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蘇聯二百五十萬紅軍,德國七百萬軍隊為何保不住柏林?

朱維妙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解史。

二戰後期,德國面對同盟國的圍剿,徹底失去了對戰爭的主動權,無奈的希特勒下令總動員,以儘可能多的兵員數量拖延同盟國軍隊的前進步伐!



題主的問題並不嚴謹,如果德國在本土布置有700萬的軍隊,蘇聯是無論如何都不敢進攻柏林的。

為了應對四面八方的敵人,希特勒已經盡到了最大努力,將僅有的兵員佈置在重要的關卡,德國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希特勒在二戰後期已經不奢望贏得戰爭的勝利了,可能在心裡唯一的希望就是幻想著談判。在面對著資源耗盡,士兵戰鬥素養低下的德國,蘇聯人可謂是兵強馬壯,在戰鬥中磨練出堅強意志的蘇聯士兵,已經由農民完成了軍人的改變。參加過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蘇聯人,面對大部分都是由少年組成的德國軍隊,自然有充足的勇氣進攻柏林!


事實上,蘇聯人在策劃進攻柏林的時候,德國已經沒有太多職業軍人組成的部隊了,在希特勒的瘋狂進攻計劃中,德國士兵在組建之初的精銳,已經大部分被殺死在了蘇聯的戰場上。

蘇聯人發起進攻柏林的250萬軍隊,遠遠大於守衛柏林本土的德國軍隊。被同盟國封鎖的德國,沒有了重武器的支持,沒有了槍支彈藥的保障,更沒有可以戰略迂迴的空間,以弱勢兵力和相差懸殊的戰鬥力對抗蘇聯軍隊,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總結:德國並不是以700萬的軍隊在對抗蘇聯的250萬人;也不是德國在發起二戰的時候,組建的軍隊在保衛柏林;物資和武器裝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充足的供應和保障;柏林沒有迂迴的空間便於德軍發起運動戰!


詩涵果果解史


有關說法太過想象話了吧。德軍擁有七百萬,這個說法是德軍的總兵力,不是僅僅在柏林的德軍,實際在柏林附近兵力不多,德軍宣佈上,稱為一百萬,實際上在八十萬左右。

蘇軍的總兵力不是隻有250萬,在一九四五年時,蘇軍的總兵力在一千萬以上,其中投入對德作戰的兵力近700萬,所謂的250萬僅僅是在德國柏林一線,專門進攻柏林的部隊。同時,西線的英美也有三百萬以上的兵力,德軍沒有兵力優勢的問題。

蘇德在柏林戰役中,雙方兵力為,250萬對80萬,蘇軍佔據的三倍左右的兵力優勢,同時德軍在此前的作戰能會消耗太多,坦克數量非常低。質量也不高。

相比之下,蘇軍進入了全盛時期。德國根本就沒有守往柏林的可能了,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有新鮮的臺灣的水平,柏林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麥田軍事觀察


面對二百五十萬人的紅軍,為何德國七百萬軍隊保不住柏林呢(柏林保衛戰中真正的德軍只有80萬)?

我的回答就是“勢”。

1940年德軍制訂了巴巴羅薩計劃,在計劃開始時,德國總兵力是800萬,其中蘇德戰場是500萬人,而蘇聯是1700萬人,但在戰爭爆發後,德軍攻勢凌厲,蘇聯根本抵擋不住德軍的閃電進攻,在戰役發起後的三週內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萬蘇聯紅軍被俘,以至於德軍打到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近郊。這是勢,這種勢是攻勢,是一種有計劃、有預謀,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的進攻,就“勢”不可擋。

同樣,在二戰末期,同盟國對軸心國進行開始進行各個層面的打擊與反攻,德國、日本的攻勢開始得到遏制,並不斷在戰場上得到反轉。在歐洲戰場上,英法聯軍實現了大撤退,雖然損失很大,但仍有30多萬人撤到了英國,在蘇聯戰場上閃電戰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這讓德國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而一但進入反攻,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開始潰敗,在西線戰場上英美法等盟軍開始了成功在諾曼底登陸,也開始進入反攻,德軍由此由攻轉守,形勢大變。

