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简介

【农八师】

1950年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进入石河子开垦,二十六师下辖七十六团、七十七团、七十八团及独立营。1953年3月,二十六师改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八师,下辖3个团依次更名为农业建设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二十四团。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农八师归其建制。1954~1956年,兵团直属机耕农场、兵团直属紫泥泉种羊场先后并入农八师。1955年2月,农十师撤销,三十团、劳改支队划归农八师。翌年,劳改支队并入三十团。1956年开发安集海,1958年将驻垦安集海的二十二团扩编为安集海一、二、四、七场(后并编为2个农场)。1958年开发莫索湾,当年建成莫索湾一、二、三、四、五、六和共青团农场(后并编为3个农场)。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兵团及农八师兴建、扩建一批厂矿企业,有八一棉纺织厂、八一制糖厂、八一造纸厂、八一毛纺织厂等。1966年农八师垦区基本定型,直辖团级生产单位16个,有安集海一场、安集海七场、二十三团农场、石河子总场、三十团农场、莫索湾二场、莫索湾五场、共青团农场、紫泥泉种羊场、八一棉纺织厂、八一织染厂、八一造纸厂、八一拖拉机修造厂、绿洲食品厂、南山煤矿、南山水泥厂等。


1969年7月,兵团农牧团场统编序号,安集海七场更名为一四一团场,二十二团更名为一四二团场,二十三团更名为一四三团场,石河子总场划分为一四五团场、一四六团场,三十团更名为一四七团场,莫索湾二场更名为一四八团场,莫索湾五场更名为一四九团场,共青团农场更名为一五○团场,紫泥泉种羊场更名为一五一团场。同年11月,一四三团场三、六分场划出,成立一四四团场。


1975年4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农八师随之撤销,所属单位全部划归石河子地区管辖。6月15日,石河子地区成立,辖石河子市与沙湾、玛纳斯两县,原兵团在石河子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农七师一二一团场、一二二团场、一三二团场、一三三团场、一三四团场、一三五团场、玛纳斯新湖总场及农八师全部划归石河子地区管辖。1981年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建制恢复,与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同一机构,合署办公,农八师与石河子市合组一个党委。下辖除原农八师的单位外,并包括原属兵团和农七师的一些单位。


2004年6月,师市党委对农牧团场实施重大改革,撤销一二一团、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四二团、一四三团5个团场建制,成立一二一中心团、一三三中心团、一三四中心团、一四二中心团、一四三中心团,一二二团进入一二一中心团、一三二团进入一三三中心团、一三五团进入一三四中心团、一四一团进入一四二中心团、一五二团进入一四三中心团。从建工师移交的红旗农场、石南农场分别并入一四四团、一四三中心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简介


2006年11月,农牧团场改革基本完成,师市党委将原来18个农牧团场调整为14个,其中:4个中心团场(一二一团、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四三团),10个一般团场(一三六团、一四一团、一四二团、一四四团、石总场、一四七团、一四八团、一四九团、一五○团、一五二团);一二二团组合到一二一团,一三二团组合到一三三团,一三五团组合到一三四团,一五一团组合到一四三团。


师市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表明:2008年末,师市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 492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 835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289个,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单位317个。产业活动单位620个,其中第一产业2个,第二产业113个,第三产业505个。师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21个,其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21个,占师市工业法人单位的5%;集体企业2个,占0.5%;有限责任公司42个,占10%;股份有限公司4个,占2.6%;私营企业329个,占78.1%。港、澳、台投资企业2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12个,占2.9%,其余类型企业占56.4%。师市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77个,从业人员18 561人。师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76个,其中道路运输企业9个,城市公共交通企业1个。共有从事其他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 005个,从业人员3.84万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533个,行政事业及其他非企业单位472个,从业人员2.73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