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三個特徵,所謂起跑線其實取決於父母

身邊同事家的兒子不聲不響的考上了清華大學,在大家一片祝福聲中,有人開始向孩子的媽媽取經。媽媽只是笑笑說我們也沒有特意去培養、要求他,都是靠孩子自己自覺。大家都覺得媽媽有所保留,不肯分享。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作為普通工薪家庭的他們,不能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教育資源,孩子優秀主要靠的是家庭教育和引導。看看身邊別人家的孩子,好像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位不簡單的父母。

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2017年春節,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開播,來自上海的16歲高中生憑藉深厚的詩詞功底奪得冠軍。2019年,直接保送北京大學,讓她成為幾乎每個家長都想要的孩子。殊不知,你眼中優秀的孩子小的時候也是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三個特徵,所謂起跑線其實取決於父母

武亦姝剛進幼兒園時,望女成鳳的父母就為她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除了上學以為,還要跟爸媽學識字,背古詩,繪畫…可是武亦姝並不喜歡學習,常常扔掉書本偷偷跑出去玩。武亦姝的父母雖然心急如焚,但也知道強迫學習並不是好辦法。

一次,爸媽帶著武亦姝去拜訪個朋友,看到人家的孩子愛讀書,連一本大人都覺得枯燥的《新華字典》都能讀得津津有味。武媽媽連忙取經,詢問培養方法,答案出人意料:他們根本沒有培養過。

孩子的父親是學者,母親是作家,客廳、書房、臥室、兒童,隨處可見各種書籍……只要你想讀,隨手就能拿到自己喜歡的讀物。沒事時,全家人就聚在一起讀書,不斷交流提高

這件事讓武媽觸動很大,果然是言傳不如身教啊。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都不愛看書,何況孩子?

明白這道理,武媽首先就想到了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的爸爸以後不準打牌了,要陪著孩子一起看書。小小的武亦姝看到父母都坐在那裡看書,也慢慢受到影響,開始安靜下來看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詩詞、文學到專業書籍沒有不涉獵的,成就了才女的稱號。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能一味強加要求,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比起說教、強迫短期有效的手段,樹立榜樣的方法長期有效。

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

李亞鵬的女兒李嫣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個唇顎裂的嬰兒,雖然做過手術但不可能完全抹去這樣一個印跡。

李亞鵬在接受採訪中所說:我希望她將來長大以後,當遇見別人異樣的目光的時候,她可以對別人詫異的目光回報一個最甜美的微笑。那這樣一種微笑我們從何而來?什麼樣的教育可以讓她長大以後能夠給予別人這樣一個微笑?我想只有愛。

而李亞鵬也確實做到了,給予女兒足夠的愛,讓她成長為一個內心足夠強大、擁有安全感的自信女孩。當李嫣自信、大方的出現在國際模特舞臺上,所有人對她一致好評,沒有人關注她不完美的唇形,全部被她的大氣磅礴所征服。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三個特徵,所謂起跑線其實取決於父母

最近一期《朗讀者》,李亞鵬分享了在日常中陪伴女兒李嫣成長的一些事情:每一年的新年,他都會帶女兒登高爬山。每天睡覺前,逐字逐句地教女兒唸誦《金剛經》。他還會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的那些天,陪女兒去往十三陵水庫的某個固定地點,用一整天的時間進行科學觀測。這樣一個習慣,一個月2次,一年24次,至今已經堅持七年,風雨無阻。

正是因為他用心的陪伴,給予孩子始終如一的愛,使他內心充滿安全感和歸屬感,讓她有強大、富足、充盈的內心去面對這個可能不太友善的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朋友,理解、尊重並支持孩子

最近,朋友圈被《奇葩說》的詹青雲刷屏了。哈佛博士、“學霸型辯手”、遊歷過20多個國家,成立過支教團,做過記者,跟人合夥開過旅社……90後女孩詹青雲如此豐富的履歷讓人驚歎。

但這位“別人家孩子”可不是生來如此。20多年前,詹青雲是個實實在在“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從小學到高中,她經歷過6次轉學,每到一所新學校,都是落後分子。有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說她是“笨豬”;有老師用歇後語罵她“詹青雲呀,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了”;還有一位老師當著她的面告訴她媽媽:“這孩子將來連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有這三個特徵,所謂起跑線其實取決於父母

但是面對如此批評和質疑,詹青雲的父母卻從未苛責過她,相反的,他們始終給予了她足夠的信任和鼓勵。

每當詹青雲苦惱自己的成績時,媽媽總是在一邊哈哈笑著,然後拍著胸脯告訴她:“彆著急,媽媽能掐會算。媽媽算過了,你到了四年級,就會變成‘好學生’了。”

到了四年級,詹青雲的學習成績仍舊未見起色,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她:“不用急,媽媽重新算過了,你變成‘好學生’的時間就在初二!”

直到高一,媽媽的預言才開始慢慢實現。正是因為,父母尊重並支持她,給予最大的信任,讓她順應自己的成長節奏,一步步蛻變為現在的自己。

青雲喜歡看書,爸爸就盡多可能帶著他去出差,讓他可以有大片時間可以去看書;看到女兒喜歡玩四驅車,就把客廳的沙發、茶几都賣了,放上了專門為女兒買來的四驅車賽道。

青雲父母一直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為她考慮,從來沒有強迫,更多的是順應、理解、尊重。真正做到了把她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她的需求,從始至終沒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女兒身上,讓他順應自己的節奏去成長。

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刻畫進孩子的血肉裡的。

在這個強調起跑線的年代,不可否認優質教育的巨大影響。但我們不能人人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但在我們能力範圍內,儘量去做一個合格、優秀的父母,用我們的言行、態度去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