更為重要的,德國的資源有限,打不起持久戰,而兵員也是極度的缺乏。到柏林保衛戰時,德軍節節敗退,而對面戰場中蘇聯有25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206萬人(含波蘭軍隊15.6萬人),6250輛坦克和突擊炮,41600門火炮,7500架飛機。而德軍共約55萬人,以及中央集團軍群一部第四坦克集團軍約15萬人,還有柏林衛戍部隊共約12萬人,合計約80萬人。而這其中十幾歲的童子軍都成了主力,而他們缺少必要軍事素養,在志在必得的紅軍面前就顯得不堪一擊,而從其它戰場上傳來的失敗情緒在整個德軍中蔓延,這種動搖與不安,使戰爭就走向了失敗的一面。

德國在戰爭的初期,勢不可擋,勢如破竹,這跟各國準備不足,重視不夠有很大關係,而到了後期,同盟國開始從各個方面集結並開始反攻,而德國開始從攻轉守,由盛轉衰,這就是大勢,這種勢註定了德國的失敗,這也就是柏林保衛戰中蘇聯紅軍成功的原因。


華豎


德軍700萬的人數也就是濫竽充數的,其中包括很大部分的平民和傷員。



德軍西線主力只調回了10萬左右兵力,有一部分還調去東線抵抗蘇軍,剩下的20萬被盟軍死死的黏住。而捷克斯洛伐克軍團自主組建的40萬軍隊,在德軍在維也納戰敗後就已經脫離了德軍序列。還有鄧尼茨的海軍15萬人,東德的近10萬部隊,加上零零散散其他部隊,也就只能100萬人左右,雖然他們是軍人可其實基本都是臨時招來的,就比民兵正規一點罷了。只有很少很少的精銳在其中,然而也成不了多大氣候,只是增加了苟延殘喘的時間罷了。根本就無法與昔日1940到1493年精挑細選的德軍相比。戰鬥力大大下降。加上日漸戰敗,德軍士氣又被拉下一層。



相比於蘇軍,早已恢復元氣,250萬蘇軍對於那濫竽充數的德軍來說就是噩夢,因為德軍抱著必死的決心反抗,蘇軍還是損失慘重。



不過即便德軍有再多兵力也無濟於事,戰敗是必然的結果。帝國的命運也許希特勒在發動二戰時就知道會如何。




Warfare戰爭原形


柏林守軍哪來700萬,這會兒德軍總數加一起,700萬都得打個對摺。再給希特勒700萬部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配上充足的後勤,他能打到海參崴,都停不下來。



柏林戰役中,蘇軍有三個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270個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兵力總數達到250萬人。而柏林守軍人數就少的多了,總共80萬人,48個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兵力對比上,德軍被碾壓,這種戰役,蘇軍再打不贏的話,1942年蘇聯應該就被團滅了。


1945年年初的時候,德軍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剩下的就是苟延殘喘了。美蘇兩軍大刀闊斧的向德國挺近,一月佔領東普魯士,二月佔領西普魯士,三月圍殲B集團軍群,四月易北河美蘇兩軍會師,德國這會兒只剩下最後一搏,為尊嚴而戰了。

德軍在這個時候,剩下的也就300萬左右的作戰部隊了,而這些部隊,分別駐守在捷克、挪威、丹麥、南斯拉夫,德國本土的軍隊被消滅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德軍已經無兵可調了,柏林也已經被圍死了,能守住才怪。



再看這700萬德軍,裡面一堆都是國民突擊隊一類的,這些人沒什麼戰鬥力。而且德軍的將軍們也瞧不起他們,德國人眼裡,軍人就是高人一等。那些鞋匠、廚子、售貨員什麼的,在德軍眼裡根本不入流,不在一個檔次上。


正兒八經的德軍,這個時候也就剩下300萬左右,這是能打仗的,柏林守軍就80萬,武器裝備人數,都是絕對的劣勢,根本就不是對手。


軍武文齋


這個話題已經是個永恆的老話題了,蘇聯進攻柏林是實實在在的二百五十萬精銳紅軍,而德國的700萬是所有德國土地上和佔領區的總兵力,德國的精銳部隊大部分已經在東西兩線戰鬥拼光了,這700萬人可以說大多數是濫竽充數的,說是二線部隊都有些高看了,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這700萬軍隊面臨的是東線670萬的蘇聯軍隊和西線300多萬從諾曼底蜂擁而來的盟軍;德軍面臨戰略物資短缺,飛機都飛不上天了,而盟軍後期補給充足,這樣的對比才知道差距有多大了吧!

