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那段时间,作为家长你最揪心的事情是什么?

hybeng


说起青春期的孩子,每个家长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小徐老师虽然看过无数本有关家庭教育,有关青春期子女教育的书籍,但是轮到自己孩子身上,同样充满了焦虑和迷茫。

过去的三年正好是我女儿的青春期,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经历很多令家长感觉棘手揪心的事情。今天,小徐老师就整理一下心得和经验吧,和各位家长共勉。


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青春期情感问题。


青春期的女孩子的情感需求比男孩子要更强烈一些,到了青春期,她们不仅要求有同性密友,可以一起聊同学和偶像的各种八卦,一同分享各种小食品,分享自己的一些小秘密等等,而且也开始被异性情感所吸引。主要表现为:

1.开始悄悄关注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的一言一行,开始因为某个男孩子的一句话而兴奋,而伤心失落,会做一些吸引异性注意的事情等,

2.特别关注外表,频繁更换衣服,甚至以自以为美的方式打扮自己。

我女儿对外表的关注从初一下半年开始,嫌校服肥大,自己偷偷地拿到小区修剪衣服的阿姨那里修剪,将裤子改成那种“铅笔裤”;嫌自己的皮肤不够白,偷偷将我的粉底抹在脸上;嫌自己的鞋子不是名牌,一定是名牌的才穿等。

这些都不是大事,如果青春期的异性情感一直处于暗恋状态,其实家长是不用担心的,因为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是,我女儿生得亭亭玉立,容貌姣好,所以我们最担心的事是如果有男生向她表白,她处理不好,受到伤害,或者学习受到影响怎么办?

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刚升入初二,她的班主任老师就悄悄给我说,已经发现有两个男生给你闺女写情书了,而且孩子也因此而分心了。我问她们班主任,这几个男生学习怎么样啊?老师说:“这还用问,你当老师的,又不是不知道,像这种写情书的男生能是学习好的吗?”

我如临大敌,赶紧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将我女儿的座位从倒数第二排调到了正数第二排,远离了那两个在最后排的男生。然后,我开始试着有目的,系统地跟孩子聊青春期男女情感的问题, 话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春期对异性朋友感兴趣,是否正常?

首先家长要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相反,如果对异性不感兴趣,才是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家长要有一颗同理心,肯定孩子希望得到来自异性肯定的情感需求。

小徐老师还将自己青春期喜欢的男孩子,跟女儿一起分享,这样她也打开话匣子,聊起了自己班上的男生,哪些男生她不喜欢,哪些男生她喜欢等。我们聊到对学习不好的男生的看法,我们一致认为,有些学习不好的男生更有趣,更招人喜欢。而那些整天只知道闷头学习的男生,往往没有女生喜欢。我们还聊到了喜欢长得什么样的男生等。

在聊天中,我发现,孩子对异性的情感还算单纯,在对异性的情感上也较被动,并没有陷入对某一个人的迷恋中去。而且,女儿还透露她喜欢和自己数学老师一样的男生。这下我的心就放下了大半,因为喜欢男老师的女生一般不会对同班同学中的毛头小伙子太着迷。

其实聊天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渗透正确的异性观,明白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每个人要产生的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而这并不是”爱情“,不要以爱情的名义绑架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好感,因为无论从哪方面说,青春期的孩子都担不起”爱情“这沉重的责任。

二、在青春期什么样的异性情感才是最负责任的情感?

青春期最负责任的异性情感就是不表白,默默的喜欢一个人,像普通朋友一样交往,不给对方担负不起的情感负担,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青春期孩子还小,一旦表白,自寻烦恼,何况为了在中考这场战役中不分心,喜欢你的人有责任让你不为情感分心,真正懂得沉淀自己的情感,默默在青春期守护一个人的人才是有担当的人。

三、那些自私地为了得到异性的回应而表白情感的人会收获什么?

小徐老师因为常年带中学生,处理过太多因“早恋”而成绩一落千丈的孩子,很多学习很好的女生,为了和一个学生不好的男生在一起,竟然有放弃考高中,最终双双进技校的学生,小徐老师就遇到过两三个,真是令家长和老师痛心。

从长远来看,他们收获了什么呢?在中学时期,错过了考上高中,让人生更加精彩,走得更高远的机会,然后一步走错,步步走错,生活境遇可想而知,而当时表白的人真的是为对方着想吗?不过是一场自私的占有罢了。

聊到这个问题时,恰巧,前一个周日,她们班三个男同学和两个女同学在其中一个同学家写作业,结果其中一个男同学对其中一个女同学有意思,于是在几个同学的起哄下,那个男同学就亲了那个女同学,那个女同学也没有反抗,而这一幕又被另一个男同学用手机录了下来,最终,这段视频在班上广为传播,这个女生深深受到了打击,感觉被同学出卖了,从此一蹶不振,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她父母不得不将孩子转入另一所学校。

这件事对女儿触动很大,我也就此事分析了青春期的孩子处理问题还不成熟,无法承担起男女情感所造成的困惑等问题。因此,保护好自己,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情感问题才是关键。

四、怎样处理青春期异性情感问题?

