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WMS庫內管理設計

倉庫系統的設計基本可以分為五個大模塊,出庫、入庫、庫內、基礎資料、策略。本篇主要針對於庫內管理進行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

供应链:WMS库内管理设计

不同於出入庫偏重流程和效率的管理,需要通過系統快速準確的推進流程,庫內的管理更多的是偏重於針對點進行精細化的管理。

那麼什麼是庫內我們需要管理的點呢?

按照對象和管理內容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四大類:貨品管理、人員管理、庫/庫位管理、設備管理。

貨品管理

貨品在庫內需要管理什麼呢?

倉庫作為整個供應鏈的底層供給,需要準確的向上遊反饋當前的可用商品信息,為銷售、採購提供支持,同時在上游有需求時進行快速的作業反饋,所以庫內需要管控好貨品的品質、數量、位置。

1. 品質管控

(1)商品基礎資料:在貨品基礎資料中,需要根據需求定義好貨品的相關字段,包括但不限於:類目、長寬高、保質期、臨保期、重量等。如果是組合貨品,還需要維護組合貨品的組成關係。

(2)良次品變更:良品轉次品通常是由於到期、庫內損壞等原因;次品轉良品則是因為維修、二次加工等原因。通常品質的變更,特別是次品轉良品是需要審批流的把關。

(3)到期預警:通常到達臨保期時,商品進入預警報表,上游人員(如採購、銷售)可以及根據產品狀態進行策略處理(促銷、退供等)。

2. 數量管控

盤點(盤盈/盤虧):盤點是指對現有庫存的數量確認,確保系統庫存和實物庫存一致。

  1. 按盤點時系統庫存是否可見可分為明盤、暗盤;
  2. 按盤點頻次可分為日盤、月盤、季度盤等;
  3. 按盤點範圍可分為全盤和部分盤點。

凍結/解凍: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場景下,雖然當前倉庫有商品但是暫時不計劃在前臺銷售的,通常需要進行商品的凍結。解凍則是凍結的逆向操作。凍結通常是指定數量指定庫位(可默認)。

3. 位置管控

(1)移庫:將貨品從A庫位移動到B庫位的操作。

(2)補貨:補貨通常是由於受管控庫位(一般是揀貨位)庫存不足所觸發的。當受管控庫位庫存低於設定值時,系統觸發補貨任務,由員工領取任務後對此庫位進行補貨。

4. 其他

庫內加工(拆解):對於一些定製禮盒或其他特殊組合商品等,會存在庫內加工的需求。通過加工工單將單品組裝成組合商品,此時單品庫存減少,組合品庫存增加。

既然有加工,當然也會存在逆向的拆解。倉內為了提高出庫效率,很多熱品往往會進行提前加工的方式,那麼在滯銷後就需要結合實際銷售情況和其他組合情況進行庫內拆解了。

供应链:WMS库内管理设计

人員管理

用戶管理:包括用戶的新增、停用及基礎信息的管理。

權限管理:上面提到了很多庫內的操作,而出入庫也有很多相關的系統操作,那麼誰可以進行相關的操作呢,就需要在權限管理中進行相關的設置。通常是通過角色或崗位的分配關聯對應的可用操作及數據權限。

績效管理:系統可通過記錄流程操作人及作業時間來反饋員工的效率,當然效率指標的定義需要人為的介入,比如對入庫人員考核的是入庫量,對於揀貨員考核的則是揀貨準確性和時效。通過績效管理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人效是貫穿在出庫、入庫及庫內的,並不單純指庫內操作。)

庫/庫位管理

庫位管理:庫位的設置不僅僅是給庫位取個編碼,還需要對庫位的相關操作屬性、存儲屬性進行設置,比如這是揀貨位還是存儲位?良品庫位還是不良品庫位?是否允許商品混放?同時還需要定義好庫容的存儲上限(往往是不會讓一個庫位100%滿容的,不利於揀貨實操)。

容器管理:除了標準的庫位外,倉庫內的週轉、暫存等都還會涉及到中間中轉容器如托盤、週轉筐等,我們統稱為容器。而這些容器目前在什麼狀態以及它們現在裝了什麼貨品則是我們需要在這個模塊中進行管控的。

利用率管理:倉庫對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資本投入,而這個投入折算到庫內的每個庫位上,使得每個庫位都有了對應的成本,那麼如何確保企業的投入物盡其用了呢?庫位利用率這個指標就可以很好的反映這項成本的投入使用比。

設備/工具管理

設備基礎信息:主要需要維護設備/工具的基礎信息。

工具領還:部分的庫內操作如打包、維修加工等需要工具的輔助,員工可以申請領用工具,並在結束後進行工具的歸還。同時此功能可支持查看當前工具的歸屬及歷史領用情況。

如果庫內沒有需要重點管理的設備或者工具的領用,那麼基本的臺賬功能就夠用了,並不需要特別複雜的管理模塊。

總結

通過以上針對管控對象的分析,最後我再從操作、基礎信息、數據報表這三個維度對庫內的管理進行概括。

供应链:WMS库内管理设计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