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滸傳》中的好漢都大塊吃牛肉,為啥不吃豬羊肉呢?有那麼多牛嗎?

精工影像


《宋刑統》規定“今後應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併為盜殺。如盜殺馬牛,頭首處死,從者減一等。”

北宋法律明令屠殺馬牛雜畜一併入罪,首犯還要被處死。既然法律有如此嚴格規定,《水滸傳》中為何寫了很多吃牛肉的情節?難道施耐庵不懂北宋法律,不知歷史背景,又寫錯了嗎?

北宋時期的餐桌上是“水陸並進”

《水滸傳》中,第一次寫吃飯喝酒,是在“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這回書中。小王都太尉過生日擺家宴,專請端王。施耐庵沒有交代這次家宴吃了些什麼,只說了一句“水陸並進”,水中游的,地上跑的,很是豐盛,有沒有牛肉,不得而知。

第一次寫明吃了什麼的,是王進逃難經過史家村時,史太公招待他們母子二人:“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從此,《水滸傳》中便不斷出現吃牛肉的場景了。

不過,除了吃牛肉,書中所寫的食物還真的不少,從施耐庵筆下,大致可以一窺北宋時期,尤其是宋徽宗宣和時期的飲食文化了。

王進答應傳授史進武藝後,太公大喜,便殺了一個羊,擺下酒食,弄了個拜師宴。這是書中第一次寫到吃羊肉。

史家村有個獵戶叫李吉,綽號“標兔”,專門在少華山打獵。這天,史進遇到李獵戶,吩咐他今後尋些獐兒、兔兒之類的野味來。到了中秋節,史進在莊子上請朱武、陳達、楊春喝酒,

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

第一回書都吃得如此熱鬧,果真是水陸並進了。梁山好漢這回書便吃羊肉了。

第二回書中,一個吃貨隆重登場,可謂是梁山好漢中涉及肉類最多的好漢之一了。此人便是小種經略府提轄魯達,也就是後來的花和尚魯智深。魯達在潘家酒樓請史進、李忠喝酒,剛剛擺下菜蔬果品案酒(下酒菜),正要問“吃甚下飯”,便傳來了隔壁金翠蓮的哭聲,菜也沒來得及點全,潘家酒店到底賣些什麼,也不清楚。不過,當時的水果卻是上了餐桌的,是飯前吃,是否比咱們現在更講究呢?

雖然大西北的人吃什麼在這個情節裡錯過了,但是,鄭屠賣的是豬肉,魯達前去撩撥他,也是以買豬肉為名。看來,甘肅一帶大概是以豬肉為主要肉類食物了。既然如此,魯智深也應當是吃豬肉的,梁山好漢當然也吃豬肉了。

渭州城即現在的甘肅平涼,這裡是回族聚居地,施耐庵的寫法簡直就是逆天了!有人說,《水滸傳》的作者是回族人,這個觀點實在是值得商榷。

後來,晁蓋他們上梁山時,王倫盛情款待,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這回,梁山好漢牛羊豬都吃全了。

第一次寫吃魚,則是魯達打死鄭屠之後逃到雁門縣,金老設宴款待大恩人。金老的這桌酒席,上的是鮮魚 、嫩雞、釀鵝、肥鮓,時新果子之類。

至此,《水滸傳》中飯桌上的食物基本上都點到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幾乎悉數到齊。梁山好漢除了吃牛肉,還特別喜歡吃豬肉、羊肉、鮮魚、嫩雞、肥鵝等等。

哪裡賣牛肉,哪些人吃牛肉

前三回書幾乎就把《水滸傳》飯桌上的食物都點到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施耐庵筆下的吃飯,大致如此。這其中,也包括魯達、史進、朱武、陳達、楊春這幾條梁山好漢。

這幾回書中,寫到了兩處吃牛肉的事。一次是王進逃到史家村的當天,史太公安排王教頭吃了頓牛肉。另一次就是史進殺了一頭肥牛,設宴動員莊客武裝起來,準備對付少華山強人。

書中再次提到牛肉,便是魯智深從五臺山去東京大相國寺的路上。經過桃花村時,劉太公招待魯智深,問他忌不忌葷酒,花和尚答道不忌,還說:“牛肉 、狗肉,但有便吃。”魯智深確實飽餐過一回狗肉,宋徽宗屬狗,施耐庵這麼一筆,大致是這個寓意。這是題外的話,《水滸傳》寫吃肉原來並不簡單。

劉太公沒給魯智深上狗肉,不過,“放下一盤牛肉,三四樣菜蔬”,牛肉再度出現在飯桌上。這一頓飯,魯智深似乎沒有吃飽,到了將晚時分,劉太公又給魯智深吃了一隻熟鵝,以便讓這個和尚“說姻緣”。說罷姻緣,劉太公又拿出酒食讓山寨裡的嘍囉們吃,這回便沒寫到有牛肉了。

