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早些年,农村过了正月十五,年也过完了,节也没有了,就到了苦春头子的日子。

啥叫“苦春头子”,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肯定不懂。“苦春头子”说白一点,就是没有菜吃,没有菜,怎么下饭,那种苦用语言是无法形容出来的。

东北地区一年有六个月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经过了一个冬天,各家各户土窖里储存的白菜、土豆。萝卜基本上都吃光了,新鲜的蔬菜又没有种到地里,饭桌上一点绿色也没有了。过日子勤快一点的人家有一些去年晒的干菜,如豆角丝,土豆片,角瓜干等。一般人家只能吃“盐豆”,“盐豆”是把黄豆炒熟了以后,拌上点盐水当菜吃。再有,就是芥菜疙瘩咸菜条了。一天三顿饭,不但没有个肉醒,更见不到一点绿色蔬菜,人都吃蔫巴了,个个也都像抽巴的咸菜疙瘩。

苦春头子的季节,人们都盼小鸡下蛋,野菜从土里往钻出土来。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散养鸡,鸡架都在外面,冬天冷,鸡不下蛋,到了春天天气暖和一点才开始下蛋,每户人家养鸡都不多,也就十只二十只的。每家的鸡架上面都放几个用谷草拧的鸡窝,再放上“引蛋”,等母鸡自觉自愿来下蛋。母鸡下完蛋后嘎嘎地叫,一边叫主人来收蛋,一边炫耀自己的贡献,鸡身体舒服了,女主人高兴了。女主人听见鸡的叫唤,乐颠颠把鸡蛋捡回来,放在筐里挂在棚杆上,一般都舍不得吃的,留给孩子到供销社换本子,铅笔,买个油盐酱醋等。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才煎几个鸡蛋,打一顿鸡蛋酱,全家人很快就吃光了,甜嘴叭舌的,能香上好几天。女主人每天早上打开鸡架门的时候,首先给母鸡摸蛋,到晚上按应该“分娩”的鸡收蛋,收不够数,就吵吵那个芦花鸡,咕咕头丢了蛋,左右邻居家听见吵吵都看看自己家鸡窝里多不多蛋,如果多了,闹闹吵吵给送过去,一片笑声,好有意思了。


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天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山野菜也出土了。最先能挖到的是小根蒜,婆婆丁,然后是苣荬菜,柳蒿芽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农村的田野里除了人欢马叫的春耕图景外,就是那小姑娘,小小子们,他们挎着筐,拿着小铲子,满山地跑,你追我赶,你唱我笑,像一只只花蝴蝶,蜻蜓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到了晚上,一盘子野菜如缕缕春光泻在饭桌上,甜醉了全家人。

现在,科技的进步,大棚把季节搞乱了,已经没有苦春头子季节。当年,苦春头子的时候人们吃什么都香,现在吃什么都不香,那个时候人人都有盼头,现在人们什么盼头也没有了。

人活着,就图个盼头,没有了盼头该多么可怕啊……..怕就怕生活上没有苦春头子,心里多了苦春头子了。

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散文:早些年,东北地区最苦的季节是初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