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南阳,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上世纪40年代,南阳遭遇大旱灾,瘟疫肆虐,又被日本侵略者围城,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天灾人祸,河南籍抗日名将黄樵松,爱国恤民,率部挺进南阳灾区,与灾民同甘共苦,抬棺材抗击日寇,死守城池,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册上谱写下一曲浩然壮歌。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黄樵松(前排右四)


睢建民 | 文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农民出身的布衣将军黄樵松

日军曾悬赏一万大洋要他人头

黄樵松,原名黄德全,字道立,1901年12月出生在豫东尉氏县蔡庄镇后黄村农民家庭。

1922年,冯玉祥将军在许昌招兵,他应招考入西北军学兵团,曾担任冯玉祥的卫队连长和营长。因他与冯玉祥夫人李德全重名,由冯玉祥为其改名为黄樵松,字怡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身为国军27师79旅旅长的黄樵松,率部北上,抗击日寇。临行前,他在给妻子王怡芳的信中写道:“此番挥师北上,将与日倭决一死战!他不死,我便亡,最后关头便是今日。”

首战娘子关,日军调集飞机、坦克和重炮轮番对国军防御阵地进行立体式轰炸。黄樵松冒着头顶呼啸的炮火跃入战壕,拼死厮杀。

有一次,一发炮弹就在黄樵松面前几米处爆炸。幸好身后的团长杨守道一把将他按倒在地,气浪掀起的泥土将他和杨守道掩埋进了战壕,这才避免了被弹片击中。

“日他祖奶奶,不把小鬼子赶出中国,老子就不能交代在这里!”

后来,黄樵松布设的口袋阵,歼灭偷袭娘子关的日军2500多人。因作战有功,黄樵松升任27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

血战台儿庄,身为师长的黄樵松,多次亲率敢死队冲入敌阵,重创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曾悬赏一万块大洋,索要他的人头。

中国名记者范长江亲临台儿庄前线采访,创作出版了纪实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忠实记录了黄樵松英勇作战的经历,让他成为国人敬仰的抗日英雄。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台儿庄大捷后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亲笔签名照片赠送黄樵松 倏忽间却将怡墅误写为怡野


武汉保卫战,黄樵松率部坚守大别山小界岭40多天,与疯狂的日军反复争夺阵地。打到最后,黔驴技穷的日军使用毒气弹,以此摧毁国军的战斗力。

危急时刻,黄樵松率领师部人员,端着冲锋枪冲上山头,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夺回失去的阵地。整个战役,27师伤亡惨重,坚守外围防线,始终未被敌军突破。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南阳遭遇大灾

黄樵松率部守土与灾民共患难

1942年,中原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旱灾后,又遭到蝗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地处中原南部的南阳,灾情更为严重,灾民无以为食,饥饿得挖红观音土吃,拉不下来大便涨肚而死。

祸不单行的瘟疫,伴随着大灾而来,民众苦不堪言。

黄樵松率部转战于南阳,与日军形成对峙之势。目睹灾区人民流离失所,他召开全师官兵大会说:“弟兄们,老百姓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老百姓的仆人。部队肩负着守土安民的责任,现在百姓有难,作为他们的仆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在黄樵松的号召下,全师官兵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食,救济灾民。

他自己取消小灶,跟士兵吃一样的饭菜,每月还拿出三分之一的薪水,在师部驻地的石桥村和方城县赵河村开设两处舍饭场,免费供灾民饭食。

南阳老百姓感念黄樵松的恩德,称呼他为“黄青天”。

一天上午,黄樵松带领随从行至郊外,忽听一阵女人的哭声,他驻足观望,看到一位衣不蔽体的中年妇女将小女儿抛弃路边,独自掩面离去。

黄樵松内心一阵酸楚,战乱岁月,自己家有6个孩子,还收养着孤独的侄儿,早已不堪负重。他没有犹豫,毅然将那个遗弃荒野的孩子领回家里,改名黄燕丽,收为义女。

他让妻子给小燕丽做一身新衣服,手把手教她学文化,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

抗战胜利后,17岁的燕丽长成一个大姑娘,由黄樵松夫妇做主,将养女嫁给他的卫队副班长孙德胜,落户在孙德胜的老家方城县博望镇孙庄村。

为了补贴家用,黄樵松的妻子王怡芳不施粉黛,穿着朴素,每天坚持到驻地附近学校去教书,为师部军官家属做出榜样。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黄樵松效法三国大将庞德