到了桃花山上,李忠、周通當然得設宴招待吃貨魯智深了,書上說:山寨中“殺牛宰馬,安排筵席,管待了數日。”

這回書反覆寫吃飯喝酒的事,從細節中,似乎可以看出,什麼時候吃牛肉,在哪裡吃牛肉,施耐庵是精心安排好了的。

魯智深剛剛大鬧五臺山,劉太公便讓他吃牛肉。魯智深要說姻緣做善事,劉太公便不給他上牛肉。桃花山上,則是天天吃牛肉、還殺了當時僅次於牛而列位第二等保護對象的馬,來招待魯智深。

再往前看看,王進剛剛逃到史家村,史太公不知此人來歷究竟如何,便以牛肉款待。得知此人武藝高強,原是東京禁軍教頭,應當不是個歹人了,便殺了一隻羊來給史進請師傅。史進聚眾,殺了頭肥牛,武裝了莊客,也因此結識了朱武等人,最終上了少華山。

難道,吃牛肉與造反、做歹事有關?

後來的吃牛肉,更能看出是分場合分人物,以及分事體的。武松打虎前,在景陽岡下的村店大吃牛肉。但是,請四位高鄰作證時,酒席上有豬首、一隻鵝、一隻雞、一擔酒,和些果品之類,並沒有牛肉。

山野村店有牛肉賣,城裡似乎便找不到牛肉了。宋江在江州時,先後在琵琶亭、潯陽樓上喝酒,一次也沒有寫到吃牛肉的事。但是,剛從江州得命,走到黃門山時,便又“椎牛宰馬”的吃喝起來。到了梁山,更是“連日山寨裡殺牛宰馬,作慶賀筵席”。

《水滸傳》中寫吃牛肉的情節固然很多,但並不一定每次都會寫到吃牛肉。總的來說,鄉村、綠林,尤其是嘯聚山林的山寨,這類地方有牛肉賣,是牛肉最盛行之所,梁山好漢吃牛肉大致都是這些場所。

而且,吃牛肉的人還真的基本集中在梁山好漢身上。不僅集中在梁山好漢身上,施耐庵還細緻的寫到吃牛肉之後的相關故事。

梁山好漢吃牛肉究竟意味著什麼

上文提到,《水滸傳》中的吃肉,也是有寓意的,尤其是吃牛肉。比如,武松打虎之前吃牛肉,就有造反的寓意。景陽岡遙對“景陽鍾”,矛頭直指宋徽宗早朝的宮殿。王進稀裡糊塗的吃了回牛肉,也意味著反出了東京,至少是造了高俅的反。

林沖在魯智深菜園子喝酒,當時,也只是魯智深“殺翻一口豬,一腔羊”。在樊樓與陸謙喝酒,這裡也不賣牛肉。京師之地,不比江湖綠林,自然沒處去尋牛肉吃了。

林教頭誤入白虎堂之後,一路來到滄州牢城,竟然沒吃過一次牛肉,就連李小二的店子裡也沒有牛肉賣。但是,在山神廟時,卻忽然有個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熱酒,請林沖吃”,林沖還自買了些牛肉,準備帶回去吃。

這就意味著林沖要徹底斷了念想,即將大開殺戒,然後上梁山造反了。

從《水滸傳》的細節看,吃牛肉果然與做歹事、上山落草造反有關。但是,很奇怪的是,梁山好漢沒上梁山前,吃牛肉的地方恰恰是鄉村,這就意味著農民殺牛了。農民能殺牛嗎?更為奇怪的是,既然是要造反,而且,梁山造反還曾經被定性為“農民起義”,農民能如此濫殺耕牛嗎?

這裡,再說說幾件與“殺牛”有關的事情。

楊志賣刀,殺的是“牛二”。這個故事在《大宋宣和遺事》中有藍本,但楊志在潁州賣刀殺人,殺的是“惡少後生”。那麼,施耐庵為何不寫楊志殺了“狗二”、“馬二”呢?

宋江的耳目名叫唐牛兒,其實也沒做什麼壞事,就是不知實情,耽誤了閻婆報案。然而,這個唐牛兒卻被鄆城衙門以"故縱凶身在逃"的罪名,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

這兩頭“牛”都沒鬧到好下場。

催命判官李立,母夜叉孫二孃都是開黑店的,他們把人肉當做牛肉賣,也是間接的寫到了與“牛肉”有關的事情。

從吃牛肉到殺牛,從殺牛上升到殺人,意味著故事越來越恐怖,違法的情節也不斷的升級。那麼,施耐庵為何如此與牛過不去呢?

