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寧可花費大量時間去看那些毫無營養的網絡小說,卻不願意去看名著呢?

恆少Jacky


人為什麼要讀書?有的人是為了快樂,有的人是為了尋求知識,有的人是為了尋求解決心靈困惑的答案,也有的人為了簡單的消遣時間。

因上述緣由,有的人可能選擇讀一些網文,有的人花費大量功夫來學習基本的語數英政治,有的人選擇了名著,也有的選擇了看報紙等等。

除上述原因外,影響一個人選擇讀的書的原因還有自身的知識水平、是否有整塊時間不受外界干擾來讀書等。


網絡小說的優勢:

  1. 給人閱讀的人極大快感,網文套路千千萬,但是終極不變的一點:主角開掛。無論主角開始多麼悽慘,後來必定遇貴人、繼承家產、刷新天賦、擁有一群小迷妹;

  2. 有明確的目標:無論是修仙流、玄幻流,亦或是都市流,都會在開頭說清楚主角要尋找殺父仇人還是要尋找因退婚丟掉的尊嚴;
  3. 可以適應當今碎片化的時間、學歷不高的人員:閱讀網文,不需要費太大的腦力,因其有明確的目標、升級路線,可以在坐公交、等朋友等任意碎片時間沉浸其中。


再來說一下名著小說,它有幾大劣勢:

  1. 晦澀難懂,由於名著都是對當代巨貌的縮寫,閱讀起來會有困惑,很難代入理解。而且作者摻雜了自己的理解,更是難上加難;


  2. 閱讀需要一定的知識,例如:愛情、軍事、地理、心理等等,才會有一定的滿足感。如果你發現不了隱藏的細節,滿足感將會大打折扣。

那當今閱讀名著的意義何在?閱讀過很多名著,你對人性的理解肯定不會太差,看問題會很通透,把握了人,你的運氣不會太差。

網文雖爽,你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名著雖晦澀,助你上青雲。

歡迎【關注】逆境不是痛苦,專注解答情感、人生、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逆境不是痛苦


我對此有些發言權,我是從名著以及二十四史轉到網絡小說的。對於讀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天假期我去新華書店讀三國演義,有段時間我讀著讀著整個眼前包括腦海只有書裡的景象,其餘一概不知,等反應過來時翻翻後面的有幾張總感覺讀過(看網絡小說也有過這種情況),再翻翻看就看不下去了。我有次無聊時回想這種情況,我在想是不是腦海自創宇宙,宇宙隨書而演?我甚至回想過兩種情況後我的表現,說出來有點可笑,看名著或歷史書,看完後沒類似書有點蒙,看完網絡小說沒類似書看時,我覺得我就是癮君子,無精打采,哈欠連連,像極了電視劇中沒鴉片吸時的樣子。我接觸網文快十年了,仔細想想我讀網文前中後的所有表現,我覺得這是人類慾望的驅使;想開後宮而現實又不敢的,就會喜歡讀這類書,讀書前你會很興奮,讀書後你會很容易帶入,帶入後有些人會像我那樣腦海自創宇宙,宇宙隨書而演,讀多了你就會夢到這種情景,其他的也會出現類似的,我亦覺得這是很多人選擇網文的原因。有些名著或者史書需要逐字逐句讀,這是很多人不選擇它的原因…


無限陰暗的心理


回答這個問題得要看多數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活著就是為了體驗生活和娛樂自己,而在當下娛樂當道的時代,這種追求更是達到極致,所以有人會說生命就是用來浪費的,在浪費的過程中感覺到自己活著了。

雖然三毛說沒有時間可以再浪費,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上班,下班,然後回家帶娃,再找點娛樂的樂趣,然後這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至於說什麼成為英雄,可以改變歷史之類的對於無數普通人來說,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如同唐吉柯德般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老老實實的過日子,估計多數還是後者吧。

再來看網絡小說和名著有什麼區別吧,網絡小說由於它的娛樂性題材,是有套路的,如學院修真流或者廢柴崛起流都是套路,像《凡人修仙傳》之類的,才開始主人公一無是處,最後通過不斷的打怪升級,達到人生的頂峰,好嗨喲。

這類題材還有一個特別,就是每一個章節有個小高潮,數個小高潮再有一個大高潮,然後再有人生低谷,還有英雄美女加上反派層出不窮,讓主人公一路坎坷不斷,而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者會有一種代入感或是共情,感覺自己就是主人公,心情也隨著起伏,按心理學上來講,這裡面有一個實時獎勵的娛樂感在內,很爽。


那名著呢?我現在看名著也很少,只有在以前求學讀書期間經常翻看,如《呼嘯山莊》、《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等等,書中情節可不會高潮迭起,閱讀的人更多的不是代入和共情,而是站在上帝視角一般冷靜地看著發生的一切,另外有的名著雖然出名,艱澀也是出名的,如《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名氣現在大的嚇人,但是完全閱讀的人是少之又少,於我都看了幾次都沒看下去,因為老實說理解困難,看不懂,所以是斷斷續續的看才能看下去。

所以網絡小說是天天給糖吃,讓你心情或是鬱悶或是開心,名著多數是給你清茶一杯,雖然清香,得要而得住寂寞,不會時時獎勵,你會如何選擇呢?