抬棺材与日寇决死南阳城

1945年春季,侵华日军第12军纠集7万人马,由中原直扑战略要地南阳城,企图打开老河口通往重庆的门户。

为了保证第五战区长官部老河口的安全,3月16日,第二集团军在南阳十八里岗刘相公庄作战会议,总司令刘汝明亲自点将黄樵松,率领143师3000名孤军死守南阳城。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会议结束后,黄樵松与戎马同僚们抱拳告别,他悲壮地说:“南阳城就是我黄某的葬身之地,来生再见!”

黄樵松让副官处长张世发到棺材铺购买一口棺材,抬进指挥部,亲笔在棺材上写一行大字“黄樵松之灵柩”。他还在防空洞口书写“黄樵松之墓”五个大字,抱定与日军决死的信念。

日军指挥官自信地认为,南阳城危如累卵,施以猛烈炮火打击,守军就会望风而逃。

可连续攻打了两天,阵前倒下成片尸首,却啃不动黄樵松这块硬骨头。日寇恼羞成怒,遂加大兵力,从四面八方围攻南阳城。

在日军的猛攻下,防御卧龙岗阵地的国军排长赵新芳带领众弟兄从一线阵地收缩到二线防御,埋设大量地雷,节节阻击,迟滞日军的进攻。最终,赵新芳和全排弟兄与日军在武侯祠决一死战,血洒卧龙岗。

当晚,日军放火焚烧武侯祠,一代名相躬耕地遭到空前浩劫。

日军另一个大队猛攻马武塚国军阵地,连续组织四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遂调生化部队发射毒气弹。顷刻间,一团团黄色烟雾笼罩了马武塚,守军一个排剩下的老弱残兵,紧握拉燃的手榴弹,从高坡上一齐滚入敌阵,与日军同归于尽。

日寇以惨重的代价占领了马武塚,未及喘息,挥师玄妙观,向守军阵地发起猛攻。

黄樵松听说玄妙观阵地告急,头戴钢盔,拎起一支冲锋枪冲出指挥所,一发炮弹迎面呼啸而来,身后的卫士急忙扑倒在师长身上,当场被炸死。

黄樵松从地上爬起来,另一只手抓起卫士的冲锋枪,发疯一般向玄妙观冲去,两只手一齐开火,将阵地前的鬼子打倒一片。众弟兄见师长亲自上阵,喊杀着冲入敌阵,一鼓作气将丢失的阵地重新夺了回来。

激战数日,南阳外围阵地相继被日军攻破,黄樵松收缩兵力,退至二线防御。

南阳农民将军,抬棺材抗击日寇,为啥最后被蒋介石杀了头?

第五战区长官部转来蒋介石签发的嘉奖令:“黄樵松师长,喋血抗敌,忠勇用命,着即传令嘉奖”。

最后,黄樵松于3月30日午夜,留下两个加强连阻击敌人,奉蒋介石的电令,率领全师剩下的700多名弟兄突出重围,退出城垣。

临离开指挥所,他百感交集,挥毫在“黄樵松之灵柩”旁边题写一首打油诗:


苦战十昼夜,南阳成废墟。

始将好头颅,留待最后掷。

但谁也没想到,黄樵松这颗好头颅,没能抛在抗日救国的战场上,最后却掷在了蒋介石的屠刀下。

1948年秋季,黄樵松升任第30军中将军长,被蒋介石空运到山西太原打内战,他不愿骨肉同胞相残,决定率部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

可就在起义的前夜,因部下27师师长戴炳南告密,黄樵松不幸被捕,由蒋介石亲笔签发必杀令,将一代抗日名将杀害于南京水西门外。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黄樵松为革命烈士。此后,烈士遗骨由南京雨花台迁葬于太原市双塔烈士陵园。


睢建民,豫东尉氏县人,对越自卫还击战退役一等伤残军人。从文40年,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尉氏县作协副主席,网易签约作家。


欢 迎 投 稿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本账号是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