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基础不是楷书,那么书法的基础在哪里?

千千千里马


书法的基础当然不是楷书,实际上说书法基础是楷书实际上很没有道理的,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书法技术的研究也越发透彻。毛笔的运行轨迹、下压力度如何配合手上的动作、笔墨入纸的深浅,这些最终落在纸上的东西已经被全方位的穷举过一遍了,得出的结论就是,书法的技法复杂程度基本上是这样排列的:

篆书行书

从难易程度看,楷书位列第三,实在不能说一个稍具难度的书体是书法的基础。


01、书法的基础实际上应该是“比较高的控笔能力”

一些清楚书法培训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一些针对展览或者书法艺考生、成年人的培训中,一般在初级阶段会画几天的线,包括“横线”、“竖线”、“蚊香”等等。

接受过这种训练的书友应该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在不用写一个字的情况下,掌握 中锋用笔、掌握调锋的方法、写出扎实有力的笔画,甚至在进入临帖环节,笔画间距的观察能力都有赖于在初始阶段进行的这种训练。

而掌握这种能力以后,就可以算是有基础了。

02、基本能力背后的“基础书体”

画过蚊香以后,就要进入书法的学习了,选择什么样的书体就成为了很大的问题。通常老师会推荐以篆书作为入门,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是因为篆书只有线的组合,篆书中有直曲长短但是没有点横撇捺的概念, 在画线阶段,如何使用毛笔写好有力量而且厚实的线已经经过了大量训练变得非常熟悉,这时候进行篆书学习,不过是对这些线的组合进行练习,相对来说是很简单的。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在传授自己儿子书法时说:“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我想历史上的一些书法家基本上都听到了耳朵里且记在了心中,我们翻开书法史看看,但凡有名的书家在历史上的记载中都是能写篆书的,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可能未必是受了王羲之启发,但是用篆书入手来训练对毛笔的基本控制能力是经过实践,非常靠谱的。

关于书法的基础,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到评论区讨论~


清妙集


学习书法,不能只用哪种书体来当全部的基础,更不能按年代久远来选择。书法的基础是不是楷书,我们要从识字书写和书法书体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聊一聊识字书写。毫无疑问,从楷书成熟之日起,千百年来大多的识字书写都从楷书学起,如果从其它书体开始学习,将大大增加了读书识字的难度。楷书相对而言,一笔一画皆中规中矩,易于辨识,学习效率更高。

其次,就要说到书法书体了。比较公认的书体为真(楷)、行、草、隶、篆,这五体又因时代以及代表人物不同,分为很多流派,各个书体以及流派的笔法、结体、章法等等都有所不同,入门的练习也不太一样,但又大道同源。单凭楷书而看,自王羲之时代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会写楷书的(有些可能诸体皆长)。由此可见,单纯的把楷书定为书法基础,有点片面,但一个书家如果连楷书都写不好,又何以服众?

综上所述,鄙人总结一下,中华文明从发展至今,总体趋势是前进的。读书写字,普及文化,当然要从楷书入手,而后再深层次地探究上层建筑的书法艺术。书法的基础是控笔,楷书的普及率和辨识度都是最高的,表现为书法艺术时对控笔的要求也较高。如果真的能将楷书写好,再研究其它书体就事半功倍。以上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海涵[祈祷]







龙铭书客


书法的基础不是楷书,那么书法的基础在哪里?书法的基础可以说是楷书也可以说不是楷书,只是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书法的基础是技法,技法包括笔法、笔势。

至于说书法的基础不是楷书也是楷书,主要是从书法入门选择字体的角度来说的,你选择了楷书作为书法学习的入门,那么楷书就是基础,若是你选择了隶书或者篆书,那么隶书和篆书就是基础,只是出发点的不同而已,但是,不管是楷书、隶书还是篆书等其都包含着笔法、笔势方面的技法。

一、正体字

书法发展至今有近3000年左右的历史,一般大家公认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其中,篆书、隶书和楷书是属于正体字,我们学习书法一般是从正体字开始学起,用以养成规范建立基础。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技巧是书法的基础,从入门字体的角度来说,学习哪种字体,那么哪种字体就是基础。

二、书法的基础

书法的基础就是技巧部分。书法包含有笔法、笔势和笔意三大要素,其中笔法和笔势是属于技巧。如此,就是说笔法和笔势是属于书法的基础。

其实,书法的基础并没有那么的简单。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这些都应该归纳入书法的基础中,你需要懂得毛笔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选择一支适合自己书写的毛笔;你也需要懂得墨法的运用,不同的风格中进行表现;你必须懂得纸张的区别,什么是生宣?什么是熟宣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写不同大小的字使用的是什么纸张;你也必须懂得砚台的选择,不同质地的砚台有不同的书写效果。等等。

创作和钤印的知识,创作中的一些技巧和知识也是书法的基础,你需要懂得布局、题款等;钤印的相关知识你也必须懂得,引首章、名号章、闲章等相关知识以及加盖位置和印章大小选择等。

总之,

书法的基础是相对的基础,我们所说的基础都是相对书写而言的,书法是一门系统艺术,除书写外还有其他的知识需要学习,而这些都是算入书法的基础。


书法有云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够严谨,应该说:书法的基础不一定是楷书,那么书法的基础在哪里?楷书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字体,用来打下书法的基础是肯定可以的,只是看以什么作为参考来做出这个问题的判断。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参照物如果是以魏晋风度为代表的“自由书风”,那它本身其实就是在“法度”和“自由”之间选择了“自由”。当然,从这个问题出发的“法度”已经是过度的法度了,不是我们说的唐尚法的“法”。

