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簡介

【農八師】

1950年新疆軍區二十二兵團二十六師進入石河子開墾,二十六師下轄七十六團、七十七團、七十八團及獨立營。1953年3月,二十六師改編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八師,下轄3個團依次更名為農業建設二十二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1954年10月,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農八師歸其建制。1954~1956年,兵團直屬機耕農場、兵團直屬紫泥泉種羊場先後併入農八師。1955年2月,農十師撤銷,三十團、勞改支隊劃歸農八師。翌年,勞改支隊併入三十團。1956年開發安集海,1958年將駐墾安集海的二十二團擴編為安集海一、二、四、七場(後並編為2個農場)。1958年開發莫索灣,當年建成莫索灣一、二、三、四、五、六和共青團農場(後並編為3個農場)。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兵團及農八師興建、擴建一批廠礦企業,有八一棉紡織廠、八一製糖廠、八一造紙廠、八一毛紡織廠等。1966年農八師墾區基本定型,直轄團級生產單位16個,有安集海一場、安集海七場、二十三團農場、石河子總場、三十團農場、莫索灣二場、莫索灣五場、共青團農場、紫泥泉種羊場、八一棉紡織廠、八一織染廠、八一造紙廠、八一拖拉機修造廠、綠洲食品廠、南山煤礦、南山水泥廠等。


1969年7月,兵團農牧團場統編序號,安集海七場更名為一四一團場,二十二團更名為一四二團場,二十三團更名為一四三團場,石河子總場劃分為一四五團場、一四六團場,三十團更名為一四七團場,莫索灣二場更名為一四八團場,莫索灣五場更名為一四九團場,共青團農場更名為一五○團場,紫泥泉種羊場更名為一五一團場。同年11月,一四三團場三、六分場劃出,成立一四四團場。


1975年4月,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撤銷,農八師隨之撤銷,所屬單位全部劃歸石河子地區管轄。6月15日,石河子地區成立,轄石河子市與沙灣、瑪納斯兩縣,原兵團在石河子的直屬企業、事業單位、農七師一二一團場、一二二團場、一三二團場、一三三團場、一三四團場、一三五團場、瑪納斯新湖總場及農八師全部劃歸石河子地區管轄。1981年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建制恢復,與石河子農工商聯合企業為同一機構,合署辦公,農八師與石河子市合組一個黨委。下轄除原農八師的單位外,幷包括原屬兵團和農七師的一些單位。


2004年6月,師市黨委對農牧團場實施重大改革,撤銷一二一團、一三三團、一三四團、一四二團、一四三團5個團場建制,成立一二一中心團、一三三中心團、一三四中心團、一四二中心團、一四三中心團,一二二團進入一二一中心團、一三二團進入一三三中心團、一三五團進入一三四中心團、一四一團進入一四二中心團、一五二團進入一四三中心團。從建工師移交的紅旗農場、石南農場分別併入一四四團、一四三中心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簡介


2006年11月,農牧團場改革基本完成,師市黨委將原來18個農牧團場調整為14個,其中:4箇中心團場(一二一團、一三三團、一三四團、一四三團),10個一般團場(一三六團、一四一團、一四二團、一四四團、石總場、一四七團、一四八團、一四九團、一五○團、一五二團);一二二團組合到一二一團,一三二團組合到一三三團,一三五團組合到一三四團,一五一團組合到一四三團。


師市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結果表明:2008年末,師市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2 492個,其中企業法人單位1 835個,機關、事業法人單位289個,社會團體和其他法人單位317個。產業活動單位620個,其中第一產業2個,第二產業113個,第三產業505個。師市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421個,其中國有企業及國有獨資公司21個,佔師市工業法人單位的5%;集體企業2個,佔0.5%;有限責任公司42個,佔10%;股份有限公司4個,佔2.6%;私營企業329個,佔78.1%。港、澳、臺投資企業2個,佔0.5%。外商投資企業12個,佔2.9%,其餘類型企業佔56.4%。師市共有建築業法人企業單位77個,從業人員18 561人。師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法人單位76個,其中道路運輸企業9個,城市公共交通企業1個。共有從事其他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 005個,從業人員3.84萬人,其中企業法人單位533個,行政事業及其他非企業單位472個,從業人員2.73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