在全面分析了青春期异性情感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一旦处理不好产生的严重后果后,小徐老师和女儿就如何处理青春期异性情感问题达到了几个共识:

1. 有男生喜欢自己是好事,说明自己有魅力,值得骄傲,但也要看清表白的男生实则是不会沉淀情感,不为对方考虑的人,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该异性情感上的自私。

2. 男生如果向自己表白了,要用一句话理性回绝,比如“感谢你对我的欣赏,我们还小,还不适合谈感情。等我们考上大学再说吧。”如果他再表白,再纠缠,一律不回应,如果已到了你讨厌的地步,那么警告他:“你再这样,我就告诉老师。”因为越是纠缠的人,在情感上越自私,不值得交往。

3. 绝不可以和异性有肢体接触,如果男生有试探性的拉手,摸脸,甚至拥抱等行为,要坚决的表示拒绝和不满。

4. 珍惜那些从不表白,但在学习生活中无私地帮助你的异性,珍惜那些能让你们获得向上力量的、能产生”共赢“的异性情感,同时保持单纯的情感,绝不做自私的表白者。

5. 什么样的青春期异性情感才是健康向上的?无疑那些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正能量的情感,能被对方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所带动的情感、能给你无限力量,并从对方那里看到自己更加积极、向上、美好的一面的情感才是良好的情感。而不去表白正是不给对方负担不起的责任,或者相约拥有共同的理想,并为此互相激励,相互帮助的情感才是最值得期待和经营的。

经过多次的交流长谈后,我和女儿基本达成了共识,而且因为我能和青春期孩子“共情”,并没有像有些父母一样对异性之间的情感一棍子打死,因此也没有激出孩子强烈的叛逆心理,之后,我们母女之间不再避讳谈类似“早恋”的话题,并且经常一起分析班上男生的优缺点,提高孩子的情商、培养孩子正确评价异性的能力等。达到这种效果后,小徐老师再也不怕女儿会因为异性情感问题而影响学业和人生了。


排在第二位的棘手的事是控制孩子看手机的问题。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话千真万确,但是进入中学后,我女儿所在班级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拥有自己的手机,孩子也要求多次要买,一直不给买确实影响亲子关系,再加上中学的孩子有时会在周六周日和同学外出活动,没有手机联系确实不方便,于是我在孩子初二那年暑假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

但是不出所料,孩子的自制力确实没有那么强。从买手机后,她将自己的手机设上密码,天天手机不离身,晚上在自己房间不知看到几点,那年暑假后的开学考,孩子的成绩从年级前10,一下降到了年级100名,她自己很懊悔整个假期被手机游戏和网络小说所迷惑,作业复习都没有用心做,自己下决心要戒掉手机对自己的影响,于是,我适时的提出帮她管理手机,从上初三后,每天晚上放学有半小时处理手机信息以及上网休闲的时间,周六周日外出时才允许拿手机,其它时间手机交给父母管理。

一段时间后,我女儿彻底戒掉了对手机的依赖,学习成绩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现在孩子已被高中录取,前些天放假回家,同样处理完相关信息后,将手机交回到我的手里,我说,在你那里放着吧,我相信你!女儿一吐舌头说:“妈,手机的威力太大了,专门大量消耗时间,不能放我这里。”我们都笑了,同时也为女儿成长欣慰。

综上所述,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之所以什么事也不跟父母说,是因为父母否定孩子的太多,控制孩子的太多,独断专行,武断地为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太多,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换位思考,想想自己青春期面临的孤独和困惑,希望父母怎样对自己,你就怎样去对孩子,从语言沟通到行为影响都能做到尊重、理解、帮助和接纳,相信孩子不会对父母关闭心门,也只有父母保持和青春期子女的良性沟通才能给予孩子最有效的指引。


指尖教育帝国


我的孩子开学马上就高二了,终于走出了青春期最让人揪心的阶段,回顾孩子从初中到高一这四年的历程,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我来和大家聊一聊。

第一件事:进入初一后,因为贪恋电脑网络游戏而厌学,一度差点辍学。

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业成绩虽然不是很拔尖,但是比较稳定,由于我一直重视家庭教育。但是到了初一后,我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离开孩子到外省工作,也仅才走了半年多,孩子就在学业上出现问题,据老师反映,孩子在课堂上经常爱睡觉,几次测验成绩非常差,经常有迟到的现象。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到孩子身边,当起了陪读父亲。看到孩子对游戏的痴迷,我并没有极力阻止,而是和他协商,保证每天给他一个多小时的游戏时间,但是晚上必须要按时睡觉。通过教育和引导,陪伴与鼓励,终于让孩子从游戏成瘾状态中慢慢走出来。

第二件事:受同桌的影响,学一些坏习惯,从而影响孩子的三观。

初中的孩子受同学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同桌,如果同桌每天心思不在学习上面,上课不听讲,下课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时间长了自然会让我的孩子被影响。通过了解我发现孩子在这方面确实受同桌影响,于是就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他的班主任老师。我在和班主任老师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中,把孩子的情况和家庭变故情况做了介绍后,老师非常理解也支持和我一起努力来关注我的孩子。给孩子换了一个学习成绩不错,行为习惯也不错的同桌后,儿子的学业成绩每个月的月老成绩都至少提升50名以上。到了初二上学期期末,已经进入了班级前十名。

第三件事:来自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成了最棘手,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不在孩子身边的那段日子,孩子妈妈给买了一部手机,结果儿子就痴迷在网络上看小说,玩游戏,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图片和视频。可以说手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之大,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在陪伴孩子的几年里,我一直针对手机使用与教育、引导和监督。如放学到家后到吃午饭之前,可以用一会手机,午饭后到午睡前看一会手机,午睡时手机必须交给我管理。晚上放学后,在饭前和饭后分别用一会手机,而后交给我管理。通过主动干预,避免孩子晚上迟迟不睡觉,早晨起不来,课上犯困的现象。

第四件事:针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发育现象,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从网络接触到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加上网络游戏一度成瘾,让孩子养成手淫的坏习惯。为让孩子保持健康的性心理,我特别制作了几个主题,来给他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开始时,孩子极不情愿,但是引导孩子往成人之后的婚恋和家庭幸福看,孩子慢慢意识到,现在如果不克服掉这个坏毛病,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为了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我与他约定好,每天安排一小时阅读经典的内容,我们共同读一本书,进行阅读欣赏的互动,悄然间让孩子心理境界得到积极改善。

