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曹操是奸雄,怎么理解奸雄的意思?曹操的奸和雄是什么?

情义无价品历史


对于曹操,古来褒贬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曹操是一位:奸雄或者说枭雄。很多名人都对曹操有不同的评价,放在现代来看,曹操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至少可以说是一位英雄,但是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从很多事情都可以证实这个结论。

曹操,是诞生于乱世的“英雄”。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三国志》中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从小机敏,放荡不羁。但是他对于武艺却有着特别的喜爱,同时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这对于他以后的事业打好了基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刘协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了吕布、马超、二袁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鲜卑、南匈奴、乌恒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可以说曹操的一生是不平凡的,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是很可怕的一个人,雄才大略,有勇有谋。

其实他的诞生是乱世使然,也是必然的,我们回顾历史,大多数的英雄都是生于乱世长于乱世。天下太平是不容易出现这类人的,因为人们安居乐业就不会思变思反。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他为什么造反?不过是因为活不下去,反正造不造反都是死,还不如搏一把!

曹操的“雄”体现在政治方面。

首先曹操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即便刘备有着关羽、张翼德、诸葛亮等流传千古的名将,但最后的赢家依然是曹操。

与刘备不同,曹操虽然也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得力助手,但名气都不如关羽等,这才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典故。但他还是赢了,这从侧面印证,曹操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家,不亏于“英雄”的称号。他的“雄”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还体现在其政治方面:

惩办豪强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

唯才是举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尚礼重法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

有此可见,曹的雄才伟略,对于政治的理解,都是非常贴合民意的。

曹操的“雄”体现在经济方面。

施行屯田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曹操在北方屯田,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改革户籍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兴修水利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这些经济制度,大大的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曹能被民众拥戴的理由。

曹操的“奸”体现在哪些方面。

挟天子以令诸侯

好事都是我做的,坏事得有人背锅,这是曹操奸诈的一方面体现。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是曹心狠手辣的浓缩,举个例子。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亡的路上被官方抓获,后来陈宫仰慕曹操的志向把他放了,和他一起逃亡。逃亡路上路过曹好友吕伯奢家,吕伯奢杀猪宰羊盛情款待曹操,自己去外边买酒。曹操见吕伯奢家人磨刀,以为要加害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全家。逃离的路上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知道自己错怪了对方,索性就连吕伯奢一块杀了。

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曹操的“奸”。也是曹生性多疑的证明。

曹操杀祢衡,借刀杀人

祢衡,既有文采又有辩才,而性格刚直高傲,总是轻视别人。祢衡和孔融是好朋友,孔融多次向曹操举荐祢衡。但是祢衡不喜欢曹操,对于曹操的多次邀请都以各种理由推却,而且还对曹操狂言,曹操于是怀恨在心!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一次曹操大宴宾客时,祢衡一丝不挂地为曹操击鼓。曹操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曹操起了杀心,但又怕别人说自己不爱惜人才,于是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刘表知道曹操的用意,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被黄祖杀害。

这一点也证明了曹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而且不止要报复,还要顾全名声,那句形容词就不说啦。


最后,曹操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但是之所以自古以来褒贬不一,正是因为其不仅仅有着雷霆手段,同时也是个奸诈之人,自私之人。所以“奸雄”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了。


闻香书坊


世人对曹操的评价,一是“奸雄”,二是“枭雄”,他的多重性格让他在乱世诸侯争霸中能灭掉吕布、袁绍、袁术等地方割据势力,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曹魏的建立打下基础。

曹操的那句著名处世名言之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无不体现了他的奸诈。意外杀了吕伯奢一家老小后,想的不是对他们的愧疚,在碰到毫不知情的吕伯奢后,不给他任何原谅或控告报复的机会,也将他杀死。

他耍“奸”的同时,也是他枭雄一面的表现,这也是他与别人的不一样之处。曹操征张绣,那时麦子刚熟,百姓因为曹操大军出征来不及收割,曹操规定踩踏麦子以死当罪,而自己骑马却踩坏了麦子,他在众人面前着实秀了一把奥斯卡影帝般的演技,拔剑要砍自己,部下都知道他在作秀,也都做起了配角给他台阶下,于是他用“割须代首”收买了一波民心。

征袁术,军中无粮,粮官报告给曹操,士兵有可能哗变,曹操跟他说他会想办法,而又污蔑粮官偷窃粮食,将罪责扣到了粮官头上,士兵将怒火转到了粮官身上,粮官被军法处置,而曹操借粮官的人头稳定了军心。

曹操之所以是枭雄,他自身的才能和能用人之处不可忽视。他的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是顶尖的,善用兵,读书还写兵书,平定各处混乱,叱咤乱世几十年,位列三公。能让那么多谋士如郭嘉,贾诩,荀彧等为他效力,可见他的胸襟之广,相比袁绍,那么多谋士给他建议,他却不能做主,而到了曹操,却大多能得到采纳。收买人心也是手段极高,征张绣,长子侄子都死了,而他却向众人说他哭的是他的爱将典韦,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爱才是有多么的渴望。

