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跟风种植比较严重,往往导致产能过剩,如何防止或解决水果跟风种植问题?

安州三农人


你好,世界寿乡,中国,梅州,蕉岭奇异花木场和果园基地的农场主,为您解答。



本花木场,原本几百亩地全面种植的是各种名贵花草树木,自己承建园林绿化工程,用去一部分,和销售一部分,空出有120多亩地。

于2015年6月中旬,将把空出的120多亩地跟风种植三红柚。以农场改变传统种植三红柚管理技术,当年六月中旬种植三红柚,达到来年二月开花挂果,九月头采果效果。


从开花挂果,至采果过程中,吸引周边各省市县诸多种植户,和广州华农丘碧云教授,福建平和黄东来教授等,前来农场实地参观考察。

跟风种植并不怕,怕的你不懂得改变传统的种植管理、经营、销售等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原生态无公害食品。

本农场将种植的120多亩地的三红柚,杜绝使用任何化肥和固体肥,决定执行使用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的液体有机肥,配比适当的水量淋施,肥效迅速渗透入土壤给根系吸收,平衡输送营养、水分供给柚子树正常生长,提高柚子果实糖度、肉质、口感、着色。


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全面实施使用纯天然的“稻草”焚烧的草木灰,朴树叶片加工发酵液体,用于防治地下和地上病虫害,种植出纯天然无公害柚子食品。

以质量求生存发展,口碑好,传播速度快,吸引邻近周边各县市人们自驾游前来农场自由采果,每年柚子不用出果园,供不应求。


上下左右681218


本人就在跟风种植桃树!

去年来到河南考查桃园,河南种桃的确实多!少的80多亩,大户上千亩!为什么我还是会选择跟风种桃呢,说说我的观点:

1.大家都知道同一品种上市早就价格高,河南这地方,根据我观察了两季桃子上市时间,同一品种比其他地方早上市7天左右!7天时间,一般你的桃子卖完了,别的地方才上市!这个时间就是优势!就是收益!

2.品种的选择,种植的品种真的是繁多,市场不稳定,所以品种不能单一!

3.认清形势,跟风也要做出自己的判断!

想要防止跟风,只能自己去做过后,真的是不赚钱那就退出了!





随喜的小田园


现在水果种植和普通的粮食种植比较,其效益还是要好些的,所以引来大量的农民伯伯开始种植水果,但是没有经验,所以看着市场上什么值钱,就盲目跟风种植这种水果,最终造成种植面积过大,造成销售价格低廉,甚至出现滞销现象,让果农苦不堪言,损失惨重。


这几年水果价格低廉滞销现象屡见不鲜,如苹果滞销、西瓜滞销、桃子滞销等等,造成丰产并未丰收,果农并未因种植水果而富裕,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盲目跟风种植,认清跟风种植的风险后果。不要一时看着别人种植赚钱了,就开始大规模的跟风种植,并不考虑种植后果,因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往往种植出的水果品质和产量都不如意,产生不了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原有的销售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销售模式,改善其种植模式。例如发展网络销售、采摘旅游、认领种植模式等等,改变单一品种种植,发展多种水果,多种品种种植,还有就采用辅助措施(如大棚种植等),错开上市时间,提高其经济效益等。

第三,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参与协调,发展区域种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打造自己的农作物品牌,实现品牌效益,重点打造一品一镇或一县一品种植方式,从根源上解决盲目跟风种植。



第四,鼓励发展合作社及公司土地流转种植模式。实现公司+农户的形式,确保果农种植利益,同时还可共同分析种植的风险,可以有效防止盲目跟风种植,使农民利益得以保障。


总之,要想从根源解决盲目跟风种植,防止出现“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现象的产生,我们就应该充分认清跟风种植的风险危害,大力发展自己的区域种植,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真正杜绝盲目跟风种植。

以上为果农果缘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果农果缘


水果或农产品跟风种植问题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种植端和需求端信息不匹配!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农业有很多痛点,但也有很多机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下是农业的黄金时代。

马云曾说未来二三十年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重要的增长级,以后十年最有前途的行业就是新农业。

5月27号马云出席数博会“精准扶贫”高端对话时说“贫穷不是我们农民不努力,而是我们的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没有完美的结合。”

做农业最难的就是“安全”和“销售”两块内容,解决这两个问题马云提出的对应方法就是“互联网”加“大数据”。

马云是借助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农业,提出农业大数据时代,现代化农业变革,让农业资本化,发展农村电商四大板块,但是我们看到他们布局都没有生产端。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按需生产,需要农业定单化。生产端种植定单化,消费端需求定单化。

其实国外已经有比较好的模式,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瑞士和日本的CSA社区支持农业,关于这百度可搜索到这里不再多说。国内有家公司在这基础上改进完善成全新的模式。这家公司就是黑龙江绿农瑞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已经完成生产、加工、仓储、货运、贸易全产业链布局。其互联网销售平台CSA社群支持农业2017年5月由原黑龙江绿色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现浙江粮食集团董事长毛利豪揭牌以来发展讯速。