第五件事:帮孩子找到生活与学业目标,为了目标而去努力战胜困难与挫折。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讲,我的孩子同样也遇到过学业的迷茫,生理发展的困惑,家庭的变故,来自网游的诱惑等。当孩子突然不知道他今后的生活与学业目标是什么时,就会选择最容易让他获得自我安慰的事情来做。如逃避现实世界中,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在孩子对学业失去兴趣企图混日子的那段时间里,我就鼓励他结果学业,离开学校,早点去社会上打工生存。结果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将面临着独立生存的境地时,他开始产生危机感。后来我带着他去建筑工地体验生活,去餐馆里打工,甚至去贫困农村老家生活一段时间后,他终于知道如果再这么混下去,他将没有未来。醒悟之后,终于找到了生活与学业目标,重新振作起精神,才有了前面我说的,学业成绩不断进步与提升。

结束语:曾经有家长说,孩子的青春期,极有可能是父母的苦难期。这话对于没有真实经历过的家长来说,可能会认为是言过其实。但是对于有家庭责任的父母来讲,看着孩子在青春期里的沉沦会非常痛苦,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在害孩子。但是如果有把孩子成长问题分析清楚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下功夫去陪伴孩子成长,帮助孩子战胜青春期的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则一切都会变得慢慢好起来。


寒石冷月


我的宝贝儿子,刚过17周岁生日。

犹记得小学毕业后那年暑假,有天晚上他给我打了盆洗脚水,然后坐在旁边和我说话,我们聊到“青春期叛逆”这个话题,儿子是这么说的:妈妈,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叛逆期。是的,当时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孩子温和,知礼,孝顺,每天上学、回家,很少在外面闲逛,和我也是无话不谈,就是个“乖宝宝”形象,我当时也窃喜,难道在其他父母眼里如“洪水猛兽”般可怕的青春期叛逆,不会出现在我儿子身上?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从上初一开始,直到现在,确切地说,直到今天,我为他揪着的心就没放下过。如果要说最揪心的,莫过于早恋这个问题。


那是临近中考的时候,我无意在他学习桌上看到一张纸片,上面写满一个女孩的名字。我思前想后,决定和他“唠干的”,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当时就承认,说两个人有好感,并且这是他的初恋。然后他滔滔不绝给我讲他们是怎么认识的,我脸上带着高速收费站人员职业性的微笑听着,点着头,心里仿佛油锅沸腾一样,恨不得骂他两句:瞧你那点儿出息!看儿子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我对他说:谢谢你这么信任我,告诉我你的秘密。但你们马上要中考,会不会影响学习呢?而且,这个年龄就算“早恋”了,你觉得我们能支持吗?

儿子回答我:“是,这属于早恋,但你们做父母的不能堵,只能疏。”这小子不知从哪里学到这句话,听着还有点道理,让我瞬间哑口无言。
我和孩他爸说了这事,他提议我们一家三口利用周六周日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缓解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因中考复习带来的压力,也希望儿子的眼界能更开阔些。于是很仓促的我们出发了,这一路我们观察孩子,他除了拍照凑到我们跟前,其他时间一直低头捧着手机,眼前的景致丝毫没有吸引他。我猜他是在和女孩聊天,难道这是到了“热恋”阶段?


既然不让”堵“,那我就来个迂回战术吧,每天晚上他放学后,利用吃晚饭这段时间套他话,尽量装作很随意地问,你俩怎么样?其实我心里想的是,还不分手?然后他就没有戒备地和我聊,有的问题也会询问我的意见。这正合我意,虽然不能强加干涉孩子的感情,但我要掌握大方向,让他知道父母的底线。我还告诉他,99%的初恋都不会成功,你也要做好准备。


那年圣诞节晚上,儿子脸色很难看,主动来找我。话还没出口,眼泪就下来了。他趴在大床上跟我说:分手了......原因是女孩喜欢上别人。唉,看他那么难过,我真是很心疼,可又替不了他,我说,你在房间哭吧,我去客厅给你关上门。我站在门口偷听里面的动静,确实,哭得“呜呜”的。他爸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儿子失恋了......

他心情平复后,对我说,妈,

以后不谈恋爱了,太伤人。我拍拍他的肩膀,让他什么都不想,安心中考。其实我希望他到大学再开始恋爱,现在知道恋爱伤人也不是个坏事,能让他以后更慎重些。

然而,我又想多了。高一下学期,他书桌上又出现一个女孩的名子。还有几张字条,是这个女孩写给我儿子的。做为好奇心爆棚的中年老妈,怎能放过这样的证据,想都没想就打开了。说实话,看到那一笔烂字我就摇头,儿子啊,你就不能找个写字漂亮的吗?里面的内容倒还说得过去,除了诉说想念,就是鼓励学习,两人相约要考同一所大学。儿子回来后,我问他,是不是故意把那些东西留下让我看的?他不承认,还怪我进他的房间。我说不是伤了心,不谈恋爱了吗?他说,

是这个女孩主动跟他表白的,但他也暗暗喜欢她......这次,儿子还从手机找出女孩的照片给我看,问我,是不是很漂亮?我想说不是的,但忍住了。


那年情人节,儿子说两人约好要一起过节,问我同不同意?我强压着心头怒火,什么玩意儿?情人节?这是你们这个年龄考虑的吗?可想起儿子说的,要疏不要堵,我同意了,还给他赞助了约会红包。儿子满意地出了门,我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会不会出去乱花钱?”,应该不会,本来也没给多,他自己有数。会不会两个人太亲密失了分寸?一想到这个,我开始焦虑起来,网上报出多少少男少女在一起出了问题后悔莫及的案例,这一联想不要紧,已经看见女孩抱着孩子在我家门口认亲了......


