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焗雞:廣東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味香濃郁,皮爽肉滑,骨肉鮮香


梅州鹽焗雞是廣東久負盛名的一道漢族傳統佳餚,也是廣東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屬於粵菜系 - 客家菜。流行於廣東深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現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經典菜式,特別是在廣東籍華僑集中的海外地區久負盛名,今天就來聊聊這道非常有名的鹽焗雞。

鹽焗雞:廣東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味香濃郁,皮爽肉滑,骨肉鮮香


一、鹽焗雞的來歷

相傳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遊走於嶺南各地,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信譽好,交遊廣,結交了不少以誠相待的朋友。這一年年關,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完成一次貨物販運,還採購了一批當地特產準備回家。當地朋友情重,特地以一肥雞相送,此雞名曰“三黃嫩雞”,乃當地特產,十分難得。梅州商人便欲帶回家給妻兒嚐嚐,但梅州長樂(今五華)路途遙遠,活雞不易攜帶,於是他便將雞宰殺製成白切雞,用鹽包封在包袱裡。

鹽焗雞:廣東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味香濃郁,皮爽肉滑,骨肉鮮香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與梅州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梅州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

起初,梅州人將宰淨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醃製、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現在的“梅州客家鹹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醃製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製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

鹽焗雞:廣東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味香濃郁,皮爽肉滑,骨肉鮮香


梅州鹽焗雞是客家人的常用名菜,常用於筵席,素有“無雞不成筵”之說。昔時,食用鹽焗雞是一種奢侈,一般人家在逢年過節才能享用或當貴重禮品饋贈親友或長輩。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鹽焗雞已成為常見的傳統美食,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2008年8月8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廣東省梅州市梅縣鹽焗"中國鹽焗雞之鄉"稱號,這是全國目前唯一獲得"中國鹽焗雞之鄉"稱號的鄉鎮,也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第一次把"之鄉"稱號授予給鎮級。

最後也歡迎大家來梅州做客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