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禮在1984:放棄年入20萬元,帶領貧困山村走出一條富裕路

歡迎關注《老招商視界》,繼《首富落馬揭秘》長篇系列文章後,我們又推出專欄《創始人在1984》系列文章。

為什麼要講述1984這個年份呢?因為1984年是我國“現代商業元年”

這一年,首次將改革和開放作為一個整體提出,改革開放進入全面提速時代;

這一年,誕生了無數教父級別的創業者和企業家。

這一年,老中青三代企業家從1984年開始登上中國商業舞臺,在聚光燈下緩慢綻放光彩。

朱新禮在1984:放棄年入20萬元,帶領貧困山村走出一條富裕路




1

在《創始人在1984》專欄中,你將會看到:

魯冠球、何享健、吳仁寶、年廣久等人從創業危險中走出,終於可以正大光明;

柳傳志為了公司活下來,和同事一起倒賣冰箱、電子錶、運動褲衩;

青島的張瑞敏被排擠到了一個荒蕪的破落工廠,鬱郁不得志,一年後他才會舉起大錘;

王石還在販賣進口的攝像機、錄像機、複印機等,萬科還沒個影子。

馬雲、張朝陽、劉永好、朱新禮、任正非、褚時健等人又在做什麼呢?

我們將會以1984年作為時間節點,可能要跨越前後30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講述,一方面為了更加全面看待創業者創業歷程,更是為了評判1984年的時間節點對於他們商業歷程的重要性。

歡迎持續關注。


2

1984年的元旦,山東還是寒風刺骨,再過幾個月才能進入春天。

山東沂源縣東里鎮東里東村的一個32歲的青年,還正在開著一輛裝滿蘋果的卡車。此行的目的地是南京和上海,他盤算著這一趟,一輛車可以賺幾百塊錢是沒問題的。他不知道的是,回來後不久他就要在大家的擁護中成為東里東村的村主任。

1952年5月,沂蒙山區貧困村中的一戶農家出生了一個小孩,在6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父親給他起名“朱新禮”。在這個貧困山村裡,人均不足4分地,因此全家人忍飢挨餓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朱新禮從小很懂事,他從不向父母哭鬧,反而幫著父母哄兄弟姐妹,而且一有空就會上山挖草藥,抓蠍子,捉蟬殼拿到供銷社去賣貼補家用。

20多歲時候,朱新禮去了臨沂市的一家機械技校學習開車和修車,他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和刻苦努力,很快掌握了機器的性能和結構。他可以把整臺拖拉機成千上萬個部件,一個一個拆卸下來然後再逐個組裝起來。他在技校可以說是大神般的存在,甚至教學的老師有問題的時候還要和他討論。

正式憑藉自身紮實的基本功,東里東村的第一輛汽車到村後,朱新禮承包了下來。他做起了跑運輸的生意。山東農副產品豐富,他得知上海,南京等地的市場上農產品能賣出一個好價錢,就毫不猶豫來往山東和上海兩地跑運輸。朱新禮也因此成為東里東村的第一個萬元戶。

經過幾年跑運輸,1982年,朱新禮已經可以每年賺5萬左右了。他很快又新增了2輛解放牌汽車,組成了一個小規模的運輸車隊。1983年僅僅一年他就已經賺了20多萬。朱新禮在當地成為了有名的富豪,威望也在村裡逐步上升,大家對這個年輕人刮目相看。

朱新禮在1984:放棄年入20萬元,帶領貧困山村走出一條富裕路




3

轉眼間到了1984年,村裡進行了村委選舉,朱新禮在村民的擁護下,以絕對的高票當選村主任。此舉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因為跑運輸一年可以輕鬆賺20多萬,如果當村主任,一年是賺不了錢的,而且是費力不討好的活。

朱新禮認為:自己一個人賺錢不算本事,帶領大家,帶領整個村富裕起來才是真正的本領。他決心已定。

朱新禮上臺後,首先第一步要讓大家把土地交出來集中經營,打破往年種玉米,地瓜,小麥的習慣,改種葡萄樹。這個政策一出,頓時在村裡炸開了鍋,很多人不理解而且都不願意上交土地。大家擔心如果不種糧食作物,明年一年的口糧就是問題,明年吃什麼?