我们都知道“魏晋风度”是一个散发着质朴自然气息的体系,相对而言更具生命感,历代学书法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但是我们要知道楷书可不是到后来引起“模式化”问题后才有的,魏晋也有楷书,唐代的楷书虽然法度严谨,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不是那么死板的,这个问题直接把罪全部推到楷书身上,很明显不妥。

要说什么是书法的基础,恐怕没人能回答出来,因为这不是个量化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除非有人把归属于书法的所有字体风格全部去做一个实验,得出一个“科学”的结果。但这是不可能的,书法本身就是个模糊概念,没有确定的边界,然后练习书法的人也是个不确定的因素。没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哪来确定的研究结果,可见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楷书的规矩阻碍了“书法家”们的自由。搞“艺术”的人视自由为生命,偏偏心里早就带上了“不自由”的影子,如影随形,自然是难受了。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需为这个事烦恼,很多人一辈子也就是写到“规矩”而已。如果你还有更高的追求,最好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前把你以后不想要的东西在练习中主动忽略。

再好的东西也会附带不好的成分,区别只在于多少,所谓是药三分毒,除非你放弃治疗。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如果还有好的看法可以一起探讨。


半成草堂书法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汉字书写的法度,汉字都会由基本笔画来组成,每种书体的不同决定了这个字的书写规律和书写方法,就单独练一种字体来讲,只要你熟悉掌握你想要练好字体的书写规律、方法并运用自如,这就是你书法的基础,任何字体皆遵循此理。




灑度


书法约基础在哪里?难道已经有人破解了“书法”二字的源头?

如果在不知“书法”之源的情况下,“书法”基础从何谈起?本人当然也不知道“书法基础”是什么。

但是,如果说是“学书”源头的话,古人到是有论点,本人还根据这个论点在“学书”中,那就是《毛公鼎》。

李瑞清(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加上王羲之家族的书写“秘笈”,说的尽然是练习“篆书”。说明《毛公鼎》是书写基础的说法是成立的。

问题是,又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个道理呢?更何况很多所谓的“书法家”认为写《篆书》只是一种装逼行为呢……扯蛋的书法!


吕永亮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是现在我们学习书法的一个基本的共识。

当然,也有人认为楷书并不是书法的基础,书法的基础也可以是隶书或者篆书,虽然也有很多人从篆书或者隶书入手学习书法,并且也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对于这个方法我还是保留意见。

我们可以通过篆书或者隶书入门,但是楷书还是要写的,学习楷书对于书写者的训练作用,是不能用篆书或者隶书完全代替的。

唐代之前当然也有楷书,早在北朝时期就有成熟的魏碑,当时的人学习书法,肯定也是先练习为魏碑的,魏碑属于楷书的一种,也是当时的主流书体。

汉代之前楷书没有出现,当时的人初学书法肯定也不会练习楷书,但是当时的书法还处于艺术的萌芽状态,是书法的半自觉时期,书法艺术自身还没有完全成熟。

而一旦书法艺术成熟,必然会有一个相对来说成熟的训练体系。

而楷书作为五种书体里面最晚成熟的一种书体,无论在技法还是结构上都比篆书和隶书丰富,对于书法的初学者能够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

所以古代书法家才选择楷书作为初学入门的训练字体,这无疑是很明智的。



栖枫子


我认为书法的基础首先是文化,会书法的在古代首先是个文人并且还有地位,现代会书法的至少也得是半个文人。所以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其次掌握: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控笔能力,以及文学,历史,美学等知识。楷书的含义比较宽泛,任何一种字体达到法书的标准都可以称作楷书,不管哪种字体如何称呼,书法的基础必须是以上我所概述的那样。




锦业书法56662


书法的基础在哪里呢?

看完我的回答,你就知道了。

甲骨文

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中国文字。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

是秦国的通用文字。

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更容易书写。

隶书

隶书多秦隶、汉隶。

一般认为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

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草书

草书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狂草和小草。

楷书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来看,楷书的出现是在汉末三国时期。

楷书雏形于汉末三国,发展成熟于两晋,定型于隋唐。 基本上在唐代达到鼎盛。


君饮茶


我给你说前门楼子,你给我肩臂头子[呲牙]看了这么多对立的回答,觉得这是个易产生理解岐义的题目。

首先,从书法发展史来看,楷书当然不是书法的发展基础,而是篆书甚至可此说是甲骨文,进而才进化出隶书,章草,隶办进化到魏碑发展楷书。章草进化到草书。从这个角度,楷书不是书法的基础没问题。

其次,从练习书法的途径看,楷书一定是书法的基础。当然有人跳过楷书,直接由隶篆入门研习,非如此也不是不可。但楷书之所以为基础除了本身矩整美观外,易识且实用,书写较快是其优势。隶篆书写较慢,行书草书虽书写快但辨识困难。打个比方,隶书如爬,楷书书如走,行书如快走,草书如飞奔。人当然要先字会走,再学跑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楷书一定是楷书的基础。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说只要各取所需,各花入各眼,天空飘来六个字“这都不是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