《水滸傳》吃牛肉寓意深刻

上文講到,《水滸傳》寫了很多當時的飲食細節,其實很多地方並不全為了展示宋徽宗時期的飲食文化,而是深有寓意。其中,吃牛肉便是《水滸傳》主題思想的一種隱喻,深刻的隱喻。

施耐庵作《水滸傳》到底是在什麼時候,說法有多種,我倒傾向於《水滸傳》最早成書於洪武中期或者稍後。但是,此書的創作週期絕不止幾年時間,應當在元末就開始創作了。因而,書中寄託了大量的反元思想。同時,又以《水滸傳》的故事警醒大明王朝。

綠野老道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講到,施耐庵的《水滸傳》中寫了幾個很有寓意的節日,都與“十五”有關,或元宵節,或中秋節,或中元節,在這幾個節日中,都發生或者引發了殺人放火的事情。除了這幾個節日外,施耐庵基本上沒有寫到其他節日。這是明顯的反元符碼,這部書的主題思想之一,就是反元。

牛,是中原農耕文明的標誌,甚至可以說,中華文明與耕牛息息相關。那麼,元朝是遊牧文明,馬背上的民族,統治中原後,施耐庵認為,漢文化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吃牛、殺牛,實際上就等於殺人,破壞了中原農耕文明。

金聖嘆先生在貫華堂本《水滸傳》“楔子”中有一句夾批,說的是“立乎元,指乎宋”,意思就是說的是元朝立意,指的卻是北宋的事。

北宋嚴禁私自屠殺耕牛,也禁止屠殺馬匹,這兩個與北宋王朝存亡密切相關的牲畜,一個是賴以生存的農耕保障,另一個則是“保境安民”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保障。《水滸傳》中的山大王們卻是牛馬一齊宰殺,這是反說北方民族對中原的文明的破壞與限制。

殺牛等於殺人,殺馬則隱喻北地對中原戰馬的限制,以削弱北宋的防禦力量,來達到殺牛的目的。《水滸傳》第五十四回至六十七回,寫的就是與金國人爭奪戰馬的故事。

所以,《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不僅吃牛肉,也吃馬肉,經常殺牛宰馬,大吃大喝。金聖嘆講的“立乎元,指乎宋”。殺牛宰馬,則又有“立乎宋,指乎元”的寓意。

同時,施耐庵也是反北宋的。

施耐庵反北宋,尤其是反宋徽宗,並不是說梁山好漢專門與大宋法律作對,朝廷不讓乾的事,老子偏要幹。反倒是北宋從來就沒有嚴禁過屠殺牛馬,施耐庵寫的是歷史真實。

本文開頭引用的《宋刑統》,很明確的說到,“盜官私馬牛雜畜”者,為頭的要斬首。宋真宗也曾經下詔:“自今屠耕牛及盜殺牛,罪不至死者,並繫獄以聞,當從重斷。

可見,北宋規定的是“盜”才判罪。假若不是“盜”呢?所以,《水滸傳》中殺牛宰馬吃牛馬之肉,並不是施耐庵不通宋代刑典,不知北宋文化的錯寫,而是其深通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才讓梁山好漢在特定的場合,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地點大吃牛肉。

北宋晚期,因為朝政失道,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有的投靠寺院(五臺山周邊的市井都是寺院財產),有的則紛紛落草,亂民紛起,盜賊蜂擁。既如此,農民還要牛幹什麼?因而,《水滸傳》中的村店都有牛肉賣。菜園子張青還把人肉假冒為牛肉,挑進村子賣給農民。

這是北宋王朝在作死。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所揭示的主題,就是王朝的興起和滅亡。大肆屠殺賴以生存的耕牛,宰殺保障國家戰力的馬匹,這個王朝還能長久嗎?

梁山好漢最終的結局,便是做了“二龍相戲”,“二龍戲水”的殉葬,在這樣的王朝下生存、掙扎以及搏殺,也逃不出與王朝一同走向覆滅的命運。


綠野萍蹤01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們都對其中“大口出肉,大碗喝酒”的情節所折服,在我們印象之中,古代的人們好像往往都是十分喜歡吃牛肉,往往小說中一提到吃肉,那就肯定是牛肉。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大家仔細看過《水滸傳》的話,就對一個細節特別清楚,那就是宋朝的時候,款待客人的時候,經常是殺豬宰羊,比如說當時史進拜師的時候,就是殺了一隻羊來慶祝的,豹子頭林沖當年被髮配到滄州的時候,柴進柴大官人也是宰了一頭羊來款待林沖,而當時花和尚魯智深暴打鎮關西,這個鎮關西正式殺豬的一個屠戶。由此可見得,宋朝人們吃豬肉和羊肉十分普遍,而當時宋朝時期的百姓,很少有吃牛肉的。