虽然我曾和儿子谈过类似问题,也提醒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和女孩单独呆在封闭的地方,你们可以去海边,去图书馆,去肯德基这些公共场所,或者是和很多同学朋友在一起。也不知道他现在能不能记得我说的话,拿起手机我给他发了信息:

儿子,因为我相信你们,所以也尊重你们。希望你们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互相鼓励,一起成长,都遇见最好的自己。儿子给我回复,让我放心,他会早点回家......

儿子终于因为这些事情分心,当年的期末考一塌糊涂。他爸去开家长会后半个月没和他说话,他也知道自己过分了,主动和女孩提出分手。结果晚上女孩给他打电话,在电话里哇哇大哭,他忍不住非要赶过去看看。我当时很上火,态度强硬就是不同意,我说你已经做出分手的决定,她需要时间接受,这很正常。如果你们真得就是很想在一起,那就等到大学再说。你自己看看这段时间,荒废了学业值得吗?他还算听话,没再要求出去,但给女孩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连哄带安慰的,那个“暖”就别提了。


我这个老妈在旁边看着,听着,心里有了醋意: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又高又帅,这就要为了别的女人不要我了?曾经出门时,我在中间走,他父子俩左右挎着我当保镖的日子一去复返了?那个请我吃西餐,全程帮我布菜、教我用刀叉的少年,要去温暖别人了?不会的,不会的,别自己瞎琢磨,儿子还是最爱我的。


儿子小时候,曾问我:妈妈,我和爸爸,你最爱谁?

我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你们都是我的最爱。因为我对你们的爱,是不同的,

第一行的爱,我给爸爸,

另起一行,我最爱你。

儿子很满意这个答案,原来亲人之间的爱是不能比较的,因为爱可以另起一行。

但愿我们在儿子的心里,也占有一行的位置。

儿子会继续成长,我知道将来他还会恋爱,会因为爱而快乐或忧伤,他也会在某天给一个女孩戴上戒指,建立自己的家庭。青春期,是儿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父母放手的过程,是看他背影渐渐远去的过程。

诗人纪伯伦说,父母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我们当幸福而谦卑地弯身,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我们强健沉稳的姿态......


(注:配图是我和儿子都喜欢的易烊千玺,图片来源网络)


恩典Elim情书


答: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来说就两个字:“操心”!


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来说就两个字:“操心”!学习、审美、交友、叛逆,哪一条都能让家长操碎心。俺家摊上一个让人操心的,上面几条似乎都占了。



我家小侄女,今年15岁,新学期开学读初中三年级。

小侄女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内属于上中等,努努力明年可以考入县城一高,稍微一放松,就和高中无缘了。

为了督促她学习,小侄女放假没几天,在我的邀请下来到我家补习文化课知识。

但和小侄女接触没几天,我发现这孩子和去年相比,明显不一样了。

十分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容貌,一天对着梳妆镜转来转去照几遍。

一次,我发现她在我的房间内正在捣鼓桌上的化妆品,脸上的BB霜浓一片、淡一片,粉色眼影也不对称,眼角贴一片黄色亮片,小嘴唇涂得红红的。



但她似乎对自己的妆容很是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地在对着镜子傻笑。

见我正在看她,尴尬地赶紧停了手。看着她那张滑稽的笑脸,我既生气又感觉好笑。

和极爱臭美的表现相反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远不如从前。

不催就不知道学习。因为很多课程都在电脑上,很多时候电脑不得不在她学习时给她连上宽带,本以为她每天带着耳机都是在听课。

一次无意间发下,她居然登陆qq和微信,在和同学聊天。

和朋友交流一下学习,生活的感受,本无可厚非。

但是和她联系最紧密的是她的同学小琳。小琳和小侄女同岁,因为家庭出了变故,女孩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由于小琳妈妈对她过于溺爱,加上孩子的虚荣心特别强,一个女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纹身,青春期的坏习惯一样不落。

了解到这种情况,我感觉自己怎么也淡定不起来了。

小侄女的青春期,如果不好好引导,很有可能会走下坡路。

如果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揪心的问题,小侄女的另一个表现,则把我气坏了。

心平气和地和她沟通讲道理,她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批评两句还要离家出走。

一天上午,见她抱着手机不肯丢,我让她放下手回屋听课去,因为有些生气,说话的语气稍微严厉了些。

她噘着嘴没说什么回屋去了,我想她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回去学习了。中午吃饭时,她说话很少,草草吃了几口就回屋去了。

下午,老公突然告诉我,说小侄女要回家,要让老公送她去车站!

我感觉嗓子瞬间像是被什么卡住了似的。

伤心吗?有点!

和很多家长的想法一样,家长为她掏心掏肺,孩子有时候真的不领情!

无助吗?或许更多。

青春期的孩子,问题真的太多了,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和这孩子沟通了。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呀,这当家长的心呢,一个字“虐”!

唉……

但理智告诉我,青春期的孩子,教育和引导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儿,家长真的急不得!


