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海战走出的教育家

1935年,他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个问题,被称作是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在今天重新思考这三个问题,对我们依然很有现实意义。提出这"爱国三问"的是谁呢?他就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1876年4月5日,张伯苓生于天津一 个商人世家。家道本来颇为兴旺,但是张伯苓的祖父,喜好功名,弃商求学却屡试不中,38岁便早早去世了。由于家财散尽,张伯苓的父亲只能靠给学生教授乐器维持生活。张伯苓六岁到同族的家塾中借读,后来又转去一所义学读书。1891年15岁的张伯苓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在这里张伯苓接触了一些西方思想,并且加入海军,决心以身报国。1894年,张伯苓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成了北洋舰队的一名见习军官。恰恰在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北洋海军遭受重创。随军参加甲午海战的张伯苓对失败感到非常屈辱,也对中国军队大失所望。战争让他意识到中国人既无强健的体魄更无顽强的精神,从此他改变了投军报国的思想,他决定退出海军,用教育来改造中国人的道德、知识和体魄。他所推崇和信仰的教育,就是使国家强盛的救国教育、爱国教育。

从甲午海战走出的教育家

军人张伯苓


张伯苓退伍之后,被同样主张教育救国、创办新教育的严修慧眼看中。聘请他到自己开设的严氏家塾教书。1901年他又受聘于王奎章的家塾。1904年张伯苓和严修共同赴日本学习先进的办学模式。他们参观了早稻田大学和其他一些高等学校。早稻田大学8000余名学生的教学规模令他们感到震惊的同时,让他产生了扩大办学的想法。回国之后,严、王两家家塾合并为私立中学堂,扩大招生,张伯苓出任学堂监督。1904年10月17日,学堂正式开学,这便是南开的雏形。后来学校改名为天津私立第一中学堂。1906年,郑菊茹捐出天津西南一片10余亩的洼地。严修等人在此集资修建新校舍,更名为南开中学堂。1914年,又更名为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

由于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张伯苓萌生了开办大学的想法。1916年南开中学成立了高等师范专门班。但是开办大学既无资金也缺少办大学的教育理念。1917年张伯苓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1918年张伯苓和严修、范源濂一起考察了美国多所大学,为筹办南开大学积累很多经验。同年底回国之后,张伯苓奔走各方一年,筹款8万余银元。教学楼于1919年建成,9月南开大学正式开学。南开大学成立后,运转资金却成了大难题。南开虽然学费不低,但远远不够办学支出。办学资金只有靠张伯苓在社会上到处化缘。为了学校运转,张伯苓曾经向军阀募集资金。他称"用军阀的银子办教育,就如同拿大粪浇出鲜嫩的白菜"。依靠张伯苓的募集,到1934年南开大学整个学校产业加起来价值300万银元。张伯苓不遗余力地为办学到处筹款,自己的工资却还不如普通教师。张伯苓在生活上节俭得近乎苛刻。他经常到北京出差,坐火车每次都是坐最低等的车厢,每次住宿都住在一个胡同里的旅馆,因为这里住宿费一天只要一元,还提供每日伙食。在外办事时,若不是因公事出差,他绝不动用学校的一分钱。他将南开大学的账目放在学校图书馆,以供大家查看监督。

作为一校之长,张伯苓既要筹到办学资金,又要聘到良师。南开大学给教师提供的待遇与其他大学相比并不高,但仍有大批优秀人才投奔南开。因为他一向尊重人才,知人善任,给自己所用之人足够的权力,这让受聘老师认同和相信张伯苓的办学思想。

张伯苓在1934年南开成立30年校庆纪念会上提出"公""能"二字为南开校训。他认为"惟公,能化私、化散。惟能去愚、去弱。"后来除此之他又提出学生除"公""能"外,还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为社会谋进步,为大众谋幸福。所以又将南开大学的校训演进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从甲午海战走出的教育家


华北局势日渐危急,张伯苓认为一旦日本入侵,南开难保,他派人到南方考察新校址。1936年9月张伯苓在重庆创办"南渝中学"。七七事变之后,天津南开大学被日军夷为平地,张伯苓凛然疾呼:"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教育救国,苓之夙愿,此身未死,此志不泯!"

南开大学被毁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起南下,在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长沙危急,三校不得不再次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三位校长共同管理。之后历经九年直到抗战结束,成为战火中的创造的奇迹,为中国保留了科学和人文的火种。

1946年,南开大学在天津复校,张伯苓以70岁高龄继续出任校长。

从甲午海战走出的教育家


1948年,国民党改组,各个派系对考试院院长一职争执不下,蒋介石力邀张伯苓出任,以平息纷争,张伯苓难以辞任,跟着当局跑了半年龙套,目睹官场种种丑态,最终辞任离职。

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要张伯苓一起走,张伯苓以"不愿离开南开,也不想离开大陆,身体欠佳"为由予以拒绝。

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因病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