很多史書之中對於古代人吃牛肉的記載也寥寥無幾,關於百姓生活的民俗,大多都是記載著吃豬肉和羊肉。主要是因為牛是古代耕作農田的重要工具,如果私自宰殺的話,可是屬於違法犯罪的行為的。而且古代的時候,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耕牛,牛可以說是古代的一級保護動物,因此,古代的百姓和官府對於耕牛,可以說是愛護有加的。

而小說電影之中描繪好漢們喝酒吃肉的時候,將英雄豪傑們的使用的肉類說成了牛肉只是為了突出古人瀟灑風流,性格豪爽的特點。





大愛中國書畫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水平,說明提問問題的兄弟讀書非常細。

是的,《水滸傳》中經常提到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但這“肉”是不包括豬肉的。

不信?讓我來羅列一下。

該書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王進經過史家莊,史太公提供的食物是:四樣菜蔬,一盤牛肉。

後來史進拜王進為師,吩咐莊客殺一個羊。

史進與少華山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等人搞對抗,聚集周圍百姓開會,讓莊客揀了兩頭肥水牛來殺了。

史進後來和少華山一干人沆瀣一氣,成了朋友,中秋月圓之夜,讓莊客宰了一腔大羊,殺了百十個雞鵝。

金翠蓮父女在雁門邂逅魯達,感謝當日相救之恩,去街來買了些鮮魚、嫩雞、釀鵝、肥鮓,時新果子之類。

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回來,叫人殺羊置酒相待魯達。

魯達在五臺山出家,偷偷下山吃肉,吃的是牆邊砂鍋裡煮著的半隻熟狗肉。他後來遠赴東京相國寺,路經桃花莊,向劉太公化緣,開口索要牛肉 、狗肉。

醉鬧銷金帳前,劉太公讓人拿來一隻熟鵝,讓魯智深補充能量、增強戰鬥力。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到草料場附近的小酒店喝酒,要了一盤熟牛肉。

火燒草料場後,林沖雪夜梁山,到了朱貴店,點了生熟牛肉,肥鵝,嫩雞。

石碣村七星聚義,吃的是新宰得的一頭黃牛,一對大雞。

武松在景陽岡吃了兩斤熟牛肉,宋江在揭陽鎮買了三斤熟牛肉,石秀在大名府劫法場前獨自幹翻了一盤牛肉。

李逵在江州潯陽江頭琵琶亭酒館吃的是魚。

……

凡此種種,都硬生生地迴避開了豬肉。

有人猜測,說《水滸傳》不寫豬肉,是因為作者是明朝人,而明朝皇帝姓朱,犯忌,不敢寫。

這是不對的。

你看,鎮關西鄭屠賣的就是豬肉,操刀鬼曹正就是殺豬的屠夫。

而且,書中寫殺豬的地方也不少。

比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之後就殺翻一口豬、一腔羊來答謝眾潑皮;周通、李忠在桃花山接待魯智深時也有殺羊宰豬;林沖火併王倫後,山寨大慶,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等等。

另外,同時代的其他小說,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在吃食上問題上,都不避談豬肉,而且以豬肉為主。

為什麼獨獨《水滸傳》閉口不談吃豬肉之事呢?

答案就是:《水滸傳》作者可能是回族人。

現在,一般人認為,《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

但施耐庵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搞不大清楚。

所以,魯迅先生乾脆認為世間本無施耐庵此人。

忌諱吃豬肉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人。

唐宋時期,隨著伊斯蘭教的擴大,那些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來到中國,經過繁衍、發展,大多數人成為後來的回族。

十三世紀初葉,成吉思汗西征,中亞、西亞、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穆斯林不斷東遷,回族部越加壯大。即到了元朝時期,江南一帶已經聚居有不吃豬肉的回族人了。

《水滸傳》的作者,很可能是生活在江南的回族人。


覃仕勇說史


《水滸傳》中的許多情節並非是故事背景宋朝時代的真實狀況。

比如文中大量出現的銀子的使用狀況,並非就是宋朝時期的真實狀況。

水滸中那些吃牛肉的好漢

而大塊吃牛肉的情節也是被大量被在書中描述。從最開始的王教頭私走延安府的章回裡,不在一百單八將之列的教頭王進便開始吃牛肉了。

沒多時,就廳上放開條桌子,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茶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先燙酒來篩下。太公道:“村落中無甚相待,休得見怪。”王進起身謝道:“小人母子無故相擾,此恩難報。

