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說《易經》博大精深。會不會是現代人想多了?

漢口南京路的伢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呢有些人說易經是博大精深,又有人說是封建迷信。

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一共分為四種人: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壓根就不懂易經是什麼,如果別人提的話就覺得是封建迷信,然後還對易經大批特批,倡導要相信科學什麼的。

2.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看到關於易經的東西,知道自己不感興趣也就不看了,不喜歡也不討厭。

3.知道自己知道。這種人就可以把易經的精神和智慧傳播出去,幫助更多的受益,瞭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經典。

4.不知道自己知道。這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得有高深的悟性,如果肯下功夫,有望成為一代宗師。

《易經》之所以能在我國存在5000年,那應該就是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的,因為存在即合理,如果不合理,那麼早就在滾滾紅塵被淘汰了。怎麼中國人民傳承了五千年的東西,到了現代就成了不該存的東西了呢?

現代人接觸的西方文化過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實在太少。我覺得中國文化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的,中國就是中國,中國人就是中國人,國外的思想也許在一些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有特定的效果。但是如果想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話,還是要以傳統文化為指導。可能一時看不出來效果,但是時間是檢驗真理的途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易生君子


易經是古人認識能力非常低下的時候,對宇宙萬物觀察得到的一些結論。把一些很表面的現象,甚至假象當做事物的本質。所以錯漏百出,矛盾環生。

看看陰陽五行。

第一,世間萬事萬物並不都可分為陰陽,也不只有陰陽。光子、量子是陰還是陽啊?裡面有什麼陰什麼陽啊?

第二,五行並不能概括物質的性質。風是哪一行啊?電是哪一行啊?

第三,陰陽五行的基礎是易經,易經就是胡攪蠻纏的詭辯。光說八卦。八卦對著五行,有些卦有兩行,有些卦只屬一行,怎麼可以的?規則在哪?先天八卦說東北是雷,西是水。有點常識都知道水和雷都在南方啊!更何況後天八卦又說北方是水,東方是雷。究竟信哪一個啊?

在西方,還有誰拿古希臘羅馬,或更早的巴比倫的經典拿出來解釋世界,理解世界?所以人家進步了


望江一亭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

我先打個比方,1+1=2的問題,這是個定律,小朋友都懂,所以沒有人會認為1+1=2博大精深,因為事實就是這樣。但是易經不同。易經有64卦,每一卦都有不同的含義,這個含義,可以引申到很多的人和事物中去。比如說八卦萬物類象的乾卦,五行屬金,對應金屬,金屬製品,金融,珠寶,金錢,金屬文物,神像,寺廟,道觀,教堂,政府,都市,圓的,貴族,官員,軍人,領導,長輩對應頭部,大腸,骨骼,對應龍,馬,象,天上飛的,對應金色,金黃色等等。一個乾卦就類象這麼多,萬事萬物都能類象到八卦中,你說它博大不,精深不。

說到底,這裡講的易經博大精深,還是每個人讀完易經以後所汲取的知識點罷了。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心中也有屬於他自己的一本易經。



蒙經緯


當然不是。《易經》的確博大精深,咱們中華文化的起源,就是從《易經》來的,比如現在常用的成語“錯綜複雜”,就是源於《易經》錯卦、綜卦的術語,還有經常說一件事情突然變了,我們稱之為“變卦了”,這也是從《易經》來的。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可以說我們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們說的話,我們的一些思想、文化、習俗等,都有《易經》的影子,所以古人將《易經》稱之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的博大精深,並不是現代才這麼認為的,是自古以來就這麼認為。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瞭解一下《易經》,我簡單介紹一下《易經》到底都包含了什麼內容。

《易經》的內容大概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象,二是數,三是理。很多人解讀易經,基本都是集中在理上面,對象與數的解析則不怎麼看重,但實際,這三個各有各的厲害之處,每一個方面都有其博大精深之處。

象就是類比。《易經》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它的意象。八個基本卦裡面,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兌代表澤,離代表太陽,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個基本組合,就形成了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它對應的象,比如地火明夷,地在上面,火在下面,火代表太陽,就是一幅夕陽景象。所以明夷卦,就告訴我們,在光明退卻,黑暗來臨的時候,君子要如何處世。

