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在青海湖中,有一座紅色的建築十分顯眼,它正是青海湖中國魚雷發射實驗基地的舊址。1965年,實驗基地在青海湖開始籌建,因為這裡距離西寧有151公里的距離,並且基地的信箱為151號,因此這個基地的代號為151。因為要保密,所以外面的人只知道這裡是山鷹機械廠。由於151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實驗山西侯馬八七四廠生產的魚雷,所以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八七四分廠。

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在1966年之前,我國兵器工業在魚雷上面的突破基本為零,主要依靠進口來裝備部隊。隨著海軍發展,對魚雷需求日益增加。1966年,我國第一條魚雷誕生,填補了這一空白。最開始,該基地的選址並不在青海湖,而是在遼寧旅順的海域,可是該海域位於航道,由於存在安全隱患,最終該決策被否定。經過慎重考慮,最後將地址定在了青海湖。這裡人煙稀少,水域廣泛,非常適合國產魚雷水下進行試驗。

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1966年,王志成和妻子胡蘭香從山西侯馬八七四廠調到了"151"基地,成了第一批來到"151"基地的職工。王志成負責魚雷的動力抽檢,胡蘭香從事水分析的工作。王志成回憶說:"我們剛來青海湖的時候,正是9月份,山西還很暖和,青海湖卻已經開始下雪了。當時廠區才開始修建,我們只能住在用泥坯壘起來的房子裡。平日裡做飯,饅頭都蒸不熟"。

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其實151基地更像是一個軍事保密單位,。一號車間的小件組鉗工李興實說:"我們廠有自己的保密手冊,每個人都熟知條例中的內容。廠子有兩個大門,門口二十四小時都有民兵持槍把守。廠裡的職工要進出,都要出示通行證。晚上還會有職工巡邏"。當地很多老百姓都自發成了這裡的監督人,只要看到陌生人面孔,就會上前盤問。即便是員工回家,也不允許向任何人洩露機密。

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如今,那座紅色小樓已經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中國魚雷青海湖試驗基地展館,在當年是試驗魚雷的發射臺。在這裡展示出來的很多東西,都是當年在這裡工作的人使用過的,甚至還有幾條寶貴的魚雷模型。

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在這個展館裡展出了許多當年他們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過的東西,還有幾條魚雷模型。這些用來試驗的魚雷,雖然不安裝炸藥,但其他地方都與真正的魚雷一模一樣,對水深、方向、航道等每一個細節都有嚴格的規定。為了不影響魚雷的重量,雷頭部分的炸藥要用同等量的淡水代替。接收到發射命令後,魚雷快速地飛馳在青海湖中。淡水排完後,重量減少的魚雷就會浮出水面,再由工作人員帶到廠區。送到基地的每一條魚雷都要經過試驗,合格的魚雷最後還要經過抽驗,再經過駐廠的軍方代表確認,才會送到部隊。

建於青海湖上的基地,20年成功試射4300枚魚雷,為何代號為151?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151基地在近20年間成功試射了4300枚魚雷,為中國海軍逐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