而後文陸續出現提到的魯智深、林沖、石碣村七星聚會,武松、宋江、李逵、燕青等好漢更是去酒店便是要上幾斤牛肉來吃。而在江州城裡,李逵第一次和宋江戴宗三人吃酒時,更是隻要牛肉不要羊肉。

酒保道:“小人這裡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李逵聽了,便把魚汁擗臉潑將去,淋那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甚麼!”李逵應道:“叵耐這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吃。

但並非好漢們都是愛吃羊肉的,比如呼延灼在遇到酒保就曾道“你可回一腳羊肉與我煮了”。而宋江在江州時,也是想吃個魚辣湯的

宋朝牛肉是非官方食品

在中國的大部分歷史朝代,屬於農耕時代。以此為因,對於畜耕的主力牛來說,更是擔當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確定的是,在宋朝,對於牛尤其是耕牛的管制還是挺嚴厲的。

在《宋會要輯稿》刑法二里便記錄了不少有關對於宋朝時期耕牛有關的法度執行頒佈情況。而這也恰恰說明那個時期官府對於耕牛的管制措施。

宋太宗淳化二年,宋太宗下詔:”京城先是無賴輩相聚蒱博,開櫃坊,屠牛馬驢狗以食,私銷鑄銅錢為器用雜物。並令開封府嚴戒坊市捕之,犯者斬……。” 五年時候又下詔命“造弓弩先用牛筋……他悉以羊馬筋代之……”。

而到了宋神宗景德三年,下詔給牛羊司,”畜孳乳者並放牧之”,不得宰殺。

但是到了大中符七年,情況有一些變化。勳員外郎孔宗閔上書說,浙民以牛肉為上味,不逞之輩競於屠殺,事發即逮捕滋廣,請釋不問罪。”宋真宗對這個意見是准奏了。並下詔令”兩浙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議烹宰,其因緣買者,悉不問罪”。此時可見對於吃牛肉的事,有所寬容了。而兩年後,他又再此下詔,詔令裡說,自今屠耕牛及盜殺牛罪不致死者,並繫獄以聞,當從重斷。”很顯然,這是反思之前過嚴的禁令。

水滸時代的牛肉流通情況

雖然在北宋時期,宮廷原則上只用羊肉,豬肉,比如宋神宗時期熙寧十年,《宋會要輯稿·食貨志》御廚支出"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 豬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各樣支出是沒有任何牛肉的。

但民間卻不是這樣的,宋徽宗時期的大觀四年,樞密院的一封奏情正好分析了當時的情況。

奏文裡說,當時的一頭牛價格不過五六千,但是一斤牛肉卻值百錢,而一頭牛有三兩百斤,算下來賣肉的話能賣兩三萬錢了,

可見牛賤肉貴,這是殺牛賣肉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因此,雖然謀利者耕牛不敢輕易屠宰,但往往會以病牛做理由。

今貪利之民計會上下,秪作病牛倒死,申官披剝。因緣屠不畏官司,肉積几案,羅列市肆。冒法而不為禁、啖食而不知忌如此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建議限定”倒死牛肉每斤價直不得過二十文。如輒敢增添者,約定刑名,其買賣人並同罪,許人告捉。“

由此可見,在宋徽宗時期,雖然說明令對於耕牛是禁止宰殺的。

即便如《宋刑統》裡說的“官私馬牛為用處重,牛為耕稼之本,馬即致遠供軍,故殺者徒一年半“。

但是民間黑市裡,因為從牛到牛肉之間的巨大利潤差,還是會有不少人鋌而走險,牛肉還是正常出現的。

這就像《宋會要輯稿·食貨志》總描述的“時中使自洛回,言道逢鬻牛肉者甚眾”。

結論

《水滸傳》宋江等這些江湖好漢很多做的都是刀口舔血、殺人越貨之事。羊肉、豬肉是在宋朝時期大量售賣官方許可的。但那些私售牛肉的店鋪也大多處於偏僻之處。如文中而言,遇到黑店,吃上幾斤牛肉到真不是難事的。

實際上在水滸裡江州城裡,宋江也是想吃些鮮魚辣湯的,只是殺神李逵去吃牛肉時,小二的話還真是實話了,只是遇到了李逵這一亡命無賴之徒了。

酒保道:“小人這裡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李逵聽了,便把魚汁擗臉潑將去,淋那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甚麼!”李逵應道:“叵耐這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吃

另外,當時宋朝對於耕牛仍然處於禁令狀態的,作者描寫梁山好漢吃牛肉的文字也恰恰凸顯了他們對官府的那種反抗狀態。


流光手記


誰說好漢們都大塊吃牛肉的?

在中國哪個時代,牛肉都不便宜的,好不?