要說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真是兩個怪胎,德國無論是國防軍還是黨衛軍戰鬥時都是挺剛的,真真正正的戰鬥拼到最後,蘇聯攻佔和柏林並將紅旗插上了帝國大廈,德軍才宣佈投降。而且在所有的大戰中,德軍戰鬥時拼命,彈盡糧絕了該投降就投降,還是非常理智的,反而元首希特勒在最後一刻將第三帝國交給了鄧尼茨,自己選擇了4.30日選擇了自殺,鄧尼茨又堅持了8天后德軍才正式投降,歐洲戰場結束。從軍事角度來說德軍是值得敬佩的軍隊,直到首都被攻破,最終投降了,投降後也是規規矩矩的,也沒有聽說有游擊隊或者恐怖襲擊什麼的。

而日本恰恰相反,日軍大部分軍人是拒絕投降的,很難抓到俘虜,他們在失敗後會選擇破腹自殺,還宣稱要1億玉碎,抵抗到底,結果還沒打本土就自己投降了,更可笑的是,天皇把自己的子民教育成變態的廉恥觀,自己在投降後居然沒有謝罪,是不是很諷刺?而且日本在投降後對強者有種莫名的崇拜,比如麥克阿瑟在離開日本人夾道歡呼送別!

下面就來說說二戰後期德國柏林戰役的蘇德對壘!

二戰希特勒還是真的有些過頭了,以一己之力單挑群雄(意大利這個逗比就忽略了),德國前期也是猛,直接拿下了波蘭、捷克、法國,之後有幫助意大利拿下巴爾幹半島,在北非也是打得英軍節節敗退,英國被打得只能龜縮在本島,蘇聯也被重創,要不是美國參戰,勝負還真未可知。但是越到最後,德國的國力畢竟有限,再厲害在持久戰也挑戰不了全世界!其實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明眼人就已經看出德國開始慢慢頹勢,庫爾斯克戰役後德軍更是失去了主動權,失敗就已經註定了。

蘇聯軍隊面對的德軍80%的精銳部隊,在反攻中進度明顯不如英美聯軍,因此蘇聯提出了進攻柏林的榮譽應該交由蘇聯完成,英美最高統帥欣然同意!最終的柏林戰役蘇聯紅軍集結了250萬人,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軍準備集結100萬人防守,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

最終柏林會戰在1945.4.16日打響,蘇聯集結250萬軍隊開始進攻,而且還不斷有支援部隊趕來參戰。而德軍調遣100萬軍隊,實際參戰的只有80萬人,當希特勒還在哪裡調兵遣將的時候,他不知道的是正趕往柏林的第九集團軍和第十二集團軍已經在途中被蘇聯和美軍阻擊了,德軍第9集團軍在柏林東南就被蘇聯分割包圍,自身難保,而第十二集團軍則造柏林西南被美軍和蘇軍阻擊,根本無法突防!柏林的防禦就變得更為困難了,雖然德軍依然英勇奮戰,德軍士兵戰鬥素質高於蘇聯,給予了蘇軍33萬人傷亡代價,但這有什麼用呢?德軍節節敗退,最終希特勒知道自己的結局會很悲慘在4.30日的總理府地下室選擇了自殺!


希特勒自殺前將殘破的第三帝國交給了末代元首鄧尼茨,而鄧尼茨也就基本算是走程序,堅持了9天后在5.8日簽訂了無條件投降書!

可以說,德國最後投降時候還存在700萬編制部隊,但是真正參與首位柏林的只有80萬人,最終德軍的精銳部隊基本已經拼光了,元首希特勒自殺,首都柏林淪陷,最高統帥鄧尼茨宣佈投降,整個德國已經被打得殘破不堪,還有什麼抵抗的必要呢?如果說一戰德國戰敗讓大多數德國軍人不服氣的話,那麼二戰德軍輸得徹徹底底,也把德國打服氣了,最後連首都淪陷了,戰後蘇聯和美國還擔心剩餘的德軍會不會負隅頑抗,會不會化整為零打游擊戰,派了大量的間諜在德國活動,結果德國規規矩矩的連鬧事都沒有!