实月观察


家长最揪心的第一件事:叛逆,孩子专门跟家长对着干。

很多父母都说,本来很乖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变得不听话了。而且像个随时都要引爆的炸药包,连父母都不得不看孩子的脸色再说话,生怕哪句话说得不恰当,引发激烈冲突。

邻居家一家四口,两位家长都是大学老师,爸爸教物理,妈妈教中文。女儿读高一,儿子读初二。他家以前是我特别羡慕的和睦家庭,一双儿女成绩优异,都读的重点学校。可最近,他家接连爆发冲突,前几天是女儿声嘶力竭地大哭,最近是父亲和儿子的对打。每次冲突的结果都是孩子摔门而出,妈妈追出门外,而孩子早跑得无影无踪。家长报过两次警,孩子们离家出走几天后,倒是都安安全全的回来了。

和邻居家女主人聊起这件事,她竟然泪水涟涟,说,孩子们原本很听话的,学习也努力,现在是什么也不让家长管,孩子父亲脾气火爆,一管就都炸了。上次女儿离家出走,劝回家后,问她,她竟然都忘了是什么原因跟爸爸发生的冲突了。总之,就是觉得家长管自己太严格,且态度恶劣。

而家长也是满肚子委屈,自己本来是关心孩子,想跟孩子聊聊天,并不是要管教他。孩子的不沟通态度和满脸不屑的表情,太气人。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真令父母头疼。

1.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就是青春发育期。也就是说,孩子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和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我国将青春期范围界定为10—18岁。分为青春期早期(10--12岁),青春期中期(13--15岁),青春期后期(16--18岁)。青春期的起始年龄、成熟年龄、发育速度也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情况下,女生比男生大约提早2年。

2.青春期发育有哪些特点?

生理发育特点:
体态发育最为鲜明。
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增强直至成熟。
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迅速。

心理发育特点:
  • 自我意识发生突变。
  • 渴望独立的意向强烈。
  • 思想情绪以自我为中心。
  • 从波动幼稚到稳定成熟。
  • 认知功能发展显著。
  • 由个体向社会化发展的心理日渐确立。

3.敏感、叛逆是青春期的代名词。

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生理上逐渐发育成熟,而心理上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真正的成年人,在这个跃跃欲试而又焦躁不安的阶段,孩子总是莫名的对老师、对家长有反叛情绪。

对于这种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对策一:送他一本书。

家长的话孩子是听不进去的,而有些关于青春期生理知识家长也不好开口跟孩子讲。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到书店选一两本关于青春期的书籍,送给孩子。


孩子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既兴奋又焦虑,很多事情不好问大人,又特想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时候,书籍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把书悄悄的放到孩子的卧室,不用你去提醒,他肯定看。

其实,即使家长不买书,关于这些知识孩子也会到网上去搜索,去了解。网络上各种信息庞杂无序,好的坏的都有,还是选本书让孩子看比较好,最起码是正面准确的信息。

有了知识打底,孩子对于自己的变化心中有数,也会更冷静的认识自己和家长的关系,从而不再那么敏感,叛逆情绪也会少很多。

对策二:和孩子做朋友。

孩子的个头猛增,有的甚至都比妈妈高了。你还像以前一样把他当个小宝宝,孩子会非常反感。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大人了,虽然他的很多做法还很幼稚。

作为家长,我们权且就把他们当作大人,尊重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成长的尊严。跟孩子的关系像个与自己同龄的朋友。

家长的心理这样一想,在言谈举止间就会少了很多命令和指责,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趋于缓和。

其实身为家长,咱们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简单粗暴。放下家长的架子,跟孩子做朋友,你的指导和帮助才会有效。

对策三:和善而坚定。

态度是和善的,原则是坚定的。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愿意把小秘密告诉妈妈了,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时候,甚至挑一些专门跟家长跟老师对着干的事情来做,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的成长。

朋友的孩子小A去跟同学聚会,朋友反复叮嘱孩子不能喝酒,并且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回家。结果,到了夜里十二点了,孩子还没有回家,打电话关机,到聚会的地方去找,发现孩子告诉自己的地址是假的。

朋友火冒三丈,夫妻俩只能找学校老师,要来同学的电话,一个一个打电话。终于找到了孩子,在同学家,喝多了。

第二天,小A酒醒了,竟然咆哮,埋怨家长昨晚给老师和同学打电话的事情,父子俩发生了冲突。

朋友跟我说,小A的妈妈特别理智,她制止了父子俩的争吵,让孩子坐下。平心静气的跟孩子交流,拿出手机,上面录制的是昨晚找小A赶夜路的过程,以及小A怎么叫也叫不醒的样子,爸爸把他背下楼又背上楼,累得气喘吁吁,父母守着小A,一夜未睡。

小A不说话了。

妈妈说,父母是爱小A的,但小A的做法是错误的。

小A跟爸爸妈妈道歉,说自己以后一定不这样做了。

面对青春期孩子,硬碰硬,不是明智的。不去管,更是不对的。要有方法,态度和善,底线不能突破。态度温和而有原则的父母,孩子也会尊重你。

家长最揪心的第二件事:网瘾。

2018年的数据表明,中国网络游戏用户4.84亿,其中,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

成了网瘾少年,最让家长揪心。

身边有沉沦于网瘾的孩子,家长用了各种办法,真是操碎了心。

以前有一段时间,社会上专门有帮助孩子戒网瘾的学校,可随之而来的是殴打孩子致死等负面信息,家长也不敢再把孩子送去了。

于是,好多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可以寄宿的初中和高中。我朋友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朋友就专门让孩子考的寄宿学校,没几天,学校给朋友打电话,让去接孩子。原来,孩子半夜趁宿管老师熟睡,悄悄地翻墙去网吧打游戏,回来的时候从墙上摔下来,小腿骨折了。

作为一名教师,见过太多的网瘾少年了,总结下来,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追根溯源,问题还是出自于他的家庭和教养方式。

1.父母的不良示范。

如果一位父亲,自己每天都是游戏不离手。如果一位母亲,整天刷手机。孩子看在眼里,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想想也知道吧。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最有说服力的。

孩子的行为,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2.教养方式不当。

有的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老人经常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因为这种看管方式最省事。小孩子从小形成了电子视听依赖。