另外,歷朝歷代,私自宰耕牛,可是要定罪的。

在周朝,《曲禮》中就有諸侯無故不殺牛的說法。秦朝時,官府要求所有人嚴禁在馬牛出沒的地方設置陷阱,防止牛馬不小心受傷,如有違反者,就將受到嚴厲的懲罰。漢代的《二年律令》中的《田律》就有"殺傷馬牛,與盜同法"的記載,而且不僅故意傷害牛馬有罪,無意傷害也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而宋時,《宋刑統》九款·務農令 載:擅宰牛馬牲畜者處人彘割舌之刑,有病無類。

意思就是說,只要牛馬牲畜不是生病死的,而是被宰殺的都要被處以割舌頭的刑罰。

不管在哪個酒館,還是哪個集團,他們都不會天天吃牛肉。

哪怕是梁山,哪有那麼多的牛肉供他們瀟灑?

大塊吃肉,大口喝酒。

酒乃濁酒,肉,估證也是豬肉羊肉為主吧。

魯智深為何知道鎮關西此人,不就是因為此人是一個殺豬的屠夫,而魯智深經常光顧嗎?

而在武松在十字坡遇到孫二孃,以孫二孃的黑店,也沒有殺牛的勇氣,結果就經常殺掉過往的客商,以他們的肉當作黃牛肉、水牛肉來賣。

這是為何,如果天天吃牛肉的,肯定能分辨出牛肉與人肉的區別吧。

為什麼可以成功,原因不就是當時之人,吃牛肉太少,沒有分辨力嗎?

所以,《水滸》不過是演義故事而已,作者為顯示出好漢們的豪氣,才描寫讓他們吃牛肉而已。


木子君的小屋


他們說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論稱分金銀。

至於說吃的是什麼肉,這個具體也沒有解釋,估計應該也有豬肉。

為什麼吃牛肉而不吃豬肉,雞肉,鴨肉這些。

因為牛肉吃了以後人的體力比較好,而且不容易餓,也不容易長胖。

所以現在減肥的時候,好多營養師都告訴你減肥要吃牛肉,牛肉中脂肪和澱粉的含量比較少,而且吃一頓人基本上一天都不餓,進食比較少,相對來說減肥就比較快。少吃帶脂肪或者含糖量高的食品。


額不當老大好多年


《水滸傳》中的好漢都大塊吃牛肉,為啥不吃豬羊肉呢?這個問題,並不成立。仔細看原著就會發現,好漢們也吃豬肉羊肉,甚至雞肉鵝肉、魚肉、蛙肉等。

首先,原文中,多次提到好漢吃豬肉羊肉。

3回:鄭屠殺豬:且說鄭屠開著兩間門面,兩副肉案,懸掛著三五片豬肉

5回:次日,山寨裡一面

殺羊宰豬,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頓,卻將金銀酒器設放在桌上。

7回:眾潑皮商量,湊些錢物,買了十瓶酒,牽了一個豬,來請智深;叫道人去城中買了幾般果子,沽了兩三擔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

15回: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晁蓋大喜,便叫莊客宰殺豬羊,安排燒紙。

19回:且說山寨里宰了兩頭黃牛、十個羊、五個豬,大吹大擂筵席。

23回:次日起來,柴進安排席面,殺羊宰豬,管待宋江,不在話下。

32回:劉高聽了這話,便叫取十瓶酒、一口豬賞了眾人,不在話下。孔太公便叫殺羊宰豬,安排筵宴。

35回:一面店裡殺宰豬羊,管待九個好漢。

37回:一面又著人去莊上報知,置辦酒食,殺羊宰豬,整理筵宴。

39回,戴宗送信:只見個酒保來問道:“上下,打幾角酒?要甚麼肉食下酒?或鵝豬羊牛肉?

