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為什麼被稱作“詩魔”?

我打江南走過


回答:為什麼稱白居易為“詩魔?”

回答:1.白居易寫詩極其刻苦,特別認真。反覆修改,認真推敲,一再魔練,簡直髮魔了。竟到手指成胝地步。

2.白居易寫的詩韻味豐富,通俗易懂,淺顯明白,雅俗共賞。反覆誦讀,連小孩老婦都明白,聽得懂,都喜歡聽。因反覆誦讀而達“口舌生瘡 ”的地步。

3.自己寫詩飲酒發魔,在詩中寫道“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門西”。

所以,人稱白居易為“詩魔”。

2019.3.13日答


文之苑29


有句話叫:"不瘋魔不成活",這是《霸王別姬》中段小樓對程蝶衣的評價。後來這句話就代表了對某件事痴迷到了極致。

白居易讀書和寫詩極其刻苦,他的鄰居住著一個老太太,每當寫一首詩,他都會拿去讀給老太太聽,老太太覺得繁瑣或者聽不懂的詩他都會拿去改,所以他的詩大多通俗易懂,雅俗共賞。他的一生寫了三千多首詩,正如他在《醉吟》詩裡寫的: 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如此刻苦的努力,以至於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因為他對詩詞的執著刻苦,和那句:"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詩,讓他得了個"詩魔"的稱號。千百年後,段小樓的那句話,"不瘋魔不成活",也有了一個古代版的解釋。

看看那首詩魔之名由來的詩:

醉吟二首 [ 唐·白居易 ]

空王百法學未得,奼女丹砂燒即飛。

事事無成身老也,醉鄉不去欲何歸。

兩鬢千莖新似雪,十分一醆欲如泥。

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


暮雨愛詩書玩對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01“一聖二仙”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國三大詩人。人們尊杜甫為“詩聖”、“詩史”,尊李白為“詩仙”,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神”。其實,在唐代,白居易就被稱為“詩仙”。李白直到清代,才被評為“詩仙”。

吊白居易
唐·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作者李忱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

02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

《舊唐書》中《白居易傳》載:“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意思是,瞭解我的人都認為我是詩仙,不懂我的人卻認為我是詩魔。看來這還是白居易的自述。

白居易《與元九書》中有“我者以為詩魔。何則?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當美景,或花時宴罷,或月夜酒酣,一詠一吟,不覺老之將至。雖驂鸞鶴、遊蓬瀛者之適,無以加於此焉,又非仙而何?”

03後世稱之為“詩魔”

白居易的詩富有韻味,雅俗共賞,下里巴人,婦孺皆知,流傳甚廣。他一生寫了三千多首詩,寫詩到了不成瘋便成魔,不瘋魔不成活的地步。

白居易寫詩勤奮努力,刻苦至極。他拼命的誦讀和全力的書寫,竟達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他自己就此作詩“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


木米文化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在數量上,唐代兩千三百多詩人給我們留下了近五萬篇的作品,其中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許多大家名家和他們的名篇佳作,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唐朝很多的代表性詩人都有稱號,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骨陳子昂,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詩囚孟郊,詩奴賈島,詩豪劉禹錫等。那麼白居易呢?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被稱為詩魔。那麼,他為何被稱為詩魔?

白居易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且很有詩名。後面步入官場,走上仕途,仍持之以恆,孜孜不倦。他有每天朗誦和抄寫詩文的習慣,從朝至暮,筆耕不輟。十分刻苦勤奮。久而久之,其舌頭長了口瘡,手指長了老繭。白居易酷愛作詩,對詩歌一往情深,始終不渝,因而被後人稱為詩魔。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等職。因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力主緝捕兇手,為當權者所忌,貶為江州司馬。穆宗李恆即位後,被召回長安,但他眼見朝延內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不願捲入漩渦,曾出任杭州、蘇州刺史。此後,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官至刑部尚書。晚年辭官,在洛陽閒居。世稱白香山。白居易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的文學主張,主要表現在《與元九書》中。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詩、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早期創作的諷諭詩,如《新樂府》、《秦中吟》等,較深刻地反映階級矛盾,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同情人民的疾苦,具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被白居易劃為感傷詩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是長篇敘事詩的傑作,佈局完整,形象鮮明,語言優美,曲折有致,為後世傳誦之名作。他的詩平易通俗,相傳老嫗能解,因而流傳甚廣。現存詩三千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正好我寫過一篇關於詩人稱號的文章,這裡就直接搬過來給大家參考一下。這裡問到詩魔白居易,便把白居易拿到最前面來。不是長篇大論,但足夠對每位詩人做一個基本瞭解。