赤壁之战失败时,好不容易逃到了樊城,一路上被人追都没有哭的他这时却哭了,众人问到为何而哭,他说如果郭嘉还在的话他也不会有这样的惨败,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都沉默不语了。战争失败了还不忘让部下像郭嘉那样给自己多卖力,向天下传达自己想要郭嘉那样的人才。

他跟别人说如果不是他不知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而他自己何尝不想称帝,放权了又怕被报复,那自己就效仿周文王吧。


朕惊历史


奷雄这个词,奷是修饰雄的,雄是主语。因此,这个词主要是褒义词。

正是因为如此,当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时,曹操才会不恼,反而很高兴。

人不怕奷,就怕没有正义感和雄才大略。

如果单是奸,那么就会象蔡京,秦桧,贾似道那样,祸国殃民。

曹操有奸的一面,比如说征徐州时屠城,杀孔融,杀王垕,杀杨修。

但曹操更多的是济世情怀,英雄气质。比如他举义旗讨董卓,迎奉汉献帝,东征西讨,诛灭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等等,这些都对当时的百姓有利,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国时期,英雄众多。如蜀汉的刘备,诸葛亮,五虎上将;曹魏的郭嘉,荀彧,典韦,张辽,许褚;东吴的孙权,周瑜、鲁肃,甘宁,等等。但若评比,不能不首推曹操。曹操有明确的政治思想,有伟大的报负,有广大的胸怀,终生奋战于统一天下的战场上,是一般谋士和武将所不及的。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首先,从我的理解上,曹操不是奸雄,而是英雄,再不济也是枭雄。

为什么曹操被后人称为奸雄?全都拜罗贯中所赐,他的《三国演义》一书影响太大,以至于后世都是这样认为的,且看戏台上的白脸曹操就是见证,深入人心。

曹操的奸主要是指他的这些方面: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汉献帝称为傀儡,自己独掌天下,在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来看,就是欺君罔上,不忠。

二、生性多疑残暴,杀杨修,杀华佗,留下话柄。

三、生活方面,调戏貂蝉,为大小乔造铜雀台等。

这些足够在儒学正统的封建社会造成抹灭不掉的影响。

曹操的雄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从光脚迎许攸就可以看出,以至于手下能人贤士数不胜数。

二、心系民生,其诗词《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段可以看出他对人民疾苦的感慨。

三、心系天下,志在统一全国,在其诗词《短歌行二》中一句“一匡天下,不以兵车”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是在不用兵而统一天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更能体现出他一心匡扶汉室之心。

总而言之,曹操其一生都在为统一汉室而努力,为这一目标至死不渝,无奈当时汉室积弱,无力控制四方,各地群雄并立,只能通过武力方式去解决,而他“奸”的一面只是个人性格上不好的一面,人无完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曹操的选择是正确的,应该称之为英雄。


甲良生日记


奸雄即奸诈的英雄。曹操一生善用诈计,你看他连死都能造72座疑冢,称之为奸雄名副其实。那曹操终竟奸诈在哪,英雄在什么地方呢?

曹操出生在东汉末年,这是一个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年代,而曹操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遭后人最为诟病的是杀害吕伯奢一家,董卓入京后残暴不仁,为许多人所不齿,而曹操正为此拒绝董卓的上表任命,逃出洛阳,路过朋友吕伯奢家,因疑心太重杀了其一家,杀了之后还说了一句话,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再有就是篡汉,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纵观以上曹操真不失是一位阴险狡诈的真小人。

但曹操又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古代你要想搞事情,就必须高举正义的旗帜,必须师出有名,这一点曹操出手迅速,占据高点,"奉天子以令不臣",连年出征四方,消灭内部以二袁为首的内部割据势力,对外征讨南蛮,平定边关,使连年遭受战乱的民众得以喘息。曹操知人善用,唯才是举,三国时期身边谋臣最多,且都忠心耿耿。曹操终生征战,胜仗不少,败战亦多,他都能保持自信,迅速总结经验,奖罚分明,确是一代英雄。