數呢,就是一種運算方式,任何東西都有其運行的規律,古代因為還沒有阿拉伯數字,所以用甲乙丙丁這些符號來代替,我們現在整個的術數體系,都是從易經發展而來的,雖然是以占卜預測為主,但暗合天象、地象、人象。先天八卦的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的數呢,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的順序,分別對應六一八三四九二七。

理,就是道理,包含一切處世之理,哲學之理。《周易》的六十四卦的文字,都是在講理,分為上經與下經兩部分,上經講的是國家大事,是公事,起於乾坤而終於坎離。下經講的是個人的私事,是婚姻家庭之類的小事情,起於鹹恆而終於未濟。

所以,《易經》的博大精深,並不是現代人想多了。從個人來講,人這一輩子,說白了無非就是兩件事,一是事業,二是家庭。而《易經》所講的,把我們這一生的事情都包含進去了。從整個社會和歷史來講,《易經》既有天道之運行規律,又有人文的哲學思想,還有象徵萬物的意象,這難道還不能算博大精深嗎?


l易耕堂l


天大,地大,人大,《易經》最大。它能通神明之德,知鬼怪之變。深無底,廣無邊,天地萬物無所不包。古哲仕對《易經》的評價是有道理的。

今人則不然。只翻幾頁《易經》,抑或是象看小說一樣看一遍。就認為《易經》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就講講陰陽八卦占卜而已。談不上覆雜和高深。只是有些人想多了,才變得高深莫測。我認這是小數人對《易經》片面學習而得出的心得。

放眼宇宙,《易經》中的陰陽變化的無限層,解密了宇宙產生,變化,運動狀態。星移斗轉的規律。從此而影響到地球春夏秋冬,風雨雷電的產生與交替。

對人,八卦中的陰陽消長體現了生命的成長衰變。

六十四卦的方圖和圓圖,禪釋了一個萬物推陳出新,生死互根的循環往復規律。

《易經》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涉及到人體內臟,氣血的運動變化規律。在人們醫病,養生中的指導作用。

占卜是學習《易經》的初始階段。但能精通此項,又豈是平常人能做到的?知之不神,不知者以為神。研究《易經》有一定水平的人,知道事情的發展規律,從今天的事物現象,推算出明天的變化結果。他認為並不是神奇。而不懂此理的人,就感覺到玄之又玄,神之又神了。,,,,,,

總之《易經》深廣無邊。可解釋天文,地理,人事。包羅萬象。雖然人們曾經講過一句:大道至簡。但簡單只是表面現象。就如看到八卦一樣。但探究落去,八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變卦,互卦等等,又認為複雜深廣了。

所以講:認為《易經》博大精深是現代人想多了。這講法不夠全面。因為《易經》本身就包羅萬象。


前塵懶人


《易經》被評為博大精深,它是正當此名,不負世望。不是現代人想多了,而是現代人想得遠遠不夠。隨著新的文獻發現,和對當時歷史考察的深入,以及理論的新積累,我們對《易經》的理解,正在接近它的本來面貌。

《易經》的博大精深,是在兩個方向上展示的。

一方面,《易經》本身表現為一個描述現實狀況的簡易模型。這個模型既具體又抽象,《易傳》說它是“易與天地準”,可以包容萬事萬物的狀態,這是它博大精深的基礎。馮友蘭曾說《易經》是“宇宙代數學”,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易經》描述事物的這個模型,就是易象。易象是《易經》的根本,八個經卦的易象可以象徵八種基本自然現象,象徵八種自然屬性,但它並不膠固於此。它的八種卦象,有基本的象徵意義,更可以類推到萬事萬物。由經卦重疊而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經》的主幹,它們是在八卦基礎上構成的更加精細地描述具體現象的模型,它比八卦也更加複雜,更加具體,更加具有操作性。

解讀卦象,瞭解卦象,運用卦象,是學習和運用《易經》的基本途徑。這個過程和方法,本身也是博大精深的。卦象不是虛妄,不是一般的玩弄卦畫遊戲,它是代表了一種很有用、很有效的思維方式——象數思維。對於象數思維,人們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實際上,象數思維是由原始思維昇華而來的一種抽象化了的具象思維,一種擬象比事的類推思維,深藏著很有實際意義的哲學與思維價值。至今人們望《易經》而興嘆,大多是針對這個思維方式和卦象體系而發。

