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問題是誰的錯?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你那是你們供應鏈出了問題

到底什麼是品質問題?每一個公司都幾乎在討論這樣一個命題。品質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七個字:

供應鏈管理混亂!

  1. 客戶水平提高了,我們卻沒有變;
  2. 集團軍的規模,游擊隊的打法,不出問題才怪;
  3. 組織分工與權力分配存在很大問題,高級管理者的職權與角色錯位;
  4. 公司想做的事情太多,自身能力不足,資源配置不當;
  5. 缺乏先進的品質文化和對自己工作結果負責任的意識。
  6. ......

以上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由於產品的供應鏈出現了問題而產生的,品質出現問題,一定是由於供應鏈監管不到位,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源頭對質量進行掌控呢?

質量問題是誰的錯?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你那是你們供應鏈出了問題

一、質量是由客戶決定的

產品到客戶手中,無論標榜的是多麼豪華的配備、性能是多麼卓越、外觀是多麼的精美,但是,並不是客戶所需要的,結果是淘汰一途。因此,製造商的立場與觀念:用“最適質量”取代“最佳質量”;而“最適質量”即是讓客戶感到“最滿意的質量”。

1. 滿足客戶現在的需求:

  • 符合特定的規格
  • 功能好
  • 使用方便
  • 外觀精美

2. 保障客戶未來的需求:

  • 經久耐用,不易發生故障
  • 安全可靠
  • 外在環境影響小
  • 為客戶設想周到

二、質量不是增加成本,而是可以降低成本

對於製造業而言,不良率下降,成本就會下降:

  • 前期安排質檢人員駐廠監工,及時發現不良品並上報;
  • 剔除不良品,增加材料使用率
  • 因不良品的減少而有更多生產機會;
  • 在不良率減少的情形下,可以改善生產的持續生產能力
質量問題是誰的錯?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你那是你們供應鏈出了問題

三、品質管理

品質管理就是將產品質量的不穩定減到最低,甚至剔除。

1. 從不穩定的產品質量抓起

  • 人員
  • 設備
  • 材料
  • 方法
  • 環境

2. 品質管理基礎

(1)標準化

標準化是管理不穩定質量出現不可或缺的準則,野蠻製造的“剋星”。

  • 統一化
  • 通用化
  • 系列化
  • 簡便化

(2)信息化

數據化可以說對偶發不穩定的管理最有效的辦法。所謂數據化,就是儘量將事情用數值表示。

(3)質量教育

持續提高員工質量意識是企業永恆的主題,讓員工第一次做對。

(4)質量成本分析

  • 預防成本
  • 鑑定成本
  • 故障成本

(5)質量缺陷分析

  • 輕微缺陷
  • 一般缺陷
  • 嚴重缺陷
  • 致命缺陷

產品質量缺陷嚴重性分級:

質量問題是誰的錯?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你那是你們供應鏈出了問題

(6)設備管理

  • 設備優化
  • 設備保養
質量問題是誰的錯?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你那是你們供應鏈出了問題

3. “三按”、“三檢”

(1)“三按”

  • 要求員工按工藝、按圖紙、按標準操作(上崗前培訓及現場指導);
  • 要求檢驗員按工藝、按圖紙、按標準檢驗;
  • 要求技術部編制工藝、繪製圖紙、制定標準。

(2)“三檢”

  • 員工自主檢驗
  • 巡迴檢驗
  • 員工之間互檢

四、品質三大控制

1. 進料控制與庫存品質管理

進料控制的5R原則,5R原則是指適時、適質、適量、適價、適地的採購物料。實現了5R,就可以確保需求、成本、品質等各方面對物料供應的要求。

  1. 適時 Right Time,在需用的時候,及時地供應材料,不斷料
  2. 適質 RightQuality,購進的材料和倉庫發出的材料,質量符合標準
  3. 適量 RightQuantity,採購數量與存量控制適當,防止呆料和過多地佔用資金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4. 適價 Right Price,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5. 適地 Right Place,從距離最近或供應最方便的供料商那裡進貨,確保隨時可以進料

2. 過程控制與SPC—統計過程控制

  • 過程品質管理計劃的擬定
  • 設備點檢與儀器校驗
  • 首件檢查
  • 操作人員自主檢查
  • 過程巡迴檢查
  • 品質異常處理
  • 檢驗記錄
  • 不良統計分析
  • 不良品的區隔與標示
  • 控制圖的應
  • 限度樣品的應用
  • 看板管理的實施

3. 終端控制與顧客滿意

  • 最高主管的決心和承諾
  • 讓客戶永遠“忠誠於我們”
  • 爭取品質要求嚴格的顧客
  • 推行全員“一票否決制”的活動
  • 建立員工滿意的企業環境
  • 重視教育訓練
  • 建立好的環境品質
  • 永遠培育供應商理念
質量問題是誰的錯?資深行業人士告訴你那是你們供應鏈出了問題

五、質量管理與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管理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大師克羅斯比首創的質量理念和管理方法。其前提是:針對工作現場存在的雙重工作態度的業績,即人們願意在一些領域中接受不完美的狀況,而在另一些領域人們又期望零缺陷。這種雙重態度得到發展的條件是因為人,而人就要犯錯誤。然而,零缺陷說明如果人們致力於細節和避免錯誤,就會不斷接近零缺陷的目標。

1. 零缺陷

第一次做對,在企業中要花一半的運行費用在做錯事情的代價上,做錯事情的代價大約是銷售收入的25%,而企業卻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第一次做對,就是可以避免這個代價,質量就是符合要求,質量就使利潤。

建立預防系統:

  1. 傳統的觀念把重點放在產品完工後的檢驗和售後補救,
  2. 零缺陷管理思想是從人的價值層面、精神領域入手,通過改變人們的態度與習慣,改變人們做人做事的方式,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2. 零缺陷的基本原則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則就是企業改進質量以達到產品缺陷為零的指導方針。質量管理的核心在於預防,所有的工作標準是零缺陷。

零缺陷中的預防重點放在預防無意識的差錯上來,有以下特點:

  • 通常是作業不好造成的,
  • 一旦發生無意識差錯,用日常經驗來看,很難找到理由進行解釋或辯解。

漢斯曼集團(HQTS)作為一家獨立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成立於1995年,全球網點遍佈眾多,獲得CNAS,CMA,CPSC等多個權威機構的認可。服務範圍包括:鞋類、紡織、皮革、服裝、包包、飾品、玩具及電子電器產品等。我們致力於幫助企業完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整個產業鏈的精準把控。符合法規要求,規避出口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