老人不爱出门,也不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性格孤僻,宅在家里,只能是通过电子产品消磨时光。网络,成了孩子最好的伙伴。

3.孩子满足感缺失。

家庭不健全,或者家庭不和睦,孩子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父母冷漠,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孩子性格自卑,学习也不好,在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就容易在网络游戏世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沉迷网络。

避免孩子网瘾,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对策一:家长以身作则。

当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控制他的行为,孩子是跟你学的。

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有一个深刻的感受,看到孩子,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人。包括语言习惯、行为举止,甚至是长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因为,孩子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复印件。

避免培养一个网瘾少年,家长就不要在家中沉迷网络。家中设定一个公约,几点之后就不要看手机,人人遵守,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如果家长有时候没有遵守,也应该认错并道歉。

对策二:每天发现孩子的一个闪光点。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跟家长杠上的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哪儿哪儿都不行,孩子也觉得自己的家长哪儿哪儿都不行。互相看不上,家长不让玩网络游戏,孩子偏玩。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活的很有挫败感,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挨老师批评,在家中挨家长批评,总觉的同学们也看不起自己。

这样的孩子就特别容易在游戏的世界里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并沉迷其中。

所以,家长要善于鼓励孩子,可以每天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个闪光点,说给孩子听。

孩子在家中有了归属感,在家中找到了价值感,也容易从网络的泥潭中脱离出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对策三:留意孩子身边的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同伴影响。

我班上有个孩子,平时成绩挺好的,有一段时间退步的特别厉害。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他的新同桌对他的坏影响很大。两个人放学后,总是先不回家,而是一起去网吧。于是,我找他谈话,他说,同桌经常和他一起聊游戏,他都不懂,觉得聊不到一起,于是也跟着他去学习学习。有了同桌这个引路人,他就一头扎进网络游戏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不自律的问题,同伴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原因。

同伴关系,是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关系。

父母特别要关注孩子的好朋友是谁。

家长最揪心的第三件事:早恋。

未成年就恋爱即为早恋。中学时早恋,十之八九以失败告终。

家长担心的是因为早恋,给孩子造成伤害。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对异性的倾慕是人之常情。但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心里尚未发育成熟,也没有独立的经济条件,对于伴侣的选择能力基本不具备。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容易感情冲动,又缺乏必要的保健知识,容易越雷池给身体造成伤害。

尤其是女孩的家长,担心孩子正值花季年龄,可心理上还不成熟,容易受到诱骗或骚扰。

几乎所有的热播青春剧,都无一例外的涉及到这个话题。因为,他是孩子青春期的一部分。

面对早恋,家长的态度有以下几种:

1.态度强硬的阻止。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钱三一的妈妈对待儿子的早恋倾向态度强硬,阻止力度大。她先是到学校找老师,见到女孩家长后恶语相向。

钱三一的妈妈做法非常不得当。

她没有调查清楚,面对自己的猜测就找到学校,甚至找到女孩家长,把事情公开化、扩大化,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叛逆,遇到这么强势专断的妈妈,会更容易跟家长对着干。

2.正面引导。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方爸爸和方妈妈误会了孩子早恋,他们的做法可圈可点。方爸爸对孩子进行了正面的引导。

当方爸爸了解到孩子对于生理知识都比较了解后,又叮嘱了两点:要尊重女孩子,做任何亲密的动作前,都要征求女孩的同意后才可以;要保护好女孩,不能伤害女孩子。

这是个有方法有智慧有责任感的家长。

避免孩子早恋,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对策一:利用别人家的故事,防患于未然。

提前打预防针,如果直白的把观点灌输给孩子,孩子会非常反感。可以通过讲讲别人家的故事,来给自家孩子提个醒。


茶余饭后,闲聊的时候,跟孩子聊一聊:谁家的谁,跟班里的同学早恋,最后成绩下滑,中考只考了个职业学校。

家长主要是通过别人的故事进行观点输出,聪明孩子早就听出了家长的弦外之音。

平时还可以通过对影视剧的评论,了解孩子对这件事的态度,从而进行正面疏导。

对策二:一起看看《今日说法》。

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每天中午播出,我特别爱和孩子一起看。

通过看《今日说法》,孩子可以了解形形色色的犯罪案例,了解法律常识。尤其是其中有关女孩防诱骗、防骚扰的方法,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今日说法》中有一期是《失色的花季》,讲述的就是16岁的少女被诱骗的真实故事。真实的案件,最有说服力。

对策三:相信孩子。

父母的猜疑和不信任,对孩子的打击最大。


如果孩子已经身处早恋朦胧期的时候,家长的温暖陪伴和信任,是最明智的做法。

粗暴的禁止、冷嘲热讽、限制活动,都会适得其反。只有适当的引导,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才能帮助孩子度过青春迷茫期。

家长在平时和孩子聊天中,可以适当的把对异性的评价要求提高一些,这样孩子身边能入她法眼的异性也就没几个了,发生早恋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禾页老师


孩子青春期,大多数家长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吧:孩子变得不听话,不受控制了;而家长因此也变得烦躁、甚至暴躁,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

作为过来人,我是怎么度过孩子青春期的呢?

因为读书,我结婚比较晚,所以儿子青春期那段时间,刚巧赶上我的更年期。这可不得了,加之儿子高中没住校,于是两个情绪不受控制的人长期处在一个屋檐下,不是他燃,就是我爆。

关键是彼此都觉得自己没错,这就直接导致了那段时间家里从没停歇的战火纷飞。

其实儿子蛮优秀的,初三以年级前五十的成绩考入离家仅一条街距离的省重点高中春招班。

有时我在想,要是没有那场足球赛,或是那场比赛儿子没受伤,是不是儿子的青春期就会平稳过渡,我的更年期也不会受刺激?

