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个薛仁贵吗,有的话,为什么没上凌烟阁?

凹蚂


首先第一个问题,历史上薛仁贵肯定是真的存在,要不然这么多历史著作不可能都记载有他的事迹,比如正史史料《旧唐书》、《新唐书》等等;以及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唐太宗李世民评价: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第二个问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所以没有薛仁贵主要是因为时间问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册封的,都是辅佐秦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而薛仁贵是贞观十八年才参军,那时天下已定,只有一些对外扩张的战争让薛仁贵崭露头角,所以薛仁贵没有进凌烟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组到你,谢谢。



皇帝与首辅


贞观十七年二月(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薛仁贵直到贞观十九年(645年)征高丽时才崭露头角,不可能出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

时间上来说,薛仁贵还未名声大振时,别人已经功成名就了。


回忆杀2004


薛仁贵肯定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他为什么没上凌烟阁呢?这其实主要是因为时间差的关系(至于薛仁贵有没有上凌烟阁的份量,这里先不做讨论)。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李世民设立凌烟阁功臣的初衷。

所谓的凌烟阁功臣,是在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有的已经过世,有的还活着),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唐代后来有几位皇帝也有往凌烟阁中加过功臣图像,但那毕意是属于后话了),用以时常前往怀旧。

也就是说,凌烟阁功臣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开国功臣。

而与之不符的是,薛仁贵虽说属于唐初名将,但毕竟不能算是开国功臣了(薛仁贵的征战始于李世民末期了),所以自然与凌烟阁没有什么关系了。

另一方面,我们就单纯从时间关系上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薛仁贵没有入凌烟阁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设立始于贞观十七年二月,而此时的薛仁贵呢?他还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唐军小兵!


薛仁贵真正的崭露头角是在贞观十九年,在唐军进攻高句丽时,薛仁贵所向无敌,勇猛无前!战后,李世民(已是老年)特意召见了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并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且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从此之后,薛仁贵才开始四处征战、战功显赫的。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的时候,根本就还不知道有薛仁贵这么号人,又何来的入选一说呢?


暗夜思考


1、薛仁贵是我国唐代名将,新旧唐书均有记载。樊梨花也是真实的人物。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2、贞观十七年二月(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薛仁贵直到贞观十九年(645年)征高丽时才崭露头角,不可能出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



鲲是条大鱼


首先历史上确有薛仁贵这人。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 唐朝初年名将,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号称河东王)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而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所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么为什么薛仁贵没有被列入?主要是因为凌烟阁列入的24功臣的日期是公元643年。而薛仁贵展露头角的战役是公元645年的一场征战高句丽的战场上,单枪挑落高句丽一名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才一战扬名。所以说根本不在一个时期上,薛仁贵是后起之秀,资历尚浅。



晴天见雨耳闻雷


确有薛仁贵此人无疑,公元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之时,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在公元658年44岁的薛仁贵才开启他赫赫战功历程,薛仁贵带兵突袭高句丽,他一骑当先,斩敌四百人、俘虏百余人,取得首战大劫。公元659年,薛仁贵率军在横山之上,与高句丽名将温沙门展开生死决战。薛仁贵身披白袍,头戴亮银盔、手持方天画戟,大败敌军。广为流传的三箭定天山发生在公元661年,薛仁贵率军与拥兵十余万的九姓铁勒对峙在天山之下。薛仁贵临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敌军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公元668年,灭高句丽金山之战,薛仁贵率三千骑兵对战二十万敌军。客场作战,兵力悬殊。但唐军斩敌首级五万余,俘虏一万余人,彻底歼灭高句丽主力。金山大败后,高句丽集结最后十一万重兵,殊死一搏。薛仁贵仅带两千玄甲骑兵发兵扶余城。仅用七个时辰,玄甲骑兵斩敌两万余。消灭高句丽最后一支劲旅。自此薛仁贵大名威震华夏。



凌烟阁24功臣是公元643年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此时薛仁贵还没入伍,何来战功立于凌烟阁之上。而薛仁贵虽说战功赫赫,也比不上他的上司李绩。论战功,李靖,徐茂功,侯君集,刘仁轨,苏定方等大将,他们军功比薛仁贵大,职位比薛仁贵高,可在民间名气却远不如薛仁贵。何解?这些人除了正史对他们大肆褒奖,但民间却没有多少事迹,没学过历史的对他们不甚了解,但薛仁贵却不同。薛仁贵这些事迹都有可演绎性,民间老百姓都喜欢看热闹,历史上很多类似的例子:郭子仪并没有李光弻在安史之乱中的军功大,但是郭子仪在民间家喻户晓,知道李光弻倒不多。诸如此类,有的也是有很多神化色彩,并不被当时官方所认可。

总体来说,历史有薛仁贵此人,也有颇多战功,相对于凌烟阁上的功臣还是比不上。到了唐朝后期,连孙德昭、董从实这样小角色都上了凌烟阁,时代因素导致了一些问题吧!