CSA社群支持农业模式,是基于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升级,实现生产和消费两端定单化,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可以让消费者在线购买土地认领权及作物所有权,结合互联网社交网络系统,将线下社区转移到线上社群,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联系,取消产生问题的中间环节。

CSA就是消费者和农场展开了经济合作,形成了经济伙伴。

CSA拉近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通过需求端反馈又能提升农业供应端质量。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生态农业模式。

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直供,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去除中间商差价和掺假风险,帮消费者省钱,助农民赚钱。

今年九月CSA社群支持农业模式将走进浙江大学课堂。




公司还和清华大学合作办学共同培养“服务商”,即“农业经理人”。


成为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
我认为CSA社群支持农业模式的推行可以解决水果跟风种植的问题,因为实现了种植端和需求端的定单化,实现了果农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发表一些三农领域的文章,谢谢!


雪野w350172


跟风种植,不只是发生在水果种植,任何农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那么跟风种植是不可避免的。跟风种植导致的结果是产能过剩,降价甩卖或者是无人问津。前几年的南方桔子没人要的情况,就是跟风种植所导致的产品过剩。

任何商业行为,所追求的都是利润,而决定利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所生产出的产品,供小于求,也就是稀缺。今年生猪养殖,之所以猪价高,利润大,说的了就是货少。

跟风种植的弊端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种植户之间的竞争强度,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那么为何出现跟风种植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无外乎:

1,对自己的种植目标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2,对于市场需求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种啥能挣钱。

3,对于产品的价格走向没有一个正确的预测。

那么如何解决跟风种植水果呢?

1,建立合作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不提倡跟风种植,但也不提倡单打独斗,因为零散的种植,形成不了规模,你的产品是没有影响力的,也会销售不出去。

2,建立一个长久的稳定的销售平台,使你的产品认知度被大家所所熟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你所生产出的农产品的竞争力。

3,找到一个长期的销售渠道,凝聚一批你的产品的铁粉。

4,努力提升你的产品的品质,使你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无法替代和复制的。

5,在种植之前,对你所种植的作物的销售市场做深入的市场调查,然后做出正确的预判。

刚好以上几点是避免你跟风种植或者预防别人跟风种植的有效手段。


末代农民


农村跟风种植的现象确实一直存在,往往会导致一些农产品供大于求,因过剩而导致滞销,其结果无一例外,给种植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民跟风种植的重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的农户没有市场意识,对未来某些产品的市场走向没有前瞻性,也就是看到别人种植什么,也要跟随着种植什么,这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从众心理。


水果的种植也是这样,在10多年前,农大当地的农村也有过一阵子种果树热,当时每家每户基本上都种植上了苹果树,到苹果树进入了盛产期之后,农户对于苹果的销售并没有太好的措施,还是延续以往赶集赶会出售的经营模式进行售卖,有的就在公路边摆上一个摊,天天坐等顾客的上门购买。

当时由于当地的苹果树太多,苹果又不能够及时出售到外地,本地的苹果就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情况,直接导致苹果价钱的下降,一两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很多苹果就这样白白的坏掉了。于是不少苹果种植户,就因此开始砍伐苹果树,大家又纷纷跟着效仿,没想到的是苹果树砍伐没几年时间,苹果的价格再次出现了大涨,又让很多苹果种植户感到后悔不迭。



如何能够防止像类似于苹果树跟风种植的发生?首先在种植之前,要有明确的销售方案,并且要对未来果实市场的分析进行了解。现在可以直接在网上查看一下,某种果实品种近几年来的市场走向。有些果实的价格走向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比如说几年低迷之后就会出现一定的价格上涨,一般价格上涨的时间都比较短,从这里找出一定的规律之后,要在市场行情处在低迷期进行种植。

因为在市场行情低迷期,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果实品种的未来,也就会出现很少有人参与的情况,所以就要逆思维的去种植,避免了在热潮来临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种植的方式,等后来价格出现了上涨之后,大家都纷纷种植的时候,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就可以淘汰,再改种其他的果树了。

这种逆思维的方法,不能说有100%的把握,但绝对避免了跟风种植。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农大的一个表弟就尝试着去做了,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他是在前两年鸡蛋比较低迷的时候,就投资搭建了鸡棚,开始养殖蛋鸡,在那个时候大家一致不看好鸡蛋的价格,很多人都劝解他,不要他养殖蛋鸡,他并没有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操作开始养殖蛋鸡。

他的蛋鸡下蛋之后,价格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就有人看笑话说,投资了几十万现在肯定要亏钱了。如果是看到今年的鸡蛋价格,那些看笑话的人再也看笑不出来了,他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说这一年他就要挣回来好几年的钱,刚刚在他的鸡棚里面去参观了一下,与他聊了一会,他说今年轻轻松松的赚几十万块钱,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在鸡蛋的价格卖到了5块5一市斤,饲料粮食并没有出现上涨,鸡蛋在两块多钱一斤的时候,还能够赚钱,现在5块多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可以想象他每天能挣多少钱。