那次事故,儿子腿部受伤,县城、省城的医院都去过,前前后后累计请假一个月有余。这直接耽误了儿子在春招班的学习进度,一个开朗、自信的孩子在身体康复痛苦和学习压力的双重折磨下,以常人不易察觉的状态逐渐变得少言而敏感。

特别是高中第三学期,因为考试排名,儿子由春招班降到了秋招班,表面上他看似平静,还宽慰我说,没关系的,三年的课已上完,剩下的只是总复习了,在哪个班都一样。我想,当时他内心肯定翻江倒海过,要不后来怎么变得沉默且易怒了。

也可能那段时间我们过于关注他的身体康复状态和学习情况,忽视了他心理的成长和耐挫的承受力,从而导致儿子烦躁到逆反。

高三的某一天早上,因儿子起晚了,奶奶担心他身体就多唠叨了几句,又催他吃早餐。小子不胜其烦竟直接摔门而去。

不尊重奶奶,这还了得,安抚好老人,我当然不放过这个教育儿子的机会。当妈的碎碎念一堆大道理,直接又引爆了儿子:“妈,所有的道理我都懂,能不能给点空间,别老盯着我,发展点你们自己的爱好吧!”

想想也是,大道理谁都懂,也知道都是出于好心,可谁能经得住长时间的唠叨还不烦?换位思考一下即可。

谁没有青春?我的青春期爸妈是盯着我说吗?没有,不是他们懂得多,而是他们忙着种地根本没顾得过来,我还不是健康成长了?

有时,过分关注真是一种伤害,一种以爱的名义出发,却没得到爱的结果的一种伤害。

其实,孩子生下来本是一张白纸,怎么教全在父母,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就是这个道理吧!

走过青春期,儿子现在已大二,很好。

走过跟年期,彼此多一点理解,我也很好。

你呢?


橙蓝子翔


孩子在青春期,家长最揪心的是什么?

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会面对的问题,但是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

我记得自己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最早的表现就是回家后就会回自己的房间,并且会关上门,我们敲门得等半天才开门。而且和我们的交流逐渐变少,常常反驳我们,会太我们说话的漏洞来回怼,常常让人一肚子气。再就是更加注意穿衣、梳头等细节。还就是买了带锁的笔记本。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我和孩子吗还是比较揪心的。因为我们都是教师,所以对孩子的变化很敏感。但是也不能和孩子硬对硬,那样只会让孩子离我们更远。

我们的做法就是:

一是每天接送孩子,这样孩子放学后和其他男孩来往的可能性就减少,也会减少在外闲逛闲聊的时间。另外,经常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趣事,留意孩子的关注点,也增加了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及时巧妙的引导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认识和看法。

二是周末和假期带孩子去逛街或者去公园广场玩,免得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闲想和上网。同时也会让孩子紧张的学习神经得以真正放松,让孩子变得活波开朗。同时和我们的沟通会增加,让我们又更多机会接触孩子,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帮助孩子化解心结。

三是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孩子的错误认识不要只是批评和职责,要通过事例来委婉指出,要给孩子改革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要在多观察多留意的同时,多理解孩子,多表扬孩子。

四是要适当地放手。孩子在长大,逐渐就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许多事情不必再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末了,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点到为止就行,不要重复。比如天气凉了,孩子却不愿多穿衣服,比如孩子为了玩迟迟不吃饭,比如经常梳头洗头等。要逐渐给孩子以空间和信任,不要说都这么大了这些事还要我反复叮咛的话,那是你的一项情愿,不是孩子让你说的,所以不要多说。

五是勤和老师沟通,由于孩子大半的时间在学校,所以可以通过和孩子老师的沟通来了解孩子,但切记不要让老师直接问,要策略性有技巧地区侧面了解,若非原则性问题,最好不要捅破窗户纸,不要对孩子说,我都到你老师那里了解了,一面孩子反感你的同时也讨厌开了老师。

六是邀请孩子的同性同学来家里玩,注意是同性而不是异性,否则就等于给孩子和异性的交往给与了默认,也等于给孩子以私密空间,这对孩子不好。孩子的同性朋友和同学来家玩,一是有机会对孩子了解更多,二是可以观察孩子和什么样的朋友在来往,便于引导孩子的交友和圈子。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和方法去应对,但一定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要给孩子以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多关注并不一定多干扰。


梦里人生


孩子一到青春期,各种烦恼接踵而至。本来很可爱的孩子,变得一下子不认识了,有时候真的被孩子打败了,难免生出一些焦虑情绪。本来心平气和的人,都想对孩子发火。可见这个青春期是多么令人揪心。

我家孩子13岁,青春期好几年了,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男孩子成熟得晚一些,没有早恋倾向,但是有些方面确实让人头疼。

孩子青春期那段时间,作为家长你最揪心的事情是什么?

