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願意用一輩子的積蓄去買一套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

  • 第一,居住功能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的本能。

只要有錢,估計沒有人願意一輩子租房子吧!

而且大家都想住好房子。

想從農村的房子裡搬到縣城,從縣城的房子裡搬到城市,從城市的房子裡搬到省會,再從省會的房子裡搬到北上廣。

擁有一居室的人,還想擁有兩居室,擁有兩居室的想擁有三居室,擁有三居室的又想擁有花園洋房,甚至是獨棟別墅。

擁有一套的還想要第二套,有了第二套還想要第三套,然後還想要第四套,第五套,甚至是更多套,以及在很多城市都有家。

這就好像大部分人開始工作之後,覺得有兩三千就好了,工作兩三年後想掙五六千,工作五年後就想掙到上萬,工作十來年後就想掙好幾萬。

  • 第二,保值功能

我國從商品房正式上市以來,在這二十多年來一直都在漲。

除了個別年份有下降外,但是下一波上漲不但會將上次的降幅填平,還會拔的更高。

也許有人會拿零八年美國的房產危機,香港九七年的房產危機,日本八十年代的房產危機來說事。

但是你去看看他們的房產歷史,下一波的上漲也都將上次的降幅填平了。

如果這還不足以證明的話,我們往回看一百年,任何一個國家在這一百年的時間內,他們的房地產曲線圖都是昂揚向上的。

可以這麼說,只要人類在進步,只要這個世界有通貨膨脹,房價永遠不會停止上漲的步伐。

  • 第三,子孫教育

我們首先說說農村。

現在為什麼很多鄉村家庭願意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縣城和城市的房子,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二零一二年的時候,我和我老婆回她們老家,突然得知了這麼一個消息。

她們村子裡的小學被併入了鎮上的小學,而她小時候村裡的小學可是人滿為患,全校師生六百多人。

現在合併了四五個村子的鎮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兩個班,全校師生不足四百人,可見農村人口流失多嚴重。

接著再來聊聊城市。

在很多城市裡面,有一種房子叫學區房。

學區房的價格一般是本市平均房價的一點五倍到兩倍,即便學區房是很破很舊,房齡超過二十年的老房子也是如此。

為什麼有人買這種房子?難道他們傻嗎?我想能掙那麼多錢的人肯定不傻,而且還很聰明。

好的小學是真的好,我瞭解完都羨慕。

從一年級就開始學英語,包括美術、陶藝、舞蹈、樂器、禮儀等各種特長,而且老師都是有編制並且名牌大學畢業的。

城市周邊的城鄉結合部小學呢?

一年級除了數學語文體育等最基礎課程什麼都沒有,而且老師也不穩定,因為工資很低。

如果你有錢,你摸著良心說,你願意去市重點小學,還是城鄉結合部小學?

  • 第四,社會風氣

七八年前,很多人在網上調侃房價是被丈母孃炒起來的,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誰家的姑娘在他們家裡面都是小公主,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安居之所,不用顛沛流離,所以會逼著女婿去買房子。

同時,我相信很多在社會上打拼出來的男人,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後,肯定不希望老婆孩子住在租的房子裡。

租的房子太不穩定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趕出去。

我對搬家深有體會,那是我最痛苦的記憶之一。

大家有了錢之後肯定不希望自己父母住在老房子裡,希望給他們買一套具有一定親情溫度的房子。

正是這種原因變成了高房價其中一個推手。

  • 第五,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房產都是人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特別是那些豪宅擁有者,總是被大家津津樂道。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第一家公司的經理,是名牌大學畢業生,擁有超強的自我優越感。

剛開始他經常訓斥我們公司一個業務員,覺得他做事拖泥帶水。

後來當他知道手下業務員是本地土著,而且住在我們市裡面高檔小區後,對這個業務員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沒辦法,他雖然是名牌大學畢業生,一個月上萬月薪,但是還租房子。

而這個業務員雖然月薪只有三四千,但是家裡面有三四套房,這就是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