听风轩主


曹操是名符其实的奸雄。奸雄是是奸侫之臣窃取国家政权,威胁皇权统治,又能治世安邦,有雄才大略,对内有军事统一能力,对外能驱逐四夷,稳定边疆的人称得上奸雄。。。曹操不是奸侫,但个性鲜明,不搞阴谋,明着的干,是属奸诈,一惊一咋,是属计谋,使人摸不着头脑。曹操残忍,杀人不需要理由,以自我为中心,杀吕伯奢一家。生性多疑,怕人窥视内心,杀杨修、华佗、孔融、边让等人。为报私仇,三剿徐州,两次屠城,毒辣之很。。。曹操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迎接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政治资本。广罗天下人才,以朝廷的名义凝聚人心,对纷争的诸侯实行军事打击,先后剿陶谦,平吕布,讨袁术,驱刘备,占领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司隶广大地区,实行驻军屯田,减轻百姓徭役。与袁绍对决官渡,纳言用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在袁绍去世后其子内争,出兵占领河北,北击乌桓,逐赶鲜卑,统一北方。。。207年率大军南下荆州,刘综不战而降,意欲进兵江东,一统天下。不想赤壁大败,回到许昌。称公称王,擅杀皇后,把朝廷变成自己家当。进军关中,打败马超、韩遂。收服羌胡,稳定西北边疆,进兵汉中,张鲁投降。与刘备争战汉中,以失败而回许昌。曹操戎马一生,在三国时代影响深远,英雄豪情万丈,建安文学三曹诗歌是后世标榜。曹操虽未觊觎皇位,但为自家奠定了牢固基础,是当世实实在在的奸雄。





刘坤忠120


奸雄这个词看起来是比较贬义的,用在曹操身上实属过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什么天下正统之说…所谓的汉室也只是后世人受各种忠君思想所致。

而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三国中许邵对他的评价,而在《后汉书 许邵传》评价“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所以“奸雄”的说法应当是后人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而杜撰的。

而《三国演义》里称曹操“奸雄”,大概从一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奸”首先表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次打着拥护汉室江山的旗号,逼迫献帝封他为魏王;再就是因为疑心,杀害救助他的吕伯奢一家,说下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然后回到当时社会背景,天下大乱,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异军突起,安定北方,实不算奸;他求贤若渴,无论是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还是尊重关羽,都是唯才是举,使得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看当时他的追随者,无一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而且加上他统一北方,致使乱世逐渐平复,生民得以休养生息,这无疑不是他的功绩。所以说,曹操实不是奸雄,绝对算得上是英雄豪杰之辈,个人认为,同是谥号为“武”,曹操绝不逊色刘彻甚至尤有过之。


风转了几个弯


曹操是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他一生都丰富多彩,从单身刺杀董卓,到最后建立大魏国,称帝,与蜀,吴两国成三国鼎立之势,无不需要大魄力,大才能。有人说他是枭雄,也被有人称他为奸雄。

1:那么,什么是奸雄呢?

所谓奸雄,就是指奸人的魁首,也指弄权欺世的人,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

2:体现他的奸诈之处:

  • 携天子以令诸侯,他在救回汉献帝后,将他带回了自己的老巢,以此来命令当时的其他诸侯
  • 错杀吕伯奢家人后,非但不知悔改,更是一错再错,杀到底,并且说出了一句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 他在一次战争中,因为粮草不够,军心涣散,他就将责任推给了粮草官,以他的人头稳定军心。
  • 他在晚上睡觉时,杀死了奴仆,并且慌称是在睡梦中无意杀人,以此来警告那些想刺杀他的人。等等许多地方都能体现他的阴险狡诈。

3:体现他的雄伟之处

  • 从个人事件看,像单身入京刺杀董卓,当时董卓掌权,祸乱朝政,他还能如此做,是不畏惧死亡,是有大魄力,并且广招天下能臣贤士,成立反董联盟
  • 从个人能力看,他熟读兵法,且善赋诗歌,有自己的政治抱复
  • 从历史上看,他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KK御龙


许劭评论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奸雄一称由此得来。观曹操一生,生逢乱世,起于官家,此后大起大落又大起,手掌权势,瓜分天下,后人对他褒贬不一,损誉参半,可谓是一代传奇。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论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再说“奸雄”一词,可谓是对曹操行事为人的精准概括。他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下借机“挟天子以令诸侯”,不甘为臣,以下犯上,相当于谋逆,这大概是他所有事迹里最大的“奸”了,又说其性格狡诈,重用刑法,好美人,妻妾众多,行事作风不拘小节,便是“小奸”。但他掌权之后,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惩办豪强,用人唯才是举,尚礼而又重法,一系列举措有效恢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平稳了社会局面;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在这样的局势下曹操率领军队统一了北方,他的兵法、御下之能高深,是为将之大才,这便是他的“雄”。

又“奸”又“雄”,便是对矛盾如曹操最好的概括。


锦城春


我认为曹操是奸雄,历史定论比较准确。

他作为汉朝臣子,不甘于臣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吕伯奢一家赶尽杀绝,培植自己党羽司机等待篡权……。都是表现出他的奸诈。

曹操也是雄才大略之人,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久战沙场,有勇有谋。也是非常爱惜人才,比如对关公,真心想争取他留下,只是开始手段卑劣,是他的奸诈,但是发现关公不吃他这套。又改变金银财宝,封官这一套。

曹操也非常有才华,他的演讲能力,洞察秋毫,军事治理,文学创作都可圈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