《易經》表現為博大精深的另一個方面,是《易經》作為一部文獻,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包羅很廣的歷史文獻體系。這個文獻體系,包含海量的文獻數量和思想資料。《易經》和一般佔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告訴你占卜的結果,而是告訴你解卦的思想、決策依據、價值觀。一句話,告訴你的是決策的方法。那種把《易經》當卦籤書一樣想直接得到占卜結果,用《易經》直接去查占卜結果的用法,只對少數情況下的簡單卦變有點效果,更多的情況,是它告訴我們解卦的基本思路,按照這個思路,可以面對千變萬化的具體情境,進行卦象解讀。《易經》要告訴你的東西,比占卜結論告訴你的東西多得多。《易經》本身要告訴你的首先是卦象的意義、解釋卦象的方法,進而為讀懂複雜卦象提供基礎。同時,他還包含更多的思想內容。

《易經》本文,就像一部百科全書。取象比喻時,記錄了歷史。告訴你決策時,明確只是為君子出主意,處事要守正,這是關於價值觀的告誡。決策思考時引申出很多社會經驗,保留了寶貴的社會認識社會和人的關係的素材。它一邊解釋卦象和卦象的意思,一邊解說社會倫理和治國處事之道。用卦象占卜的,就側重於研究和闡發《易經》中的象數規律。用《易經》和《易傳》闡發哲理,特別是社會政治與倫理思想的,就側重發掘其中的理論啟示。這樣就形成了象數和義理兩大系統,這樣的兩個各有側重的系統,綿延了兩、三千年。

《易經》內涵豐富,引起的研究興趣也最為濃厚。歷史上,所有典籍中,對《易經》的研究,是文獻最多的一個部類。《易經》不僅其原始意義還沒有得到共識,人們還在繼續探求;同時,它給後來的思想,帶來了很多啟發。諸子百家,各類學問,幾乎都藉助《易經》闡發自己的思想,這又是《易經》系統表現的博大精深的一個原因。

《易經》本身淵博不可測,對於思考的啟示作用也是綿延不絕。只要客觀地看待《易經》及其歷史,尊重它的價值,承認它的效用,對它的認識和研究,還將會有很大發展。


熱帶雨林的午後


說易經博大精深,是真實不虛的,並非是現代人多想。

易經是天地規律、人生原則、事物原理之書,

是古聖先賢在對於宇宙人生仰觀俯察之後,

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這些經過數千年驗證的規律、原則與原理,講的就是天地人和,

規律是不變的。

只是規律會通過事相來體現罷了,

現象是萬變,規律是其宗,

雖有萬變,不離其宗。

所謂“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水月一月攝”。

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輪,

出現在水中的月亮卻是萬萬千千。

雖然有萬萬千千水裡的月亮,

哪一個不是天空那輪明月的影子呢?


書香居


《易經》已經在此,我們在糾結《易經》時,她早已經在等你我們!《易經》是規律,《易經》是先祖對我們無私的奉獻。《易經》是通透者更高層次的階梯,《易經》是彷彿曾經的舊相識。

《易經》是先天八卦的延續,是先祖觀察天地的第一眼。《易經》是透徹者的無言,《易經》是方位,《易經》是星宿,《易經》是河圖洛書的魅力。《易經》是河洛之數的放飛。

《易經》是時間。《易經》是我生苦短,《易經》是今生無憾。《易經》是閒庭碎步,《易經》是路路通閒。《易經》是三生石泮,《易經》是我心安然。

《易經》是知道,

《易經》也無言!


天罡觀復


《易經》包羅萬象,天文地理,詩歌詞賦,仁人秩事,辯證哲學等等。但是算不盡的是人間生死,看的見的是功敗垂成。求知可看《易經》,算命就算了吧!對於算卦占卜切莫盲目的當真,否則害人害已。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馮國超先生著有《圖說周易》在最後文章的結尾是這樣說的,“……用《周易》來進行預測,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遊戲而已”。


德育良才


《易經》是小人文化,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在科學、哲學、宗教、道教、《易經》的基礎上創作出了超越時容、跨越國界、具備永恆魅力的治世經典“中”。“中”是君子文化,因此,兩千多年來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小人文化精英都不懂君子文化經典《道德經》和《系傳》。後來,清華大學收藏的出土文物清華簡中的《保訓》象《道德經》和《系傳》一樣,是難得的君子文化的經典。今天還活著的幾十個國內頂級教授對《保訓》裡面的“中”解釋為中道。試問這些教授:《保訓》裡"昔微假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復厥罪,微無害,乃歸中於河",這裡面的“河”又是什麼意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