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七十年,從一房難求到房住不炒,房子越來越純粹


中國樓市七十年,從一房難求到房住不炒,房子越來越純粹

七十年中國經濟風起雲湧;七十年中國經濟幾多變遷。作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房地產,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福利分房,幾家歡喜幾家愁!

可能現在很多人由於住房的壓力,開始懷念當年福利分房的時代,卻不知那個年代因為房子,幾家歡喜幾家愁。由於那時候房子是單位自籌資金建設的,住房遠遠不足提供居民使用;單位裡面分房也是按資排輩。那個時代,一家兩代人好幾口擠在四十平米的房子裡,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生活都不能保證,更別說品質了。


中國樓市七十年,從一房難求到房住不炒,房子越來越純粹

終於可以買房,但好日子一不留神就過“窮”

上世紀90年代,福利分房逐步取消,商品房開始走向市場。這讓一些“70後”趕上了,當然也著實過了一段時間的苦日子。東拼西湊弄了幾萬塊錢,肉不敢吃街不敢逛,買下一套房子。

儘管到二十一世紀初,房價開始探頭,已經工作了多年的他們已經有能力換到新式住宅;但是,賣了舊的房子而換成了更大、更新、更漂亮的小區的房子,結果是房子越換越新、越換越大,而負債也同步增加了,收入卻沒有同步的增長。在房產市場本來佔有先機的他們,竟然在自己的大房子裡開始過“苦”日子了!而且,除非是專業炒房投資的人,即便是趕上2016年房價暴漲,這些人充其量只是讓財富跑贏了通脹,並沒有如想象中那樣暴富,為什麼?以自住為目的購房,實際上不能算作投資。

樓市低迷的時候,他們看中了其他投資領域的項目時,卻發現自己竟然拿不出一筆資金去經營,因為國內房產既不能增值抵押,又不能部分套現,唯一能做的就是賣掉;樓市大漲的時候,卻猶豫是否要等更高的房價而錯過時機。總之,他們是別人眼中羨慕的先富起來的人,自己的苦水卻只有自己知道。


中國樓市七十年,從一房難求到房住不炒,房子越來越純粹

當房奴是幸福的,當房奴是心酸的!

“80後”“90後”曾被定義為獨生子女一代,不負責任一代等等,現在看看他們真冤。“大學擴招就業難、房價嗖嗖往上竄,剛剛熬過而立年,退休時間往後延”。目前,第一批80後眼瞅著就不惑之年了,第一批90後也到了而立之年了。大多數人面臨已經不再是結婚生子的壓力,而是撫養孩子,贍養老人,贍養自己的壓力,再加上房貸,不能不說“壓力山大”。

不過,這一部分購房群體有別於其他年齡層的消費者,他們想買房但經濟實力有限,即便是對於買房更加積極、更有熱情,而且不懼怕貸款,但依然逃脫不掉一個本質和事實:賺錢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逐漸敗下陣來;乾脆“委曲求全”地向雙方父母融資了;因此,正應了一句老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桃子就顯得容易和簡單多了。既然房子已經買了,慢慢償還貸款就好了,反正工資掙的錢也根本沒有機會攢到第二套房子的首付。久而久之,銀行忠誠的“打工族”培養出來了。


中國樓市七十年,從一房難求到房住不炒,房子越來越純粹

房住不炒,或許讓人看到了希望

終於,在2018年,房住不炒漸漸成了大多數人的共識,也是國家制定房地產政策的指導精神。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對房子單一的依賴,把房子看成財富的載體而非民生的保值。誠然,房地產市場化帶來了很多問題,讓國人居者有其屋,至少實現了“人均40平米”這一目標。現在,是時候解決這些問題了,是時候把國人的財富觀從炒房上引導開了。畢竟,從財富的本質說,不是看有沒有房子,而是看有沒有通過房子的存在真正的創造了收入性財富的積累,有沒有建立可持續的被動租金收入,有沒有獲得可抵押和融資資產的匯聚,否則,漲價的房子依然有可能讓購房者成為房奴。


中國樓市七十年,從一房難求到房住不炒,房子越來越純粹

綜上,國人從被房子奴役,到被房價奴役,現在終於開始反思,重新思考房子與財富的關係了。很多人都不覺被奴役,那就更應該警醒。如果跳不出房產投資的怪圈,看不到房產投資的本質,那隻能說,無論是“有房者”還是“無房者”,都會成為房子的奴隸。問題是,未來如何擺脫這種奴役呢?在房住不炒的思路下,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財富狀況、未來的財富規劃正確處置房產,才是擺脫束縛的關鍵。投資方向錯誤,房價上漲,財富卻是水;投資方向正確,房價下跌,持續的租金收益也能賺錢;理財方案錯誤,買到的自住房只會帶來煩惱;未來規劃得當,即使租房也會帶來幸福的人生。


免責來源:凡註明 “來源:XXX”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僅供讀者參考,不用作商業用途。如涉版權等問題,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