农大举的这个例子,也充分的说明了逆思维进行操作,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你再去进行种植某种果树,等某些水果市场行情上涨,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慎重了,不要去跟风再去搞种植了。以上是农大个人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农大知事


大家好,我是秦农视野。如何防止或解决水果跟风种植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在农村一些地区,跟风种植确实存在,比如有的村民看到别人今年种植苹果,收益很好,自己也跟着种植,然而这种盲目跟风很可能会导致来年产能过剩,造成“丰产不丰收”,“果贱伤农”的情况,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第一,了解近几年以来,所选品种全国的种植面积变化,以及库存情况。比如今年苹果价格比较高,那么你很可能也想种苹果,打算来年卖个好价钱,但是你要知道,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你一个,或许大家都这么想,都在种植苹果,可想而知,明年苹果肯定就供大于求,很可能是“白菜价”,因此,了解近几年苹果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很有必要,如果跟风种植的人多,那你就不要“凑热闹”了。

第二,多向农村致富带头人学习。这类人能够成为致富带头人,肯定就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比如既有对市场行情准确的把握,又有种植方面过硬的技术,所以,向致富带头人认真请教,取得真经,谦虚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能够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



第三,多关注政策导向,紧跟行业风向标。一般情况下,相关农业政策鼓励种植什么,扶持哪个项目,就说明这个项目搞得人比较少,前景不错,那你就可以尝试去做,如果搞好了很可能就成了致富带头人,所以,在你不知道种植什么的情况下,关注政策导向,紧跟行业风向标,往往可以避免盲目跟风。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点赞哦,谢谢支持。


秦农视野


这个问题是问题也不是问题。目前处于农业洗牌的重要时刻,今年水果特别滞销严重,好多人认为是供大于求,盲目跟风。其实不是,是品质不行,品种老化,加之农村种植果树的种植能手都是50岁之上。所以已经跟不上农业水准的要求,还有土地污染严重。目前需要农业改革,合作社资本运作,种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针对性种植各种水果,特别种植一年四季按季节成熟的水果。而不是一起种植一个品种,通过自媒体,直播,电商等渠道销售。估计可以取得不错的效益。







康源果品


如何破解盲目跟风种植的怪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发挥合作社或者农业协会的作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解决滞销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农业协会等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种植和形成品牌,运输由协会负责,运到批发市场再负责拍卖。通过联合增强农户对价格的话语权。

  其次是明确市场定位,种植优质品种。前些年云南的油麦菜一度在北京滞销,很大的原因在于外观不佳、个头过大。北上广深真正卖得好的西瓜,往往是适合2~3人家庭的小型品种。

  再者,上市时间也非常重要。尽管从全国范围来看,马铃薯价格处于低位,但云南的春马铃薯价格较为稳定,这与当地品种错峰生产、提前上市有关。类似的案例还有夏橙,通过品种改良,使橙子避开秋季上市高峰,在夏季上市,提高了经济价值。

  最后,经济作物种植已由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北方部分葡萄产区仍以大肥大水等来提高产量,而从市场反馈来看,普通品种已经供大于求,一味提高产量不能提高收益。有些种植户通过优化穗型、定制化生产等提高葡萄品质,取得不错的收益。

  在此我提醒种植者,经济作物种植收益高、风险大,会呈现出周期性的价格变化。农户在进入某个产业时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在种植收获期短、不利于长期储存的作物时,更应慎之又慎。


江汉平原郭掌柜


这几年水果的滞销多了起来,比如说这段时间刚上市的核桃,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滞销的问题,以往的收购价是2元每斤,而到了今年却只有0.9元每斤,而如果是品质差一点的核桃,可能收购价只有5毛钱一斤,更要命的是,收购的客商却少了很多,很多人卖不出去。


其原因就在于今年的核桃生产地比较干旱,结果果实的品质不是太好,卖到市场中商品性不高,消费者不是太喜欢,这样的话商贩收购了反而会亏本,因此收购的人都会少了很多。而像今年早熟的柿子,在8月中旬就开始上市,结果也是因缺水导致品质不高,柿子中的黑点子比较多,因此商贩的收购积极性比较差,也只能卖到3毛一斤的价格,如果有黑点的连收购都不行。

其实从这么多的滞销案例来看,真正导致水果卖不出去的其实还是品质太差导致的,虽说也有产能过剩的原因,但相比之下却要少很多。比如说五月份的樱桃滞销,说白了就是今年的品质要差一些,消费者吃了后不是太满意,市场的消化不多,因此商贩的收购积极性减弱。

因此不管是栽种什么水果,品质首先要有保证,就算是有滞销的出现,那些品质好的依旧会被率先收购。其次就是要有贩卖的渠道,只有渠道铺设好了,才能无惧产能过剩的威胁。当然大家也要理性的种植树木,避免因跟风导致卖不出去,大家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