大臣蔺相如站了出来,用其聪明才智维护了赵王的面子,并捍卫了赵国的利益。此举让赵王对蔺相如另眼相看,回国便提拔了蔺相如,而赵王的另一位大将廉颇却很不满意。他处处想找蔺相如的麻烦,蔺相也因此处处躲避着廉颇。有人问蔺相如,是不是因为害怕才躲避廉颇,蔺相如却否认了,并且回答道:“为了保护赵国的利益,我们两人不能发生矛盾”。而听到此话的廉颇瞬间羞愧无比,他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两人因此和好,这便是“负荆请罪”的典故由来。

“负荆请罪”人人都知,但蔺相如和廉颇结局如何,你可知道?


  赵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他的能力却远不如自己的父亲。长平之战中,廉颇难抵秦军,这让赵孝成王心生不满,便撤回了廉颇而派了赵括上场,尽管蔺相如连连反对,依旧没有收回赵孝成王的决定。最终,秦军名将白起在这场战役中坑杀40万赵军,赵国因此损失惨重。赵国的实力从此一落千丈,而蔺相如也在这个时期,抑郁而终。

“负荆请罪”人人都知,但蔺相如和廉颇结局如何,你可知道?


  长平之战后,赵孝成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廉颇再次得到了重要。但是在赵孝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却不信任廉颇,他刚继位就想撤掉廉颇的兵权,这逼得廉颇逃到了魏国。之后,赵悼襄王还想重新重用廉颇,便派使者去了魏国,使者受了奸臣郭开的指示,回国后却在赵悼襄王面前说了廉颇的坏话,这让赵悼襄王打消了召回廉颇的念头。最终廉颇被楚王接到了楚国后,在楚国抑郁而终。

“负荆请罪”人人都知,但蔺相如和廉颇结局如何,你可知道?


  如此两个有才能有胆识的人才,却在后来未得到重用,实在令人唏嘘不已。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很多时候,领导者识人的能力非常重要,再好的名将放到一个昏君的手里,也会被浪费。你如何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