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军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大战

1939年5-9月,在今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交战,无论空战还是坦克战,在当时都是空前的。战争的一方是日本和伪满州国军队,另一方为苏联和蒙古军队。因该地区位于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苏联称为“哈拉哈河军事冲突”,日本则名为“诺门坎事件”。

苏日军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大战

双方共动用近20余万人的精锐部队,火炮500余门、坦克和装甲车辆近1000辆,飞机900余架。战争中,骄横狂妄的日本关东军屡屡受挫,最终被苏蒙联军打得溃不成军,被迫乞求停火。日本陆军省承认“诺门坎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虽然这是一场双方没有宣战的战争,但却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交战,无论空战还是坦克战,在当时都是空前的。8月20日苏蒙联军展开对日军的毁灭性总攻,是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的先兆,是以机械化战争为特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场前的序曲,它对后来的战争进程、军事学术、武器装备的改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苏日军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大战


诺门坎,是中蒙边境的一片荒原地区,距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海拉尔以南约180千米处,即从汗达盖-将军庙-阿穆古朗一线至哈拉河的地区,面积约500平方千米。“哈拉哈”的蒙语为“屏障”之意,河的西岸比东岸高出50米以上,从东岸看西岸如同一座长长的壁障在眼前,哈拉哈河由此地貎而得名。在发生战斗的地方,哈拉哈河的宽度有400多米,而河水宽度仅为50-60米,水深约2米。东岸地区分布着沙丘,丛生着杂草和灌木。一条名叫胡鲁斯台的小河从东北向西南流入哈拉哈河,将诺门坎地区分成南北两片。胡鲁斯台河有1500米长的泥泞地带,对军队行动限制很大。

哈拉哈河西岸易守难攻,从西岸台地俯视东岸诺门坎,如同一幅清晰的训练用沙盘。利用西岸台地制高点布署炮兵阵地,将占据火力的绝对优势。果然,在战斗中日本士兵常常埋怨:诺门坎是苏军的“炮击靶场”。历史证明战争的胜负都与地理因素有关,日本关东军的地理失算为其最终惨败埋下了伏笔。

苏日军队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大战

诺门坎战争的史源,可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此地两个蒙古民族部落间的边界纠纷,1734年雍正皇帝给他们裁决,分界线划在了哈拉哈河以东15-20千米处,边界以西属于喀尔喀部落(民国时期成立蒙古国),以东属于巴尔虎部落(内蒙)1932年伪满州国成立不久,日本关东军以一份俄军标错的远东军事地图为据,挑唆伪满州国修正国境线,将边防巡逻线路向西移到了哈拉哈河,从此双方争执不休。战争种子就这样被埋在了诺门坎的这块温床上。

(喜欢请加关注,精彩还未开始,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