  • 不愿意和家长交流

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回家后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为了防止被打扰,还会锁上房门,一下子就拉开了心与心的距离。

如果问他一些事情,从来不会多说一句话,用很简短的语言应付你,最后追问他“为啥不多说?”回答说“说了你也不懂!”合着现在已经比家长厉害了,有了代沟,他懂得比大人都多,犯不着和大人说话。

小贴士:所以,要想让孩子沟通,我们也要跟上孩子的步伐,学习先进的知识,缩短差距。同时,经常带孩子外出,多制造一些相处的机会,孩子还愿意沟通一些。

  • 爱发脾气

动不动发脾气,如果他写作业不好、做事情不好,说他几句,他立即发火,说“就知道学习,你怎么不往好处说啊!”就像一个爆竹,一点就爆。

是青春期,激素分泌旺盛,身体变化大,极不不舒服,影响到心态。如果家长强势一些,真的能打起来。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一句话没对脾气,接着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真得防着点。

小贴士:和孩子说话要讲究艺术,我们的语气缓和,说一些正向的语言,孩子更容易接受。通过看各种情绪管理的书籍,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嗯不发作,孩子的情绪也容易控制。

  • 变得懒散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长身体的需要,忽然变得懒散了,以前早上从来不喜欢睡懒觉,五六点钟就起床玩,现在如果有时间能睡到八九点钟。假期里是可以的,上学可不能这么干,要及时调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小时候很爱收拾,很勤劳,青春期就变得不可理喻了。不愿意打扫自己的房间,东西乱堆乱放,看上去跟垃圾场似的,很多朋友都吐槽过。如果让他收拾,他就会说“我觉得不乱,我的房间我做主,我的东西都能找到!”

小贴士:不能强迫他收拾房间,也不能替他打扫,万一打扫完,他找不到东西,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只能通过开家庭会议的方式,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间打扫房间,如果需要家长帮忙就帮,不需要就不帮忙。

  • 和家人对着干

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让他上东他会上西,让他打鸡他会打狗,就是和你对着干。如果让他参加一个什么活动,就是不情愿,说“没用,竟逼着我做事情!”自己很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不情愿地答应了做一件事,会拖拖拉拉,直到活动时间到了,没有准备好,也就自然无法参加了。这时也就只剩下无奈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小贴士:所以,如果先让孩子按照你的意图做事,一定要跟孩子确认,确实同意。和孩子列出一个计划,在截至日期前几天就要完成,而且每个阶段都要检查督促一下,防止出现纰漏。不过,令人放心的是,只要孩子心甘情愿做的事情,他真的会坚持到底。所以,稳住孩子的心更重要。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青春期,无法跨越,只能坚强面对。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未雨绸缪会更好。

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凝妈悟语


孩子青春期那段时间,最怕的是她不懂得保护自己,其他的都可以接受。我有一个邻居,他们家氛围比较宽松,爸妈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他们最最害怕的就是女儿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懂得保护自己。

刚开始发现她叛逆是从她一回家就关门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说她一句就摔门,多说两句就去闺蜜家睡觉不回来了。


他们家本身管教也不严格,相当于放养。大女儿被放养成功从小到大没太操过心就对小女儿也实行放养政策。但是没想到同样的方式对她不太适用。不愿意上学,交男朋友,上网吧。因为她爸抽烟喝酒的缘故,所以她从小就很反感抽烟喝酒,因此她没有抽烟喝酒这些问题。

最让她爸妈头疼的就是不和你交流,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一说就走。后来果真辍学一年出去工作,工作以后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开始向往大学生活,就又开始回到校园,继续高中生活,现在上了大学。



我回想起来她的整个叛逆期,大女儿起了不小的作用,宽慰爸妈,和妹妹交流。告诉她妹妹,爸妈和她的底线在哪里:交男朋友可以,但是不能有性行为。你不想上学想出去工作(在经过长时间的劝说以后还是这样坚持),可以,但是你要给自己一段时间考虑清楚,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事实证明,她那男朋友交了一段时间自己就分手了,学校自己又想去上的。年龄慢慢变大,也变得理解父母了。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我认为应该多听他们的想法,而不是在他们没开口之前就数落他的种种你认为不好的行为。我们也都是有过青春期的人,应该给予他们理解,然后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们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琦琦妈聊育儿


我的父母是60后,我记得我读书过程中父母最揪心的似乎不是我书读的好不好,而是我青春期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怕挨揍而“撒谎”、面对父母的“暴脾气”条件反射性的“顶嘴”。

我是90后,我的孩子得是20后了,都还没有孩子我的“育儿焦虑”已经有2年:

一、老一代最揪心的似乎是“听不听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知道别人的父母,我的妈妈最喜欢说的一句就是“不听父母的,是要吃亏的,尤其是女孩子”。作为一个正在经历的过来人,我觉得母亲的话忠言逆耳。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有底线、有识别善恶、摒除诱惑”的能力。所以,这一代的父母最担心,你被骗。其次,我青春期的时候,我会偷着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但是总以为父母不知道,他们最讨厌的就是为什么我做了却不承认?为什么要和他们顶嘴,然后我们就会吵架。在大家眼里,这就是叛逆,不听话。

二、80后的父母:别人家孩子报课外班,我也要给孩子报

小时候害怕孩子读不了重点幼儿园,长大了怕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户口、学区房,能想的,80后父母希望能给孩子全部,但似乎没有减轻一点焦虑。在这个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年代,这一辈父母最揪心的,似乎是怕孩子被手机、游戏耽误,其根本是当孩子还不太具备辨别网络信息的好坏时,就一股脑全部接收了。新闻里越来越多的出现,孩子弑父/母的案件,孩子暴力倾向的案件.......在最近的一个“致敬好老师”的活动中,学姐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好的教育“给予孩子正能量,正确引导孩子们的世界观”,关心孩子内心的健康成长,更高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说,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能带给孩子更加长远、健康、持久的影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为人处事交往的能力,可以潜移默化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90后的父母:还没开始,就已经在焦虑

最早的90后已经要30岁了,还没有养育孩子就在担心:孩子能不能生健康的?能不能吃得起健康奶粉?能不能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二胎开放要不要生两个?以后回家读书还是在打拼的城市?新高考和父母一辈已经不一样了,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可以说,从还没有就开始揪心,未来。当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我相信“最揪心”不会仅仅出现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

在育有子女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已经不是孩子思维了吗?做好当父母的准备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