朱新禮心裡當然明白,他已經做了市場調查:如果種玉米,每年只能賺100-200元;如果改種葡萄樹每年可以賺5000元左右,收益相差20多倍。

面對大家的不信任和懷疑,朱新禮在大家面前做出承諾:村裡按人頭計算,但凡交出土地改種葡萄樹,每人可領500斤麵粉。村民掐指一算,4分地無論如何也種不出500斤麵粉,於是紛紛上交土地。

為了讓大家有信心,他自己組織上百個村民去青島膠東平度市大澤山考察,這裡的農民就是依靠種葡萄樹發家致富。朱新禮在大澤山對著東里東村的村民演講道:“同樣都是農村,同樣都是農民,大家都是一樣種土地,看看人家賺的錢,看看咱們的;看看人家吃的,穿的,用的,再看看咱們的。大家同樣是一個腦袋,長兩個手,難道咱們都是活該天生的窮命嗎?”

大家開始團結在朱新禮的領導下,聽從他的指揮,朱新禮每月都會帶領大家出去考察市場和行情。

朱新禮在1984:放棄年入20萬元,帶領貧困山村走出一條富裕路




4

一年以後,東里東村的葡萄喜獲豐收。當年便有400多戶村民,一躍成為萬元戶。大家對朱新禮更加佩服,村裡紛紛裝上了電話,成為山東省第一個普及率最高的電話村。當地的武裝部部長,焦急地發出疑問:“家家戶戶都裝上電話,與臺灣聯繫了怎麼辦?”

朱新禮並未停止腳步,他要把東里東村變成富裕村。在他擔任村主任的三年時間內,先後創辦了麵粉廠,橡膠廠,皮鞋廠,皮毛廠等等27家企業,每年營業額上千萬元,交稅幾百萬元。

村裡的福利制度也隨之建立起來,但凡村民每人每年可領取500斤麵粉;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領取養老金;村裡的孩子上大學,所有學費均有村裡支付……當時有人說,拿城市戶口也不換東里東村的戶口。

朱新禮口碑很好,政績非常大,1986年被推選為山東勞動模範,經常去做交流報告。有人紅了眼,背地裡一封匿名舉報信寄給了上級:他讓農民不種地,是在不務正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最後結論認為朱新禮偏離了農民不種糧食的路線。朱新禮有委屈,但是他認為帶領農民致富這個路子沒錯,更加堅定走下去。

1987年,朱新禮將東里東村的企業整合重組,組建成山東省沂源縣東里工業集團。

1988年,朱新禮被安排到山東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習,離開了東里東村。

在東里東村的三年時間,朱新禮給這個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次村委選舉,大家都期盼朱新禮能夠再次回來。



5

1991年,朱新禮被安排到縣政府上班,每天過著看報喝茶的日子。朱新禮可是憋壞了,他找到縣委書記陳傳玉,請求安排到企業中去,實在不願過這樣的日子。

而後,他被調任到縣裡處於破產邊緣的一個罐頭廠。他去的時候,工廠已經負債1000多萬元,拖欠了工人3年的工資。而這個破敗的罐頭廠,就是匯源集團的前身。

朱新禮在1984:放棄年入20萬元,帶領貧困山村走出一條富裕路


1984年對於朱新禮來說是個意義非同尋常的一年。朱新禮曾經接受採訪時說:“我退休後最大的願望是去一個村當村長,一個村裡幾百戶人家,在我的幫助下,大家共同富裕起來,日子有奔頭。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這裡是《老趙商視界》,如果您覺得內容有價值,歡迎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