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是明朝倾覆的开始

明朝倾覆的原因众说纷纭,瘟疫、小冰河期、李自成、清军,甚至还有人将之归咎为魏忠贤的倒台。但不得不说明朝末期,天、地、人都不站在明朝那一边,完全不是今天被赞誉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那个伟大王朝该有的结局。

在诸多讨论中,迁都导致明朝覆灭的说法是最能关联诸多现象的一种。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夺了自己侄儿的皇位,从此惶惶不可终日。毕竟自己皇位得来的名不顺言不正,朱棣之后的半生都在拼命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迁都,则是其中之一,却未明朝的覆灭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

迁都,是明朝倾覆的开始

自古以来,汉人政权的国都都不曾落户北京。毕竟从版图上来看,北京太靠近北方游牧民族了,在机动性极强的骑兵面前,易攻难守。而汉人政权多在西安、南京等地。一是中原正统,二是随着经济南下,南京靠着长江的地位的战略地位越加重要。

但朱棣在南京却待不下去,南京的皇城一直都在提醒着他曾经所做过的事情,而他似乎没有自信对付江南士族,他需要北京这座大本营来作为定心安。但这个国家已经经过靖难内战,再建一座皇城完全在透支国库,也就是透支百姓。

迁都,是明朝倾覆的开始

今天我们知道,北京故宫的“金砖”每块价值50万,每块工艺需要两年时间,而且每一块都要有备用,送到北京验收之后,不合格的以及备用没有用上的都会被销毁。金砖在苏州烧制,一路再送到北京,其中运费就已经不菲。

除了地砖,还有就是木材。重建北京,北方大量的森林遭到砍伐,这给北京的边防造成了巨大的隐患,骑兵可以长冲直下。可悲的事情是,为了拱卫北京以及北境,还得再建长城。

迁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明朝从迁都之后,就必须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来维护河道,明孝宗时期黄河水患,为防止漕运的中断,养活北京,朝廷就选择把黄河水引入到河南等地,结果在河南造成大面积的黄泛区,这一切都是为保障北京的供应不出问题。可水淹河南多个地区,也造成大量的流民问题,这是明朝一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迁都,是明朝倾覆的开始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因为国都在北境,而经济聚集在南方,皇族对世家大族的掌控随着第一批跟随朱棣迁都的当家人死去而丧失。建皇城、修长城、通水道,还有各种战争,以及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性而资助的郑和下西洋,王国来朝,都完全掏空了这个国家,乃至皇帝打仗都要捐款。

世家大族不出力,国家的支出全靠农民,而农民又因为水患成了流民,北方又隐患重重。细细追究起来,这一切的开头都从靖难之后的迁都开始。

但我们也不能用上帝视角和马后炮的角度来评价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北京故宫的建造养活着一批一批的工匠,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对于经济困难时期,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朱棣将南部的富人都带到了北方,也增加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由于蒙古遗留问题,当时南北方差距非常大,隔阂也很大。朝廷举办科举都是南北分开来办,这种割裂对于一个大一统国家和民族而言,无疑隐患满满。但朱棣的迁都行为,打破了这个割裂,南北方交流合作起来,对于民族统一凝聚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