閱讀無高下,想要如何選擇是自己的事,只要認為能夠浪費時間在上面就成了,所以在閱讀這件事上,我只想掃好自己門前的雪。


丁明念響


我看了一下答案,不由的感嘆。兄弟們裝B遭雷劈啊!

生活已經讓我們,身心都如此的疲憊不堪。為什麼我們還要活的如此的浮誇虛假?看名著你就高大上嗎?看網絡小說你就低人一等嗎?

為什麼不看名著,看網絡小說。因為我已經嚐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一看懂了世態炎涼。只想簡單的活著。所以簡單低俗的網絡小說,不消耗腦細胞,不浪費我的情緒,能給我最直接的快感。因為我就是一個簡單低俗的人。

生而為人,我不敢告訴你。朋友我只能幫你點贊!


釋欲止愛


網文一年能寫兩百萬字,路遙用盡一生寫了一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網文讀完只會讓人更加浮躁,而且讀一遍不會讀第二遍,讀第二遍的就是閒的,而名著卻不一樣,第一遍讀不太懂,要想領會必須多讀幾遍才行,越讀心越靜,越讀越有味。網文字數故意往多了碼,名著卻需要儘量精簡。網文快讀,名著慢讀。所以可以說網文和名著是完全相反的。我以前也讀過一些網絡玄幻小說,後來改讀出版書和名著,剛開始感覺出版書看起來味同嚼蠟,看著看著就犯困,堅持兩個月過後就習慣了,然後在想著再去看看網文,不過網文實在看不下去了,發現沒深度,文筆也不行,就再也沒看過了。


浪跡天涯2805687


我是理工科,對名著也讀了一些,個人感覺不出名著好在哪裡,那拿中國四大名著來說,多少讀過一些,還不如鏡花緣好看,雖然鏡花緣也沒看完。

對我來說,所謂的名著,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網絡小說。

我發現很多名著,在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不是禁書,就是“垃圾書”。這點很有趣。


寒松蟬網絡科技


時代在變化,人們看書的選擇也在變化。九幾年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沒有網絡,更沒有什麼網絡小說,所有的書都是紙質的,而且還有很多租書的。愛看書的我,基本不怎麼挑食,從金古梁溫的武俠小說,到中國的各種古典名著,三言二拍,東周列國志,乃至於資治通鑑,再到後來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巴黎聖母院,呼嘯山莊,甚至於最難懂的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都曾通讀過一遍。等到後面有了網絡,出了網絡小說,jiu只看網絡小說了,但是看網絡小說就比較挑食了,什麼三少,番茄土豆的那些小白文,一些無腦裝逼的小說還是不看的,主要愛看那些有內容的小說,至今能讓我有興趣多看幾次的可以推薦大家幾本,比如,官居一品,雪中,鬼吹燈,橙紅年代,國士無雙,凡人修仙,冒牌大英雄,極品家丁等,排名不分先後,有同樣讀書品位的兄弟可以私信我,互相推薦書看。


君陌


我從開始有了第一部手機開始,我就開始看網絡小說,上課看,下課看,白天看,晚上看,看到走火入魔啦真的。那時候網絡上流行的小說看過,古代的現代的幾乎都看過,半夜看到虐心的總裁小說時還心痛。不過我年齡稍微大了點後,到高中,我已經開始看書了,有名著有小說,這個轉變是因為高中很少人看手機那種小說了,我覺得講出來有點丟人[笑哭][笑哭]。於是我就開始轉方向了。其實我現在看來,名著和小說,帶來的心情不同的。名著是可以從中得到知識的。簡單來說,名著的句子可以寫進作文裡面,而總裁穿越那種小說裡面的句子是不可以採用的。的確,名著有時候晦澀難懂,讀的有時候覺得枯燥無味,但是,你讀的越多名著,你就會了解很多過去偉人的思想,這是很多小說不能比的。小說的確有趣,包括我現在看一些名著時會不由自主的跑神想起小說,因為小說有趣啊,小說容易弄明白啊。

但小說這也正是一個舒適圈,只有跳出這個舒適圈,我們才接觸更好層次的文學。



524888666


現在一些人讀名著可能跟小學初中的學生學古詩一樣的狀態。我小學的時候不喜歡也不怎麼懂古詩,就喜歡看語文書裡敘事類的課文,散文也不喜歡。當時年齡小涉世淺,當然是不懂古詩和散文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而現在,真正經歷過有些事後,偶爾會想起當年死背的幾句古詩。前段時間送一個朋友出遠門,會想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想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可能意境達不到原作者的高度,自我感覺跟當時送別朋友的場景很貼切)。後來有時候也會亂想一些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很多想法在心裡大概有個影子就是表達不出來,直到最近知道了《作為意志和表現的世界》,發現原來早就有人把這些觀點清晰的論述出來了。這大概就是深度的問題吧。


亞奇諾貝戰五渣


我就是標題中的人。名著上學時看過,電視看過,知道了就行了,我不是需要名著來充實自己努力工作的人。看看網絡小說是打發時間,娛樂一下自己,其實當看到作者不行或情結不行,立即刪了,從去年到現在,只有一本看完,書中沒記住一個人物名字,現在年輕人上班,回家一堆家務,還有各種應酬,閒時看下輕鬆的故事,放鬆一下,也是一種選釋。。要是沉迷在故事遊戲裡就不好了。所以那些迷念手機的人,一定要遠離,這也是磨鍊意志,想想自己的眼睛,自己餘下的半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