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律:如何写出一篇有“份量”的信访材料

杨律:如何写出一篇有“份量”的信访材料

本文所称的信访材料,作广义理解,包括上访信、举报信、控告信、再审或申诉申请书等相关材料。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受到了或不公或被侵害甚至被冤枉,或者发现了不公或违法甚至犯罪的问题,或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或有人以权谋私、权力寻租,或有人渎职滥权、枉法裁判,等等,很多人会通过向有关部门递交信访材料等方式反映问题,以维护自已的权益或公共利益或社会的正义。

实践中,信访人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递交投寄出去的信访材料,最终要么没答复不了了之, 要么没效果久拖不决,要么是被反复搪塞踢皮球。一些信访人由此发出这样的感叹和无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信访难,难于上蜀道。”

导致“信访难”的原因有些复杂,分析起来需要从多个角度予以解析。本文仅从信访材料本身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解读,以飧读者和那些不短如何写出一份有“份量”信访材料的人。

由于律师职业的原因,我经常会代书或代为修改他人的信访材料。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闲暇有余,为本地和外地的网友代书或修改一些信访材料。从网友们发过来的信访材料看,多有相同的通病:抓不住主要的东西,鸡毛蒜皮的事儿着墨太多也可谓小题大做;问题多的线索多的又写不出一击中的那个点;或者写的洋洋洒洒却是隔靴挠痒、眉毛鼻子全抓,逻辑混乱不知所云……

一篇有质量份量或者说力透纸背的信访材料,才会达到引起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如刀,白纸黑字,有时候都能左右人的生死。

我发现,一些人合理合法的诉求之所以得不到解决,递交投寄出去的材料石沉大海,很多是与材料写的质量不高有关,有的甚至可能用写的糟糕来形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访材料交寄给的部门、方式不对,此非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不赘述。

信访材料应尽量简短,言简意赅,要有真货实料,用百姓的话说“有干货”。一句话,信访材料不是越长越好越细越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很多人写材料,就怕领导或部门不知道自己有多冤屈、信访的问题有多严重,材料写的洋洋洒洒,可谓事无巨细,有的就如报告文学;或者无关紧要的事写的一大堆,甚至连对话内容也要写上去犹如小说,搞的又长又臭。再者,就是语言不精炼,层次没章法,让“旁观者”理不清其中的来龙去脉。

信访材料不是写给自己的看的,是写给他人看的,首要的是要让他人能看懂且在时间内就能理出头绪,其次才是问题的症结和严重性。

试想想,相关部门每天会接收到多少信访材料?那些办案人员,可能有时间和闲心看你那些不知所云、口号连篇、内容空洞甚至领导人讲话都要引用的信访材料吗?

修改的前提是内容里要有“料”。有的信访材料,我看了一半就不看了,也没修改的兴趣,这样的信访材料又怎么能不石沉大海呢?

“打蛇打七寸”,写材料写要点,什么都写就是没重点,没重点就可能没啥用,所以有句成语叫“提纲挈领”——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比如举报一个违法违纪官员,一个有分量的“点”就足够了,其它问题还怕查不出来吗?比如前年网上被点名的那个“严书记”,一个点突破,问题就查出一大堆。比如最近湖北那个拒绝隔离的司法厅陈北洋副厅官,媒体曝光后马上就查出他其他问题。

杨律:如何写出一篇有“份量”的信访材料

四两拨千斤,找到撬点和突破点。信访也是要有策略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洋洋万言,空洞无物,甚至材料里捕风捉影夹带私货,根本没啥用,不要自作聪明。

一些工作人员什么事儿没见过,什么材料没看过,什么案子没查过,肯定不会被你的小伎俩所骗,让你把他们当枪使。有价值的线索一击就可中的。比如,某市纪委信访室曾接到一封薄的只有一页纸的举报信,反映某区政协领导贪污受贿问题。举报信语焉不详,但一句某人多次前往澳门赌博的话,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市纪监委查询某人的出入境记录,果不其然,他一年去了澳门17次。于是,以此为为突破口,他的其他腐败问题很快就被全部查清。这才是高手举报,都不用实名!

再比如,矿区转移安置动迁中的骗取动迁款问题,要具体到户到人;比如农业大棚套取资金问题,要具体到户到年,骗取方式和参与人;比如举报黑恶势力保护伞,要有什么案子什么时间如何处理如何操作等线索……信里语焉不详,或者只是听说怀疑、猜测、道听途说的,是没用的。有用的线索,线索才是枪!