41回,梁山好漢救了宋江,到穆弘家:當日穆弘叫莊客宰了一頭黃牛,殺了十數個豬羊,雞鵝魚鴨,珍餚異饌,排下筵席,管待眾頭領。

44回和45回,石秀幫著楊雄老丈人殺豬賣肉,多次說到。

49回,顧大嫂分付火家,宰了一口豬,鋪下數般果品按酒,排下桌子。

49回,孫立孫新樂和顧大嫂救解珍解寶:孫新宰了兩個豬,一腔羊,眾人盡吃了一飽。

59回,朱武等梁山救史進:朱武等三人安排下豬羊牛馬,醞造下好酒等候。

73回,李逵捉鬼:李逵掇條凳子,坐在當中,並不念甚言語。腰間拔出大斧,砍開豬羊,大塊價扯將下來吃

104回,王慶和段三娘結婚:擇了本月二十二日,宰羊殺豬,網魚捕蛙,只辦得大碗酒,大盤肉,請些男親女戚喜酒,其笙簫鼓吹,洞房花燭,一概都省。

113回,李俊、童威和童猛,與費保等人結義:四個好漢見說大喜,便叫宰了一口豬,一腔羊,置酒設席,結拜李俊為兄。

其次,宋代能吃到牛肉。

儘管各個朝代都禁止盜、殺牛,但從先秦到明清,牛肉始終是餐桌上的一道菜,從來沒有徹底禁止過。因為禁止殺牛,不等於吃不到牛肉。

漢代《淮南子》中,提到過許多種牛肉的烹飪方式;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中,賈思勰說過許多關於牛肉的美食,比如牛肉醬、牛肉脯、烤牛肉等。由此可見,儘管法律規定不準殺牛,但人們一樣可以吃到牛肉。

在宋朝歷史上,這種情況同樣也有。

惡少無賴之人,肆兇不逞,小則賭博,大則屠牛馬、銷銅錢。——岳珂《桯史》

宋朝最初對禁止殺牛的規定,也沒這麼重,就因為殺牛賣肉者太多,所以不得不加重刑罰。既然律法都有規定,並且如此之重,可見這已經成了一種現象。

不過,若是牛因有特殊情況死了,牛肉就可以出售。《全宋筆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北宋張詠鎮守永興時,當地有人因積怨割了人家的牛舌頭。後來這家人就上報張詠,張詠同意之後,這家人就殺牛賣肉了。

這種案例,讓很多人看到了空子。於是,有些人就故意投毒或者用別的手段,殺死別人家的牛。

《五牛圖》局部

婺源奸民以屠牛為業者,或能用藥毒牛,但慢火焚烏頭汁,濟以他藥,浸鐵針長三寸餘,插於牛脅皮中,不經日必死,則喚之使宰剝,肉既非帶疫,人食之無害,謂為良殺,厥價差高。——《夷堅乙志》

因為投毒殺牛,很可能會讓人也中毒,引起官府重視。所以,有人就發明了“良殺”,這樣的牛肉不會有疾疫危險,算是當時偷偷殺牛的人中,很有良心的了。

還有一種情況,賄賂里正,也可以賣牛肉。因為里正雖然只算是小小的村長,但卻直接和官府聯繫。屠戶要買牛肉,就要先跟里正打招呼,否則就要承擔買賣牛肉的罪名。

水滸中,史太公給王進的飯菜中就有牛肉,史太公正是里正。對他而言,弄點兒牛肉完全是小菜一碟。水滸中的太公,基本都是一莊之莊主,家大業大,莊院中牛羊成群,豬馬無數,他們殺牛吃肉是很簡單的事情。

從這些這些例子中,都可以看到,在宋代吃牛肉並不是不可能。事實上,當時吃牛肉之多,官府、朝廷根本禁不住,他們能做的,只有從法律和思想上來儘可能地阻止人們吃牛肉。

思想方面,主要是宣傳“殺牛、吃牛肉會得到報應”的論調。這在洪邁的《夷堅志》中,再常見不過。

《夷堅丁志》記載,有位姓鄭的書生,在上元節時到朋友家做客,結果吃了牛肉乾後,回到家裡就毆打老婆,最後老婆削髮為尼,他自己出家為僧,最後病死;《夷堅甲志》中,董白額以殺牛賣牛肉為業,後來死的時候,跟被他殺死的牛一樣;《夷堅乙志》裡,周階十分喜歡吃牛肉,結果有一次做噩夢後,就中了惡疾,他於是發誓不再吃牛肉,還勸人別殺牛吃牛,他的病也因此痊癒了。

同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完全可以說明,當時吃牛肉之多,不計其數。以至於,有些人靠殺牛賣肉為職業,還因此發財。甚至連軍隊中,犒賞士兵都會用牛肉。

水滸中,林沖、魯智深等人都喜歡吃牛肉,他們很可能在軍中就常吃牛肉,所以到了酒店也要首選牛肉吃。

為何水滸中好漢喜歡吃牛肉

好漢們和老百姓喜歡吃牛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牛肉便宜。

牛肉明明被禁,為何還便宜呢?你沒看錯,牛肉確實便宜。《夷堅志》中記載了,當時羊肉一斤要九百錢,而中等的牛也不過是八百錢,兩者懸殊之大,可見一般。

其實直到元明清時期,牛肉也很便宜,因為牛肉脂肪少,沒有豬肉解饞。所以後來豬肉都很貴,牛肉依然很便宜。

元末明初,有個人叫孔齊,他想買點兒肉解饞。結果豬肉太貴,買不起,只好買點牛肉來打打牙祭。對了,他家有祖訓,不準吃牛肉,可他實在沒錢買豬肉,所以吃完牛肉後,還跟母親的亡靈懺悔。(這一點,參考李開周的《食在宋朝》)

