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美国终身教职,他加盟南京大学

3月7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鲍惠铭教授发表文章《筑金何啻旧燕台》,文中宣布已提交辞职信,将于

2021年8月底正式成为南京大学全职教授。从现在起到2021年8月,将是LSU-南大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三位博士,过渡期间LSU将不安排2020-2021学年的教学

将在南大创建“国际同位素效用研究中心”

回国后,鲍教授会在南京大学创建“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简称“ICIER”),该中心的布局不像绝大多数研究中心那样,聚焦在某个研究方向上,而是在同位素效应这个潜力无穷的研究工具上

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英文简称“ICIER”)隶属于被称之为国内高校地质学"梦之队"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研究人员来自于南京大学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于地球科学、行星科学、化学、环境科学、地理和海洋学、大气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

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英文简称“ICIER”)试行

tenure track制度,拥有2000平米的超大空间实验室,配备有最为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实验室设备,该实验室将位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现代工程大楼内。鲍教授欢迎三观一致的学者加盟,有兴趣的学者可随时和鲍教授联系。

重磅 | 放弃美国终身教职,他加盟南京大学

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现代工程大楼航拍

重磅 | 放弃美国终身教职,他加盟南京大学

鲍惠铭教授,1986年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地球化学博士学位,1998 至 2001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从2001年起,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和Charles L. Jones教授。2011年当选为美国AAAS会士(Fellow)。近年来,领导的团队奠定了利用稳定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信号研究重大地质事件、地球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的国际地位,并荣获美国环保总署2011年“年度科学技术成就奖”。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维度稳定同位素体系在地球化学、地球早期历史(尤其是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主要贡献有发展了氧-17高精度测量技术和方法,并发现了硫酸盐的巨大氧-17负异常,为晚元古代“雪球地球”理论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首次合作发现了硫-33异常, 成为23亿年前大氧化事件的最直接的大气证据。根据高维度氧硫同位素数据重建了古代火山喷发或现代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含硫气体的氧化途径。在权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Nature\\Science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论文4篇、Science论文2篇,并在多个权威SCI杂志上发表特邀领域综述;论文的单篇SCI引用次数最高达1200多次。近几年受邀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中科院、哈佛大学等多地做特邀讲座,并多次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大会、Goldschmidt大会作邀请报告和主题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