总之,话再说回来,信访材料的质量很关键。如果你的信访材料,第一次初核调查后被结案,以后再信访就很容易被认为是重复信访,很可能都到不了案管科室,直接就和谐掉了,即便转下去,很可能还分到原来科室和工作人员手中,结果就可想而知。除非,你的第二封信访举报材料写的耳目一新,给人以很专业很“硬”的感觉,有新线索且有价值,否则,重新启动调查很难,多是难有出头之日。尤其是一些涉法涉诉的案件,更要写的有章法,让没有介入案件的人能看明白是最低的要求。经常会接收一些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材料,连我作为律师看起来都云山雾罩的,何况一些非法律人士或非案件裁判人员。

我的不成熟建议,不要打无把握之仗人,首封举报信一定要写的有份量,不在长短,在于是不是言之有物,有事实有线索!否则,很容易搞成“夹生饭”,信访来信访去就变成了“缠访”案件。后来人可能没等看材料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说,信访材料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就行,更不能随心所欲地乱写甚至造谣诬告。材料里有捕风捉影甚至造谣诬告的内容,就如“一颗老鼠屡,坏了整锅汤”,容易让其他的内容也不可信了。

有的人喜欢网络举报投诉,实践中也常有问题是通过网络举报投诉后才解决,但要切忌,千万不要通过网络发布不实的举报信息,比如捕风捉影甚至造谣诬告陷害他人,触犯了法律可是咎由自取。实事求是,是投诉举报的要义。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好的内容要辅以好的形式。换言之,就是信访材料要写的专业些,要注重形式,写的“好看些”。

那些办案人员常年办案,常年看材料,对于一封写的很专业的信访材料首先就会认真重视三分,“高看一眼”。首先,信访举报材料的题目也很重要,所以要起个醒目的题目,这个题目要有“提纲挈领”的效果,要做到让他人仅看题目就能基本判决出要信访的内容、类型、归类等。比如,“关于XX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举报信”,还可以加个副标题;比如“关于XX公司偷派污水的举报信”……不能笼统地以“举报信、控告信、上访信”等通称。另外,题目下面,一定要写清被举报人的姓名、性别、单位、职务和政治面貌等,然后才是违法违纪等问题和事实,行文要有层次。

通常,信访内容不要超过三页A4纸,最好前头写个“信访摘要”。我们常会看到论文前面都有个摘要,法院公报典型案例前面都有个裁判要旨,信访材料亦是同理。也就是说,即便不看后面的内容,单单是看信访摘要就完全知道内容的大概。我常把这个信访摘要叫作“开门见山”,直接就说事儿,少写那些国家形势、领导人讲话那些啰啰嗦嗦的东西,那些话,办案人员比你会说比你明白比你懂,不用你教!

尤其是信访材料内容较长的,事情较复杂的,更要有信访摘要。行文要分出主次,给人以层次感,段落分配要适中,不能用长段落。重要的事项写在前面,每节事实最好要加上小标题。有证据的,只写简要事实即可,证据内容不必详述和引述,把证据作为附件附在后面即可。办案人员自己会查核。

总之吧,事实和线索很重要的,材料里要有货有料,不要尽讲大道理空喊口号;更不要用过激之言甚至骂人,那样的材料第一印象就不好,没有用还可能起反作用。同时,信访材料当中不要加入过多的主观色彩和评论,除了专业性问题不要全文引用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也不要引用纪委条例甚至领导人讲话、政府报告,那样只会降低信访材料的质量,搞的“懒婆娘的包脚布,又长又臭”,只会影响办案人员的阅读和心情。有些东西,工作人员比你掌握的透,他们都是行家里手,你只需要讲明事实和提供线索即可。

杨律:如何写出一篇有“份量”的信访材料

以上是粗略之言,也是个人的一点儿体会。希望能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些许帮助,帮助他们少走些弯路,早上实现他们的正当合理的诉求。你的合理合法的信访诉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每一个个案正义的实现,都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阶梯。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人生中,还有比生命和健康重要的吗?千万不要因“告状”“上访”而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让“告状”“上访”成为自己甚至家人生活的全部。人生本来就苦,也要学会看破放下。人生也是无常,今日不知明日事,看看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感受下那些破碎的家庭。活着,就是美好。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信访,不要让信访成为你的人生,不要让信访把你折磨成“神经病”,那样,也很容易招人烦,成为别人眼里的另类。

不是反对你,不是不支持你与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不支持你表主张自己正当合理的诉求,不支持你申诉喊冤,而是让你保持一颗平常之心甚至是游戏心。要相信善恶终有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不妨以此聊以自慰。这绝不是阿Q精神,而是一个智者之态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惩恶方能扬善,公正和正义,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后人息息相关。重述上面的话:你的合理合法的信访诉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每一个个案正义的实现,都是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的阶梯。

关于信访途径、方式与维权路径,将另篇解析。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