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對中醫充滿了信心

通訊員:李朝、金小洣、黃詠欣


講述人:劉秋江 國家援助武漢中醫醫療隊廣東隊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副主任醫師

來武漢援助已經四十多天了。每日下班後給家人報平安和翻看手機家人的照片是必做的事。今天是難得的休息日,可以盡享一天時光,打開手機相冊,發現有幾張照片很值得紀念,也讓想起了很多瞬間。在這短短的一個月裡,我收穫了很多良師益友,深刻地感悟到了做醫生的職責之大,也更加對我所從事的中醫藥事業充滿了信心。真的,此生不悔到武漢做一名抗疫一線的“戰士”。


隔離區裡的“戰地兄弟情”

我所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隔離病區,除了我們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的醫護團隊,還有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本地的醫護團隊,為了更好的適應和完成臨床工作,援助團隊和本地醫護團隊搭配,混編成新的醫護團隊,可以說是一個“兩地三方混搭”的隊伍。

疫情讓我們這些本來毫無相關的人,組成了一個個強有力的作戰小隊。我先後有三個醫生搭檔,一個是心血管科醫生、一個是新生兒科醫生,還有一個是腫瘤科醫生。我和我的搭檔們,進到隔離區前,首先互相檢查防護是否到位,我們之間的對話簡短而又幹脆,最常說的對話是:“好了嗎?”“嗯”“我再幫你檢查一下防護服”“好,走,我先進去了”。

我們在短時間內完成了 “磨合”,在工作中,對每個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反覆討論並不斷優化;我們互相提醒,互相照顧,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配合越來越默契。我們說這可是這次到武漢的“意外收穫”,是“戰地上的兄弟情”啊!這情誼,相信,是一輩子的。

馳援日記 |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對中醫充滿了信心

抗擊疫情的“良師益友”

這次疫情,讓我對中醫更加充滿了信心。

我們整體作戰的方向就是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我們病區主要收治普通型和重型患者,中醫參與率100%,總有效率超過90%,在臨床上,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溫敏勇副主任醫師、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孫躍玲主任和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王同漢副主任醫師等的帶領下,我們對每個病人都實施“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療效。

我們在前方作戰,後方還有強大的“後援團”。

全國名中醫邱健行教授,我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省名中醫王清海教授,廣東省名中醫戈焰教授,呼吸科專家陳寧教授,重症醫學專家趙麗芸教授等組建的專家後援團給了我們前方很大的支持。他們在後方,遠程會診指導疑難病例的診治、在微信和我們討論各種情況複雜病情的診療方案,給出了許多專業的意見建議,是我們前方作戰的強大後盾。

在抗疫一線,我和我的搭檔們,作為中醫人,大家互相學習。除了隊裡的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的詹少鋒、陳偉燾、夏欣田、何靖等老師,還有本地醫院李峰、曹軍、劉俊輝、王江洪、餘太輝等老師,還包括我的大學同學,如梁錦俊、林呼等,我們一起談論中醫如何治療,他們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所有中醫人的勁兒往一處使,大家協同作戰,凝聚和貢獻出了中醫力量。

馳援日記 | 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對中醫充滿了信心


人生路上的“患難真情”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醫務人員走在了最前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見到了許許多可愛的人。常有人問誰是最可愛的人?我想,我們每一個經歷過這場戰疫,併為之努力過的人,都是最可愛的人。

武漢人民的感恩之心也令我一次次地被感動。每一個出院的病人,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對我們真誠表達感謝,他們讓我又一次堅定了從醫的信心和對中醫的信心。

我和我的隊友們,平時下班後,一起散散步,曬曬太陽來緩解壓力。大家在生活上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在武漢,我遇見了人生第一次下雪。下雪那天,我的同事在雪地上寫下了“加油”兩個字。我相信有每一個人的努力,最終一定會取得這次戰疫的勝利!

有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報名馳援武漢。當我來到武漢後,看到我的每一個隊友都以最強大的精神意志,用最專業的醫療技術,在與冠魔作戰的時候,我更加明確了我這腔熱血赴前線的的答案: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