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一首诗,带宝宝一起读诗赏画!

通过一幅简笔画,让宝宝去学习一首诗。今天带宝宝一起学习“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幅画,一首诗,带宝宝一起读诗赏画!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通过一幅简笔画,让宝宝更能直观的带来视觉上的感受,再结合诗句讲给宝宝听。每天一首诗,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在娱乐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看似简单的事情,我们是否在坚持?我带你一起,每天可以在评论中留言,我们今天是否坚持带着孩子一起赏诗悦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