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单位会员


“零输血”手术助肿瘤患者康复


来自深圳的56岁肝癌患者郭阿姨由于肝脏中央长了一个直径约7cm大小的肿瘤,需要尽快手术切除。在疫情特殊时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南院区管委会主任陈亚进教授为其实施了“零输血”手术治疗。术后第二天郭阿姨已能下床自由活动,恢复十分顺利。

因受疫情影响,目前广州市血库医疗用血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需要输血的手术难以按计划实施。但是对于一部分需要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如推迟手术过久,就存在肿瘤转移扩散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可能。因此,如何在疫情特殊时期,尽量确保安全地为肿瘤患者实施限期手术,是医务工作者重点关注和思考的焦点问题。

“郭阿姨肝脏中的肿瘤周围被多条重要血管包裹,如不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持续生长就可能会侵犯周围血管,错失手术切除的机会。”陈亚进教授表示,对郭阿姨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手术治疗迫在眉睫。在进行了全面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并制定了详尽安全的手术规划之后,陈亚进教授带领团队为郭阿姨顺利实施了腹腔镜精准肝中叶切除手术,手术切除肿瘤仅用时120分钟,出血不超过100毫升,术中不用输血,达到“零输血”手术治疗的效果。

据了解,目前除了口腔科普通门诊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部专科都已经复诊,病区也已经开区,发热门诊和急诊24小时开诊。陈亚进教授团队在近两周内,已经为十余位肝胆胰肿瘤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右半肝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等复杂手术,以上手术患者术中均未输血,部分患者术后已康复出院。

“我们在肝胆胰疾病的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基于术前严格评估规划和术中精准可控的操作,在疫情特殊时期,我们外科团队和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密切配合,也可以‘零输血’为复杂肝胆胰疾病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治疗,为患者战胜肿瘤争取更及时的治疗机会。”陈亚进教授表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广东省首家实施“微创、精准”诊疗理念的肝胆外科,肝胆外科综合诊疗能力居全国领先行列,于华南地区最早全方位开展各种肝胆胰高难度微创手术,并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肝脏外科学组腹腔镜肝切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陈亚进教授(右一)带领团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严格全面的术前评估和规划确保手术安全实施


组织职工无偿献血缓解广州地区血源紧张


面对广州地区临床用血出现紧张的情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抗“疫”。2月20日,一场特别的无偿献血活动在该院院本部举行,当天共有228名献血者,共捐献超过6.5万毫升血液。他们当中有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也有他们的亲人、朋友。3月中旬该院还将在南院区组织一次职工无偿献血活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献血



3月4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7楼东区,5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出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自2月8日接管7楼东区以来,已累计治愈出院15人,另有部分患者病情转轻后转院。

十九大党代表、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可慰教授介绍,此次出院的5位患者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33岁。经过抗病毒、中成药和支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达到治愈出院标准。

2月26日,在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的带领下,医疗队创立了“逸仙ICU病房”,这是由一个病房改造而成的小型ICU,由于条件限制,目前只拥有4~5个床位。“逸仙ICU病房”运用重症医学科诊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备具有ICU工作经验的医护团队,“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

“在启用‘逸仙ICU病房’后,我们把危重症患者集中到这里救治。其余的轻症、重症患者也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休息。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救治质量。”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介绍,医疗队还非常重视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例如为他们进行呼吸功能恢复训练等,让他们得以更快康复出院。

此外,“医护一体化”查房新模式已在病区形成常态。“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在这样的新模式下,有助于患者接受更规范的诊疗与护理,促进医护质量的持续改进。


“方舱三姐妹”齐出院,留言对护士“表白”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7楼东区出院的5位痊愈患者中,有3位被医护人员称为“方舱三姐妹”。当时7楼东区是为了缓解重症床位不足而紧急新开的重症病区,“方舱三姐妹”由于病情过重,在2月9日凌晨从江汉方舱医院紧急转入,之后就住在同一间病房的81、82、83床。

在方舱医院的时候,“三姐妹”的情况差不多,都是高烧不退,血氧饱和度也一度掉到85%。“血氧饱和度到了85%就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了,情况是比较危险的。进入病房后我们第一时间上了进行了氧疗、抗病毒、改善营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三个人的血氧饱和度都很快到了95%以上,治疗效果很好。”病区主任周明根介绍,经过十几天的综合治疗,三人相继停止吸氧,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最终达到了出院标准。

前些天,81床的吴女士情绪不太好,心率也有点不稳,一度升到150次/分钟。医护人员耐心询问后得知,吴女士是因为自己的4次核酸检测结果为1阴1阳2阴,没能像其他两位姐妹一样出现三连阴,让她心理出现了一些波动。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莫利波护师得知后,立即为吴女士进行“话疗”,对她进行情绪疏导。“话疗”的效果很明显,当天下午吴女士的心率即恢复正常。

出院之际,“三姐妹”在病区护士们自制的心愿墙上纷纷写下留言,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加油。吴女士在留言中对莫利波护师“表白”,感谢她在自己情绪不佳的时候安慰、鼓励、陪护自己,“感谢逸仙的所有医护人员对我们细心的照料与关心,让我们今天有了健康的身体,说不出来的感谢!感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出院之际,“方舱三姐妹”与医护人员合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81床的吴女士在心愿墙上留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多措并举战“疫”,助力患者康复

吴女士与莫利波护师合影


附视频:“方舱三姐妹”为逸仙医疗队加油


视频加载中...


通讯员:商昌珍、张阳、刘文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