折梅相问


中国唐代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高宗时期。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骁勇善骑射。长成务农,娶妻柳氏。为唐朝名将,勇于力战,长于用兵,深于谋略,建立了赫赫战功,从而为唐前期的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他在战争中有时治军不严,纵兵掳掠,收受赂贿,又往往斩杀过多,失之残酷。薛仁贵还忠于职守,从他任安东都护时的情况看,也有一定的理政才能。 贞观末,想亲征高句丽,从贞观十八年(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薛仁贵就到将军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亲征高句丽,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从此,薛仁贵名闻三军。 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今辽宁海城南) ,高句丽遣将高延寿率军20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恃骁勇强悍,想立奇功,即穿上异于众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腰挎两,大呼陷阵,高句丽将士纷纷倒伏,杀开一条血路。随之继进,高句丽军被打得大败。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望见,战后特召见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北门长上[云泉府果毅,职守皇宫玄武门(北门)及唐征高句丽还军,唐太宗还特对薛仁贵说:“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之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并加封薛仁贵右领军郎将。征高句丽后到时期,薛仁贵一直守卫玄武门。 永徽五年(654年),行幸万年宫(在今陕西麟游县西),第一天夜里就遇山洪暴发,直冲万年宫北门,卫士们见水势凶猛各自散去。而薛仁贵登门向宫内呼叫水至,听到喊叫,急忙出宫跑到高处。当唐高宗回头看时,大水已经涌进了他的寝殿。躲过大难,唐高宗感激薛仁贵,特赐薛仁贵御马一匹。 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与等同征高丽,连败高丽军于新城、扶余,经两年奋战,终于平定高丽。薛仁贵在胜利后被派镇守平壤,指挥高丽境内的常驻唐军。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率唐军十万征讨吐蕃,但由于副将郭待封私自行事,仁贵部被吐蕃军四十万所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被撤职。 不久高丽叛乱,薛仁贵再次被启用,但不久后又因罪被流放。直到开耀元年(681年),六十八岁的薛仁贵才因大赦回朝,率军抗击突厥。突厥听说领军的是薛仁贵,吓得四散而逃,唐军大获全胜。永淳二年(683年)病死,年七!。 凌烟阁24功臣是李世民在贞观17年的时候册封的,是贞观18年才去报名参加火头军。也就是说封功臣的时候还是一介草民,


小田j


没有查资料,完全凭印象,抛砖引玉吧。

薛仁贵是真有的。山西人。但是妻子柳银环、儿子薛丁山,却不是历史人物。最有名的“汾河湾”“薛刚反唐”之类的热闹故事,完全是虚构。

在传说中,薛仁贵是在唐太宗坐稳江山、出兵远征时,才从“伙头军”的草根阶层逐渐脱颖而出。而在历史上,他的主要故事发生在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时期。

再说凌烟阁,也是有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诗就用了这个典故。但凌烟阁好像是唐太宗所建,在阁上悬挂了二十四幅开国大臣的画像。

好吧,凌烟阁,侧重的是开国元勋。而薛仁贵呢,大唐开国的艰苦与荣耀,他根本没赶上。

他生得晚了,没赶上开国。


栖鸿看红楼


薛仁贵史书上是真有的。

薛丁山,薛刚则是在正史上没有听过这号人物,杜撰的可能较大。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

薛仁贵是出生在614年,唐朝初年的名将,是在贞观年末开始当兵,攻击过突厥,降服过高句丽,征战数十年。曾祖父,祖父薛衍,父亲薛轨,后来薛家因为薛轨早逝开始了家道中落。

薛仁贵又名薛礼,唐初名将,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是确确实实存在于历史的人物。

他开始崭露头角是在贞观十九年,而此时凌烟阁诸功臣都已经确定。


小胡蝶


1、历史上存在薛仁贵。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2、唐贞观十七年二月(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后又有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

3、凌烟阁成立时,薛仁贵才参军,还是普通士卒,645年在辽东战场征战高丽才崭露头角,后升游击将军。

4、凌烟阁为怀念开国功臣而设立,薛仁贵成名在凌烟阁设立之后,虽然后面皇帝还增加了一些重大贡献功臣,但薛仁贵的战功无法进入凌烟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