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中醫師「新大綱」中醫醫師考試新大綱—內經 上


一、素問·上古天真論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1.“治未病”養生防病原則


2.“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及其意義


3.“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1.“治病必求於本”的臨床價值


2.“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洩,薄則通;氣薄則發洩,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3.“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4.“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慄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四、素問·經脈別論


1.“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和“生病起於過用”的理論觀點


2.“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五、素問·太陰陽明論


1.“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機理及臨床意義


2.“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六、靈樞·本神


1.由心“任物”到智“處物”的思維過程


2.“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20年,中醫師「新大綱」中醫醫師考試新大綱—內經  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