當然,水滸中,好漢們雖然生活在北宋末,但由於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所以他很可能是把自己年代的生活情況,寫到了好漢們的身上。元朝是蒙古人建立,蒙古人蓄養的牛羊極多,他們也吃牛肉,元朝人吃牛肉又比宋朝人更容易了。

不管是宋還是元,好漢們想吃牛肉都是可能的,因為牛肉便宜,符合他們的身份,畢竟好漢們多是沒錢的人,這也符合歷史上的情況。所以,說好漢們吃牛肉是代表反抗精神,恐怕是一種美好的解讀。


自說文史


扯淡的你也信?那是小說而已!

冷兵器時代那會,不捨得吃牛馬羊肉的,都是重要的生產資料的。牛要耕田產奶,馬要打仗拉車,羊至少還有毛。相比之下,🐷沒啥卵用,只有拿來吃了!

這也是咱中國為啥是豬肉進口和消費大國的原因。傳統美德啊![呲牙][呲牙]


七龍珠1983


這個問題很有趣。

打個比方,現代很多瑪麗蘇或傑克蘇小說裡,動不動就是82年的拉菲、限量版的邁巴赫、家產幾十億、來往的都是達官貴人,主角如果是男的,肯定帥氣無比,一堆紅顏知己哭著喊著嫁給他;主角如果是女的,必然傾城美貌,凡是出現的男人基本都要愛上她。

明明是很腦殘的情節,為什麼作者要這麼寫?一方面滿足自己,另一方面滿足讀者。因為現實中沒有,大家都很嚮往。

(《水滸傳》吃飯花絮)

《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大塊吃牛肉,大碗喝酒也是一樣的意思。牛肉不只是貴的問題,而是很多時候有價無市,普通小老百姓一年難得吃上幾回牛肉,在書裡找找感覺。

中國是農業大國,古代農業所佔的比重更大。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物資,牛的地位非常高,很多朝代是禁止殺牛的。也就是說,哪怕這頭牛是你從小養到大的,你有賣的權利,但沒有殺的權利。

那什麼時候才能吃上牛肉呢?牛老死或者摔死、出其它意外,那行,先找官府來驗看,官府驗看無誤,確定這頭牛的死亡和你沒關係,你才能琢磨吃牛的事兒;還有一種情況,牛已經老得不能耕地了,還是得請官府來查驗,同意之後才能動刀,有些朝代還得上殺牛稅。

如果擅自殺了會怎樣呢?那就犯法了。

(魯智深吃飯)

《禮記》中有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諸侯都不能殺,平民百姓更別說了;北宋初年的《宋刑統》中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者,徒一年”,南宋時加重為三年。

這還算比較輕的了,有些朝代擅自殺牛是重罪,有可能被砍頭。為口吃的搭上性命不值得。

況且,古代畜牧業不發達,沒有肉牛,牛都是農家養來耕田種地的,是一戶人家最重要的勞動力,不到最絕望的時候,別說殺牛吃肉了,賣都捨不得。

因而,古代的牛肉是可遇不可求的,現在有專門的牛肉館,古時開一個試試?官府第一個就要來問牛是從哪裡來的?如果來自附近,哪能那麼湊巧天天死牛?如果來自遠方,怎麼儲藏運輸?來源說不明白,牛肉沒法賣。

(武松吃飯)

古代的讀書人,想得一門好親事的愛看“官家小姐愛上窮書生”,功名心強一點的愛看“窮書生得了大官的提攜”,熱血一點的愛看“好漢們吃牛肉、喝好酒,灑脫仗義,行走江湖名揚四海。”

施耐庵先生在《水滸傳》裡滿足了大家的想像(《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參與纂修),人物刻畫豐滿,情節引人入勝,代入感極強,讀者們情不自禁的身臨其境,和好漢們一起吃上了香噴噴的牛肉。

但是,正如天天吃牛肉是假的,《水滸傳》裡的108將也不全是英雄,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人可稱好漢,宋江是官迷,其他很多兄弟是順風草,還有一些是真正的土匪強盜,貪財好色,恃強凌弱。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一個學者說宋朝殺耕牛是違法的,吃牛肉更是無稽之談!梁山人進了酒館上來就說來兩斤牛肉,那是因為梁山好漢幾乎都是殺人犯,很多人身上都揹負幾條人命,進的很多店都是黑店!法外狂徒,死都不怕,還怕那幾斤牛肉惹出的官司?《水滸傳》本身就是一個民間故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