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一生寫詩極其刻苦,詩歌數量達到三千多首,彷彿走火入魔。其自有詩曰“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所以後世稱之為詩魔。

詩仙李白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歌飄逸奔放,意象豐富奇特,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多采用誇張的藝術手法,眾所周知李白好酒,其詩歌讀起來也讓人有點飄然欲仙的感覺。賀知章在品讀李白的《蜀道難》之後,驚呼李白為“謫仙人”,也就是被貶下凡的神仙,而宋朝之後,文人長曰“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於是後人稱李白為“詩仙”也是名副其實。

詩聖杜甫

杜甫得“詩聖”之稱號當之無愧,其詩歌大多以“國事民生,兼濟天下”為宗旨,針砭時弊,為國為民,即使“屋漏偏逢連夜雨”也不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開闊胸襟,稱之聖人毫不為過。而“詩聖”之由來,當從明朝說起,明代白沙學派的盟主陳獻章在詩壇的地位崇高,其在《隨筆》之六中曰:“子美詩之聖,堯夫更別傳。後來操翰者,二妙少能兼。”,這樣的評價,正式給杜甫以“詩聖”之尊。

詩傑王勃

王勃擁有極高的詩詞天賦,其詩歌華美流利,宏放渾厚,氣勢磅礴。而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都是一時的傑出詩人,年少成名,俱有不世之才,所以四人合成“初唐四傑”,王勃是四傑之首,所以被稱作“詩傑”。

詩佛王維

王維是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詩歌空靈自然,且由於王維是虔誠的佛教信徒,所以其詩歌有極其明顯的宗教傾向,多表達佛教之禪意。苑鹹在《酬王維序》這樣說:”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所以詩佛的稱號是後人對王維詩歌風格的總結,也是對其詩歌在詩壇中的地位之肯定。

詩鬼李賀

李賀詩中唐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工於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多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後世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長吉即李賀,且其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偏嗜描寫衰老、死亡的事物,故稱其為“詩鬼”。

詩骨陳子昂

陳子昂一生創作詩歌雖數量不多,但是其詩鐵骨錚錚,雄渾蒼涼,寓意深遠,一掃齊梁及初唐宮廷詩人的頹靡之音,大有“漢魏風骨”,所以被譽為”詩骨“。

詩神蘇軾

蘇軾可謂曠世奇才,不僅是傑出的文學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批評家。蘇軾對詩歌的社會功能和審美特性的認識上,蘇軾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淵源。認為“詩須要有為而作”,且主張”詩貴傳神”,故後世稱之為“詩神”。

詩狂賀知章

賀知章好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把賀知章列為酒中八仙之首。其秉性放達,廣交朋友,不拘小節。其詩豪邁不羈,且自號“四明狂客”,故後世稱之為“詩狂”。

詩隱孟浩然

孟浩然詩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與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且因他未曾入仕,隱居山水,又稱之為孟山人。後世也稱之為“詩隱”。

詩囚孟郊

孟郊以窮愁為詩,至死不休,處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侷限於窮苦之吟,好似一個詩中的累囚。元好問有詩云“郊島兩詩囚”。也就是說“為詩所囚”,指孟郊、賈島作詩苦吟,講求煉字鑄句。

詩奴賈島

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後世稱其為“詩奴”。元好問有詩云“郊島兩詩囚”,但一般稱孟郊”詩囚“,賈島”詩奴“,語義相近。

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在眾多詩人之中,是比較有性格的人。詩篇大氣豪氣,少有滿腹怨言或者傷春悲秋,即使條件艱苦,處境困厄,他也能隨性灑脫。白居易有詩讚揚曰“劉君詩在處,有神物護持”。推劉禹錫為“詩豪”,後世也因此譽之。

詩家天子王昌齡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有記載其稱號應為“詩家夫子”,據考證為製版工匠將“夫子”刻成了“天子”,故後世流傳為“詩家天子”。

五言長城劉長卿

劉長卿擅長五言詩,其詩以無言詩為主,因五言詩數量之多,被稱為“五言長城”。


睡前讀首詩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在數量上,唐代兩千三百多詩人給我們留下了近五萬篇的作品,其中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許多大家名家和他們的名篇佳作,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唐朝很多的代表性詩人都有稱號,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骨陳子昂,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詩囚孟郊,詩奴賈島,詩豪劉禹錫等。那麼白居易呢?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被稱為詩魔。那麼,他為何被稱為詩魔?