狼煙火燎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歐洲戰場消滅了100多萬納粹軍隊,俘虜了400多萬納粹軍隊。關鍵是:美國空軍炸燬了納粹德國的能源基地-羅馬尼亞油田,炸燬了納粹在德國、奧地利、荷蘭、捷克、斯洛伐克等軍工基地。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援助了蘇聯1.8萬架戰機、672艘軍艦、4萬輛坦克、50萬輛汽車、26萬噸炸藥火棉、66萬噸牛肉罐頭、8萬臺精密機床,另外,美國援助蘇聯的航空燃料、通信設備、機車、橡膠製品等不計其數,蘇聯紅軍已成為了鋼鐵洪流!


大陸大陸


德國700萬軍隊,比蘇軍250萬多,德軍佔有數量優勢,質量佔不到一點優勢。這德國700萬軍隊,要面臨東線的蘇聯650萬軍隊,還要面臨西線的美英盟軍3o0萬軍隊。這時,德軍佔不到一點數量和質量優勢了。總的來說,德軍精銳挑錢英美,蘇聯時耗光,耗盡,已成強弩之末,根本沒一點戰鬥力,對盟軍構不成一點威脅了。德軍精銳單打獨鬥行,單挑英美和蘇聯行。德軍精銳一下子挑戰英美,蘇聯,就不行了,力不從心了,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自取其辱,自取失敗,自取重創,殲滅,毀滅。德軍精銳,單挑英美,蘇聯,還是有一定勝算,有很大勝算的。德軍精銳挑戰全世界,一起挑戰英美,蘇聯,沒有一點勝算,甚至自取其辱,自取滅亡。二戰後期,德軍精銳喪失貽盡。那700萬軍隊,是靠七拼八湊起來的軍隊,這是散兵遊勇,沒有一點組織性和戰鬥力,是烏合之眾。德軍70O萬軍隊,烏合之眾,無法應對東線蘇軍,也無法應對英美聯軍,更無法應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索,作戰勇敢的250強大蘇軍。這也是德軍實力遠沒有英美,蘇軍強大。這也是德軍註定失敗,英美,蘇聯絕對大勝利。

勝利。


中國美6220


1944年12月,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根據高級“臥底”們提供的情報彙總,判斷納粹德國實有軍隊數量940餘萬人,其中作戰部隊540餘萬人。也就是說,希特勒手底下有400萬人是穿著軍裝的“廢物”,他們在戰場上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而在1000多萬蘇軍中,作戰部隊其實只有670萬人。



所以要從專業的軍事角度看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數人頭,一個國家其軍隊的表面戰鬥力主要體現在“野戰軍”的數量上,其它龐大的後勤、機關、衛戍、地勤等部隊只是野戰軍的輔助力量,是野戰軍戰鬥力的支撐,但其自身在大兵團會戰中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比如黨衛隊看守集中營的“骷髏部隊”,你看他們虐待和殺害戰俘、猶太人的時候雖然牛皮哄哄的,美國大兵一來他們要麼逃跑要麼投降,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他們不是很忠誠和狂熱嗎?沒有用,治安武裝在正規野戰軍面前,開火也只有被碾壓的份。



蘇聯紅軍在1945年初的推進中,經過波蘭戰役和東波美拉尼亞等戰役,又粉碎了德軍大批前線部隊,其中“中央集團軍群”等於被全殲。到柏林戰役打響前,德國穿軍裝的“總人頭”下降到700餘萬,去掉400萬上不了戰場的,德軍野戰部隊其實只有300來萬人了,並且嚴重缺乏有經驗的基層軍官和老兵,蘇德戰場確實是殘酷的絞肉機。

柏林戰役不是簡單的城市巷戰,柏林能否守住主要看外圍防線支撐多久,在300萬殘餘部隊中希特勒調集了100萬人投入柏林保衛戰,已經是非常大的比例了。簡單算算就知道,蘇軍有接近700萬野戰部隊,除去用於柏林方向的三個方面軍250萬人,另外那450萬人幹嘛去了?



