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在青海湖中,有一座红色的建筑十分显眼,它正是青海湖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的旧址。1965年,实验基地在青海湖开始筹建,因为这里距离西宁有151公里的距离,并且基地的信箱为151号,因此这个基地的代号为151。因为要保密,所以外面的人只知道这里是山鹰机械厂。由于151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实验山西侯马八七四厂生产的鱼雷,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八七四分厂。

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在1966年之前,我国兵器工业在鱼雷上面的突破基本为零,主要依靠进口来装备部队。随着海军发展,对鱼雷需求日益增加。1966年,我国第一条鱼雷诞生,填补了这一空白。最开始,该基地的选址并不在青海湖,而是在辽宁旅顺的海域,可是该海域位于航道,由于存在安全隐患,最终该决策被否定。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将地址定在了青海湖。这里人烟稀少,水域广泛,非常适合国产鱼雷水下进行试验。

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1966年,王志成和妻子胡兰香从山西侯马八七四厂调到了"151"基地,成了第一批来到"151"基地的职工。王志成负责鱼雷的动力抽检,胡兰香从事水分析的工作。王志成回忆说:"我们刚来青海湖的时候,正是9月份,山西还很暖和,青海湖却已经开始下雪了。当时厂区才开始修建,我们只能住在用泥坯垒起来的房子里。平日里做饭,馒头都蒸不熟"。

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其实151基地更像是一个军事保密单位,。一号车间的小件组钳工李兴实说:"我们厂有自己的保密手册,每个人都熟知条例中的内容。厂子有两个大门,门口二十四小时都有民兵持枪把守。厂里的职工要进出,都要出示通行证。晚上还会有职工巡逻"。当地很多老百姓都自发成了这里的监督人,只要看到陌生人面孔,就会上前盘问。即便是员工回家,也不允许向任何人泄露机密。

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如今,那座红色小楼已经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中国鱼雷青海湖试验基地展馆,在当年是试验鱼雷的发射台。在这里展示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是当年在这里工作的人使用过的,甚至还有几条宝贵的鱼雷模型。

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在这个展馆里展出了许多当年他们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过的东西,还有几条鱼雷模型。这些用来试验的鱼雷,虽然不安装炸药,但其他地方都与真正的鱼雷一模一样,对水深、方向、航道等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不影响鱼雷的重量,雷头部分的炸药要用同等量的淡水代替。接收到发射命令后,鱼雷快速地飞驰在青海湖中。淡水排完后,重量减少的鱼雷就会浮出水面,再由工作人员带到厂区。送到基地的每一条鱼雷都要经过试验,合格的鱼雷最后还要经过抽验,再经过驻厂的军方代表确认,才会送到部队。

建于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试射4300枚鱼雷,为何代号为151?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51基地在近20年间成功试射了4300枚鱼雷,为中国海军逐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