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一、59式坦克的研制


59式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59式坦克

1957-1958年,617厂主要进行设计研究、翻译图纸、工艺技术文件;1958年底,第一辆用苏联零件组装的国产T-54A开下了流水线。到1959年,617厂已经可以完全独立生产T-54A中型坦克。1959年10月1日,首批国产的32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阅兵,这也是中国产坦克首次向公众亮相。1959年底,中国产T-54A被正式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生产厂研制代号:WZ120)。59式中型坦克的问世,宣告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彻底终结.1960-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对已生产出的59式坦克性能进行全面考核,先后在北方寒冷地区和南方炎热地区试车,累计行驶9000多公里,主要考核其产品质量检验、战术技术性能、使用寿命、适应性及可靠性。设计人员对59式坦克进行部件、零件的设计及计算,以掌握原设计意图,积累数据。同时,为全面测试坦克性能,筹建了中国第一批坦克试验台架。通过试验和部队实际使用情况表明,59式中型坦克战技术性能良好,机件工作可靠,适应性强,维修保养简便,完全符合性能要求。

二、59-1坦克的研制


59式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59-1坦克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中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中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中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和机动性能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

三、59-2坦克的研制


59式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59-2坦克


59-2中型坦克是在59-1坦克和中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同时,1980年开始进行对59-1坦克改进设计的坦克,改进后的坦克称为59-2式中型坦克,产品代号为WZ120B。其改进的重点是火炮、电台和灭火抑爆系统,在火力、通信和对二次效应防护方面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如美国的M-60A2、德国的“豹”1、前苏联的T-72等坦克)。

1980年3月,工厂试制出两辆样车,其中一辆为战斗坦克,另一辆为指挥坦克。1980年4月,对两辆样车进行了多项战技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了改进设计方案,增加了转向液压助力操纵装置、动力室自动灭火装置等项目,并于1981年改装出1辆样车,同年4月完成了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整理工作。随后,投入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84年59-2式中型坦克正式定型。

四、59-2A坦克的研制


59式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59-2A坦克


59-2A中型坦克主要是依靠中国技术改进型号。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军队对新装备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新型二代装甲装备短时间内还难以装备部队的情况下,为了加快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并为改造部队装备的59式中型坦克打下良好的基础,1984年底解放军总部机关下达了研制59-2A式中型坦克的任务,要求参考和吸收59-2式中型坦克等改进过程的成功经验,突出解决59式中型的火力与火力机动性薄弱环节,使坦克在防护、机动性能以及使用性能等进一步改善。

从1984年11月开始至1985年4月,有关科研单位完成了59-2A式中型坦克的改进方案技术设计。1985年10月,试制出1辆初样车,并进行了分系统和部件的性能试验和整车的行驶试验。根据初样车试验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又对初样车进行了改进,并于1986年5月研制出3辆正样车,其中1辆为带机械扫雷器的扫雷坦克。正样车试制出来后,便交付部队进行6000千米设计定型试验,对车辆的战术技术性能、工作可靠性和地区适应性进行了全面考核。试验证明,59-2A式中型坦克基本满足了新战术技术要求,其火力及火力机动性较之59式中型坦克有了明显提高,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也有一定提高。1988年4月,59-2A中型坦克正式批准定型。

五、59-D1坦克的研制


59式中型坦克的前世今生

59-D1坦克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军事革命不仅给军队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军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美军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数字化坦克装甲车辆的欲望。与此同时,中国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新型二代坦克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以59-2坦克为典型代表的59中型坦克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其总体性能仍难以与国外二代坦克相抗衡。1991年8月,总部机关批复并下达了59式中型坦克重大改进的方案及战技指标,并要求在改进中要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原则。根据要求,科研单位研制了2辆59式坦克改进型正样车,产品代号为WZ120C。1993年7~8月,科研单位又试制出2辆改装样车,并完成了战术技术性能的摸底试验。试验证明,改装车辆达到了方案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93年9月,59式坦克改进型正样车(WZ120C)顺利通过了鉴定。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两辆样车又进行了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设计定型试验。试验中共发射炮弹367发,并先后进行了倾斜状态下对静止目标射击等多项射击效能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结果 。

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科研人员又组织对3辆样车进行了射击试验、行驶试验、火控系统测试和灭火抑爆、烟幕实弹抛射和寒区适应性等项目的试验。试验后,有关专家对样车及二代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予以较高评价。1995年4月,总部机关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ZTZ-59D1式中型坦克,简称为59-D1式中型坦克。

目前由于科技技术的发展,59式坦克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59式坦克全部退出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