顯然是在其它地區殲擊德軍殘餘野戰力量,比如庫爾蘭、比如捷克、比如匈牙利等等,別忘記了,西線還有上百萬美英盟軍正在挺進德國本土,希特勒已經接近於“無限敞開西線”了。另外,德軍在意大利北部還有凱塞林的“G集團軍群”和在北歐的挪威集團軍,也佔去了幾十萬的兵力份額。

根據朱可夫的判斷,希特勒在柏林周圍共集結了120萬軍隊(100萬在外圍防線,20萬城市守備部隊),筆者感覺這一數字都有所虛高,蘇聯人有誇大自己攻擊難度之嫌。實際情況是,連外圍帶城市總共能有100萬人就不錯了,在歐洲廣袤的戰場上,希特勒能集中三分之一的野戰部隊防守柏林,已經是竭盡所能了!



德軍在柏林方向集中了104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3300架飛機,這些技術兵器已經是希特勒的大部分家底。而遠在匈牙利的黨衛第6裝甲集團軍,到後來被打得只剩40輛坦克,德國軍力重心所在,一目瞭然。

在柏林東側的維斯瓦河以及奧德河戰役中,蘇軍又粉碎了德軍60個師的力量,曾經由希姆萊擔任總司令的所謂“維斯瓦集團軍群”基本不復存在,柏林門戶大開。



因此到城市巷戰開始時,整個柏林地區的德軍只剩下40餘萬人,且被分割成兩個孤立的集團:“柏林集群”和“法蘭克福—古本集群”,希特勒大勢已去,柏林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要注意,蘇軍在柏林戰役中損失的30萬人,不是都躺在柏林街區上,因為德軍在城市裡只剩20餘萬人,並且包含許多黨衛隊和“人民衝鋒隊”員,如果消滅這些人蘇軍還要犧牲30萬的話,那簡直也太水了。實際上,這30萬人是整個柏林戰役的損失,大部分是犧牲在維斯瓦河和奧德河的戰場上。


度度狼gg


蘇軍進攻柏林是實實在在的三個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其中作戰部隊共計206萬人,而德軍的七百萬軍隊是東西兩線部隊的總和,死守柏林的部隊僅有約80萬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國民衝鋒隊這種東西。

德軍保不住柏林實際上已經是定局了,德軍大部分高級將領都已經看透了戰爭的結果,德軍保不住柏林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實力不如,正如我剛才所言,德軍的總兵力僅有約80萬人,而蘇軍進攻的作戰部隊有206萬人,這首先實力上就不對等,儘管德軍依城固守,但是蘇軍的火炮可不是吃素的,蘇軍的火炮有42000門,在進攻柏林時,蘇軍調來了喀秋莎和大口徑榴彈炮,甚至B4這種203重炮也被拉過來加強進攻的蘇軍的實力,蘇軍和德軍進行巷戰時,蘇軍用噴火器和坦克逐街逐巷的清掃德軍,最後攻進國會大廈,升起了蘇軍的紅旗。

第二就是本身士兵的情緒和一些特別有才華的高級將領被希特勒趕下職位或殺掉。德軍士兵們在打了數年的仗之後,對戰爭的狂熱早已轉變為對戰爭的絕望,從當初一路順風順水閃擊波蘭,然後有順利進入法國,但是隨後的幾年,戰爭已經從別人的土地燒到了自己的國土,自己的家園,士兵們更是在經歷多次失敗後對戰爭完全持悲觀狀態,而且部分將領也已經不在人世或下臺,比方說隆美爾,因為據稱參與了暗殺希特勒被希特勒逼迫,服毒自殺,古德里安這位德軍坦克部隊元勳,也早已被希特勒趕下總參謀長的職位進入預備役,曼施坦因在1944年3月也被解除職務,並在次年被英軍俘虜。沒有人知道如果這兩位元帥以及一位大將仍然指揮德軍,戰爭會不會敗得這麼快,而柏林又能否守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