白居易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且很有詩名。後面步入官場,走上仕途,仍持之以恆,孜孜不倦。他有每天朗誦和抄寫詩文的習慣,從朝至暮,筆耕不輟。十分刻苦勤奮。久而久之,其舌頭長了口瘡,手指長了老繭。白居易酷愛作詩,對詩歌一往情深,始終不渝,因而被後人稱為詩魔。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等職。因藩鎮李師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力主緝捕兇手,為當權者所忌,貶為江州司馬。穆宗李恆即位後,被召回長安,但他眼見朝延內宦官專權,牛、李黨爭,不願捲入漩渦,曾出任杭州、蘇州刺史。此後,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官至刑部尚書。晚年辭官,在洛陽閒居。世稱白香山。白居易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的文學主張,主要表現在《與元九書》中。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詩、閒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類。早期創作的諷諭詩,如《新樂府》、《秦中吟》等,較深刻地反映階級矛盾,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同情人民的疾苦,具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被白居易劃為感傷詩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是長篇敘事詩的傑作,佈局完整,形象鮮明,語言優美,曲折有致,為後世傳誦之名作。他的詩平易通俗,相傳老嫗能解,因而流傳甚廣。現存詩三千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劉連營書法



李生寶938


白居易會稱為詩魔原因如下:

1、白居易寫詩刻苦至極,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分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2、白居易的詩富有韻味,雅俗共賞,連普通老太太也能聽懂,流傳甚廣。他一生寫了三千多首詩,“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過分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寫詩非常刻苦,他寫的詩中有:“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詩句。後人便以“詩魔”稱之。



一點知覺


白居易為何被稱為詩魔?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是中國歷史上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如詩仙李白,詩聖杜蒲,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白居易是河南人,34歲考中近士,為了能夠實現夢想,得中後進入官場。因當時唐朝腐敗時運不濟,又不善於留須拍馬,未獲朝廷重用,被貶到杭州作個地方官也是禿有虛名。

白居易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一生看淡名利,不維利是圖,即然天賜我才無所用,那就寫詩,唯一的愛好就是寫詩舒發感情和對朝廷的不滿。每天朗誦詩歌,和手寫詩文,晝夜朗誦詩文,他寫的詩有3000多首,時間常了經常口舌生瘡,手指長了老繭。他寫詩的手法貫用的是用暗喻的手法,揭露朝廷腐敗,社會的黑暗。他的代表作如《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女深閨人未識。”漢室那有楊家女,分明是借漢室諷刺唐皇好色貪淫誤國。又如《琵琶行》“千載琵琶著君弦,一場悲歌恨無言。魔照萬古流芳事,慼慼共與微未全。”借酒消愁耒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又如“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簡直到了入魔的程度,所以後世人稱白居易為詩魔。





愛國40335


你好,我是青衫,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白居易,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謂詩王。白居易出生於公元772年,河南新鄭人。他34歲的時候中進士,開始進入仕途。在白居易生活的年代裡,大唐王朝已經開始出現衰敗的跡象,面對江河日下的國事,白居易痛心疾首。他先後在盩庢縣、江州等地當過官,還做過一段時間的京兆尹。後來由於受到朝廷的排擠,他被貶江州,之後又到過蘇州、杭州做官,他最懷念的日子,就是在杭州當官的時期。晚年的白居易,一直任一些虛職,日子過得極其無聊。終其一生,白居易也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白居易和元稹被後人並稱為“元白”,和劉禹錫一起被後人稱為“劉白”。

  那麼白居易為什麼會被人稱為詩魔呢?據說白居易一生極其愛好詩文,他有每天朗誦和抄寫詩文的習慣,一般情況下,都會從早上開始又誦又寫,直到晚上,長此以往,他的舌頭因過度誦讀而生了瘡,手指也由於過度書寫而長了老繭。他甚至還寫過一句詩用來自嘲,“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鑑於他對詩歌的過分熱衷,因此後人根據這句詩的意思,將白居易稱為“詩魔”。

白居易稱號詩魔的由來正如他詩中所說“魔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息”,反覆的誦讀著自己的詩句,導致自己嘴巴里長滿了口瘡,詩魔的稱號就是這樣來的。白居易寫詩的題材一大部分都是從自己的身邊提選的,他的詩歌讓人通俗易懂,他的用詞手法主要運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表達最真摯的情感……他從來都不參加黨內的戰爭,淡泊名利。一心只為造福百姓為己任。他的情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詩歌是歷史上的經典,是流傳千年的中華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