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小时候饭店的菜比现在好吃?

冬天我最帅1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还记得小时候很穷很穷,衣服裤子经常有补丁,妈妈常常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时候的妈妈很勤快,每天早起床煮白粥,还要煮猪食,要喂鸡喂猪。白天都要去田地里干活,种菜种甘蔗,还要管理一亩三分田,很辛苦。在家里干农活,其实赚不了钱的,生活都很勉强。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我和哥哥都还小,需要妈妈的照顾,所以出去赚钱只能是爸爸,爸爸工资不高,需要养活一家老小,也很吃力,所以我们一家都是省吃俭用的生存着。

小时候在家里最常见的是青菜,肉是很少得吃的。妈妈养的鸡,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杀鸡吃,其他时间我们都很少有机会吃,所以青菜白饭是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次,一个亲戚家有喜事,要大摆宴席,因为女儿嫁得远并且嫁得有钱,所以在饭店里请吃饭,我们一家也受到了邀请。当时觉得能在饭店里吃饭,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可以回去跟村里小朋友吹嘘很久很久了,哈哈!饭店饭桌上,有鱼,有鸡,有肉,有虾,有汤……这些菜,我们一年都聚不齐,吃不到那么多,在饭店里竟然一桌就可以吃到了,而且味道不像青菜白饭那么清淡。那时候觉得很好吃很好吃,吃了几碗饭,吃了很多菜,吃不完的菜还打包回家继续吃,高兴得很呢!

随意慢慢长大,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吃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对吃的饭菜也越来越讲究,再也不像以前吃青菜白饭了。所以觉得现在的饭店的饭菜没有小时候好吃!

现在偶尔还会想念小时候的青菜白饭,青菜绿色无污染,全是妈妈勤劳的双手种出来的,不用担心有农残等安全问题。想念小时候的辛苦,过得没心没肺,天真无邪,快乐的农村童年。



大麦如意


小时候因为家庭因素,很少去吃饭店,基本都是在家吃。有一次,姥爷带我和弟弟去外面买东西,中午没赶回家,都饿了,姥爷带我和弟弟去一家小面馆,吃了一碗油泼面,我和弟弟都抢着吃,觉得太好吃了。姥爷看着哈哈笑,说在家里都挑食,出来门了都抢着吃。还是外面的饭好吃。其实现在想想,是因为换了环境,换了口味,现在经常在外面吃饭,觉得家里的饭也很好吃。



花姐和冰煮羊


我想主要是3点:

1新鲜感,小时候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吃,对味道的敏感性更高一点,特别那个时候,饭店很少,人均去饭店的次数也少,一年吃个一两次,自然是喜欢,随着现在饭店越来越多,菜式开发越来越困难,一个东西再好,吃多了,也就吃腻了

2.第二点,也是很让人痛心的一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蕾功能,慢慢衰退,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让它感觉到美味,这也就是为什么年纪越大,放盐越多

3.小时候,我们爸妈都是厨艺学徒级别,厨艺比饭店大厨差了不少,经过多年的提升,已经形成独特风格,并长期霸占厨房,对比之下,当然会让你感觉到饭店做的不那么好吃了[机智]



奔跑的卷发山羊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呗,家里没钱买那些好吃的。而且家里兄弟姐妹多,吃什么都抢着吃,嘴巴还特别馋,感觉吃什么都香,吃什么都好吃。那时候一顿能吃两碗饭。现在还能有这个饭量啊,而且去了赶集买些鱼肉,其它都是自己家种的,那时候的鱼肉可是吃的特别少的,一个星期还吃不了两回,相比现在的日子基本都奔小康了,反到是吃什么都感觉是一个味



回忆独有


按照我的想法来说,第一点,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老爸那时候外地打工当船员,大江大河的到处浪,几个月才回来一次,从小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好久才能家人团聚吃上那么一顿,一家人坐在一起有爸爸妈妈,哪怕是一碗普通的鸡蛋面,都感觉好好吃,我们吃的不是菜的味道,而是小时候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小时候的菜之所以好吃,在我看来是家人爱与陪伴。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也不可能天天大鱼大肉,过年过节吃一次肉,物以稀为贵,吃的少,所以偶尔吃一次也觉得异常鲜美,其次,小时候家里养的鸡鸭都是吃的粮食长大的,比如麦子,青菜叶,米粒儿,之类的,而且与现在不同,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人工饲料添加剂,所以很干净无公害,蔬菜也是自家地里种的,也是自然生长,记得小时候放学还去河边采过野菜,我想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小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不会像现在终日这样为工作为生活奔波忙碌,心里藏着事儿的人,吃什么都不香,我觉得这也是原因之一,小时候吃饭才叫生活,长大以后吃饭只能叫做活着。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国民男神晚安


深有体会,小时候是不是也觉得别人家的饭菜比自己家的饭菜好吃呢!实际上在家里吃多了,味蕾厌倦了反反复复相同的妈妈的味道,当你尝试了不同的食材和不同调味品的相互组合,你会发现一些从未品尝过的味道,迸发出一些新鲜感,这些都驱使我们感觉外面的饭菜好吃,因为我们吃得少啊!如果你吃上一个月就会想念家里的饭菜了!我就是这样,大学生活吃腻了食堂,还是妈妈做的菜好吃!


枧一杂谈


记得小时候家里不管吃什么,我们姐妹几个都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却吃不出那个味道,我妈妈说,小时候太多人吃饭了,但生活条件有限,伙食没现在那么好,自然吃什么都是香的,现在条件好了,零食有得吃,每天的饭菜都变着法做,不管吃什么自然都没有以前的好吃了



婵姨的日记生活


因为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好吃好喝的都少。有几个人真正一年去过饭店,几次吃饭的。都是在家里简单的吃点,小时候家里人口也比较多,经济来源也少,只能靠几亩地,带点农作物来补贴家里的生活。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好吃的,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鸡鱼肉蛋。小时候都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如果能去一次饭店,那是多么渴望的事情。相反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几乎家里每天都能吃上鸡鱼肉蛋,生活条件不一样了,衣食住行都不愁,没事,朋友聚餐都去饭店。感觉现在去饭店是一个比较多的聚会。什么过生日去饭店?亲戚朋友来了去饭店!想吃点好吃的也去饭店。去的多了就不新鲜了,不是饭店的菜没味道,还是人的口味变了。如果你整天吃山珍海味,就觉得很平常。让你饿上三天,你就算让你吃白米饭你就觉得很香。


小杨开卡车


我是一名80后,从小都在农村里生活,小时候很少有机会到饭店里去吃饭,偶尔的去饭店里吃过几次,确实觉得饭店里的菜比家里的好吃很多。

1,小时候很难有机会去饭店里吃饭,所以就觉得到店里的菜比家里的好吃,物以稀为贵嘛。

2,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去饭店吃饭感觉和过年一样,吃饭的心情也非常的开心,吃饭的心情也很重要。

3,饭店里的厨师一般都是很专业的,用料也非常的多,家里的饭菜一般都没有用调料。


监控小哥哥哥


给你打个比方,现在的柿子是软糯的毛粉柿子,还是硬邦邦的催熟的,以前的辣椒有没有一个辣椒的长度赶上半个胳膊的,以前的鸡有没有两个月就出栏让你吃到的,小时候我家猪还吃野菜,现在呢,连大米都转基因了,你说你还有能吃的么??只能说没有监管产生的悲哀!迟早被自己人玩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